-
1 # 春華745944080186
-
2 # 赤峰晴卿
寫手如同演員,妖一樣化身附體於他人。把自己的情感給予想要去表達的角色。只有從女人的角度,更能把女人的情態寫得入木三分。
男人對男人多半沒有多少興趣吧。真有興趣也是去寫自己,寫自己的得意或者失意,寫自己的見聞智趣。而對女人,愛有之,憐有之,慕有之,思有之,遐想有之,對女人也充滿了很多幻想吧。於是寫的時候,便彷彿自己也是花事不了中。
-
3 # 非白非黑
你所說的其實就是閨怨詩。閨怨詩主要集中於唐代,主要抒寫民間棄婦和思婦的憂傷,或者少女懷春、思念情人等。
閨怨詩有的是女人自己寫的,還有一些是男人模擬女人的口吻寫的。這涉及到文學創作中的敘述視角問題。因為同樣的事件,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具有不同的意義。有些男詩人選擇以棄婦、思婦或少女的視角去看待某一事件,是為了更好地表達內心的訴求。譬如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還有一種閨怨詩,以閨怨的口吻寄託了別樣的情感,如朱慶餘的《閨意》:“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九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表面上談的是新婚女子歡喜而又微妙的感情,實則表達的是朱慶餘拜訪恩師張籍時那種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
張籍也有一首《節婦吟》,在文字層面上,描寫了一位忠於丈夫的妻子,經過思想鬥爭後終於拒絕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婦道;在喻義層面上,表達了作者忠於朝廷、不被藩鎮高官拉攏的決心。全詩如下: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4 # 君子蘭209870903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首先,古代人們抒發情感的渠道少,文人墨客用詩詞可以即生動又委婉的抒情,而以女子的心態更能抒發相思的情愫和真切意圖,閨怨的詩詞可以更好的烘托出女子的殷切,還可以藉此比喻詩人不得志時的情懷,以及暗喻對當時仕途的哀怨和憤懣。
回覆列表
詩人的心態本來就千奇百怪,只缺女人的口吻問寒問暖,所以把女人的口吻柔在詩裡,即溫暖了自己,又溫暖了讀者,何以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