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帆輕舟

    十四年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在軍事上瘋狂侵華的同時,還對中國文化(包括古籍)進行大肆破壞或掠奪。例如,日軍悍然空襲中國的純文化目標商務印書館、南開大學。巨量的中華古籍或毀於日軍炮火,或者被日本侵略者所竊取。

    與此針鋒相對的是,中國的廣大愛國志士不僅軍事上殊死抵抗日軍,也為保護古籍而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抗戰期間的古籍保護,體現為多種形式。其中,一種較突出的形式是:集中人力物力,將大量古籍從戰區(或者面臨淪陷危險的地區)輾轉遷到大後方(尤其是大西南、以及西北)予以儲存。

    由於大量古籍收藏於博物館、省立圖書館、市立圖書館以及高校圖書館內,所以,著名的抗戰時期“文教大西遷”中,也就包含了隨著博物館、圖書館一起西遷的“古籍大西遷”。

    例如,故宮重點文物、北大圖書館、清華圖書館、中央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浙大圖書館、浙江省立圖書館、湖北省立圖書館等許許多多重要文教單位的圖書,它們都是西遷的物件,其中很自然地包含了巨量的古籍。

    當時,廣大的中華愛國知識分子冒著日軍的狂轟濫炸,不顧交通條件的極度惡劣,千里迢迢(甚至萬里迢迢),像螞蟻搬家一樣,把一箱箱笨重的古籍從東部中部艱難運送到偏僻貧窮的西南、西北,使得這些古籍倖免於日寇的劫掠,在烽煙中繼續傳承著中華文脈。有些圖書工作者甚至為古籍遷移付出了生命代價!

    我因為久居湖北,是湖北省圖書館的老讀者,對於抗戰期間湖北省立圖書館的古籍西遷略有所知。該館的西遷,作為整個全國的“抗戰古籍西遷”的一個縮影,其西遷的艱難困苦,很能夠折射出那一代愛國知識分子的崇高風範。

    (位於武昌蛇山的原湖北省立圖書館舊址。抗戰期間,該館數萬件古籍遷到鄂西南的後方。)

    湖北省圖書館於1937年剛剛建起了一座漂亮的新館舍(現為國家級優秀歷史建築),擁有豐富的古籍。令人痛心的是,新館落成伊始,尚未來得及大展宏圖,日軍全面侵華開始了,戰火一步步逼近武漢。1938年夏,武漢的人員與物資開始進入“西遷倒計時”。

    談錫恩先生,抗戰期間任湖北省圖書館館長,主持了省圖的西遷之事。

    這時,年逾花甲的湖北省圖書館館長談錫恩先生為民族文化之大計,積極建議上峰務必將省圖書館納入西遷內容。幾番苦口婆心,慷慨陳詞,終於得到採納。

    省圖西遷起步後,談老先生全身心投入這項大業,嘔心瀝血。年邁的他甚至夜裡就索性睡在運送西遷圖書的簡陋船隻甲板上,以防圖書有閃失。為了防止空襲、避免古籍因三峽航運不暢而受損,談錫恩建議將一部分古籍暫時儲藏於鄂西的興山縣山洞裡。古籍進洞之後,談先生時刻擔憂古籍安全,經常親自在山洞裡守護。

    談錫恩的兒子也是圖書西遷的熱心工作者,不幸在日寇空襲中遇害。談老先生忍著喪子的劇痛,依然不改初心,堅守在圖書西遷的第一線。

    經過談先生等廣大“圖書人”的忘我努力,湖北省圖書館用落後的、甚至原始的交通工具,將9萬多冊藏書(其中包括大量古籍)輾轉送往宜昌、秭歸、興山等處以及戰時省會恩施,累計跋涉千里以上,遷移多達七次,遷徙延續幾年。抗戰勝利後,又把它們安然運回武漢。在這艱難的圖書長征中,其間居然僅損失了幾百冊(由於無法完全抗拒的漬水等緣故),損失率不到百分之一。考慮到抗戰期間極度惡劣的環境,如此低的損失率已經算是非常小了。

    古籍西遷,一曲文化愛國的慷慨悲歌 ! 不僅湖北省圖書館古籍西遷是如此,其他眾多的古籍西遷,也無不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體正常體溫降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