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物理思維

    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物理的同學來說,量子物理並不比統計物理更難懂。比如在量子力學中,物理系統的狀態是用態向量或波函式來表示的,而態向量或波函式並不直接對應物理觀測量,類似的在統計力學中,物理系統所處狀態是用相空間中的一點來表示的。對普通人來說相空間中的一點和態向量相比未必就更好懂。

    說量子物理難懂,很大程度上是人云亦云的結果,如果你按部就班地學習的話,量子物理很可能和統計物理一樣難懂。其實除了量子物理享有難懂的“口碑”外,(廣義)相對論也是著名的難懂的領域,傳說有人曾對愛丁頓說世界上只有兩個半人懂相對論,愛丁頓聽了之後就懵了,因為他不知道除了愛因斯坦和他之外當世還有誰懂得廣義相對論。

    這裡我要再次強調統計物理也是難懂的,“熵”是統計物理裡面的概念,但真正能理解熵的人恐怕也不多。這麼算起來,不難懂的似乎就只剩經典力學和經典電動力學了,但可惜的是在大學物理系的課程裡面,這兩門課才是真正的掛科重災區,不及格率遠遠高於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

    如此說來物理學的每個領域都各有各的難處。那麼為什麼量子物理特別的難懂呢?從歷史上來說,量子物理針對的現象是微觀物理現象,如果沒有實驗技術的日益發達,人們是不可能針對微觀現象進行定量實驗的,這裡最主要的是光譜學實驗,黑體輻射是所有溫度為T物體發射出的“本底”譜。所謂譜就是強度vs波長的一個分佈,黑體輻射對所有的物體都是一樣的。原子的吸收或發射譜是在黑體輻射譜基礎上的吸收或發射譜。

    吸收譜對應的是暗線,發射譜對應的是亮線,發射譜或吸收譜反映了原子本身的性質,不同原子會有不同的譜線,就好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指紋。量子概念是科學家在研究黑體輻射譜的時候提出的,而解釋不同原子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譜線則是量子力學早期發展的核心問題。

    隨著凝聚態物理學的進步,很多凝聚態背景的理論物理學家傾向於把世界描述為一塊大材料,然後用研究凝聚態物理學的模式試圖得到物理學的基本方程。以上都可以看做是部分理論物理學家獨特的趣味,而物理學最核心的任務一直是擴張物理學適用的領域,在新領域內描述現象,建立對現象具有描述性和預言能力的演算法或理論結構。

    所謂懂就是物理學家能把理論與其他自己相信為真的影象、原理或信念融合為一個整體,這種追求往往會導致基礎理論結構的演化,是物理學理論進步的重要內在動機。這個過程是個開放的過程,我們可能對迄今為止的物理學理論表示懂了,但隨著新現象的發現,對理論新理解的提出,我們可能又不懂了。達到徹底懂的滿足的狀態是永遠不可能的,如果你全懂了,很可能是對現有理論理解不深。

  • 2 # 遠處之光

    描述物體位置隨時間變化規律的科學是力學,力學需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物體在哪裡,有多快。第一個完善的力學理論是由牛頓建立的,也叫牛頓力學或經典力學。經典力學可以把物體抽象成只有質量沒有大小的理想模型,這個模型就是質點。經典力學允許用一條光滑連續的曲線將質點位置的時間序列連線起來,這條曲線叫作質點運動的軌跡。軌跡可以標記出質點在任意時刻的位置,同時軌跡對時間處處可導,位置對時間的一階導數就是瞬時速度。這就意味著在經典力學中允許同時使用位置和動量兩個引數描述物體的運動。量子力學是另一種力學理論,量子力學沒有質點這個模型,而是將物體與一個特徵長度相對應,這個特徵長度叫作德布羅意波長,與物體的動量成反比,比例係數稱為普朗克常數,大約等於6.63×10^(-34)J.s,是一個極其微小的數值。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只有像電子那樣微小的物體才有德布羅意波長。按照量子力學的觀念,所有的物體包括宏觀物體都有德布羅意波長。只不過當物體本身的尺度遠大於其德布羅意波長時,德布羅意波長不再能夠被察覺。在量子力學中無法將物體位置的時間序列用一條連續的曲線連線,至少在物體德布羅意波長的範圍內,軌跡已經失去了含義。這就是說,量子力學不再有瞬時速度,也就不允許同時使用位置和速度來刻畫物體的運動。所謂量子,英文是quantum,已經很難考證是誰將其翻譯成了量子,但這的確是非常漂亮的翻譯。就像錢學森把laser翻譯成鐳射,比港臺地區叫鐳射,或來塞的道得多。量子概念源於普朗克建立的能量子,量子並不指代某個具體的物件,而是對一種觀念的描述。量是基本單元的意思,而子指的是小,而且還含有分立,不連續的意思,量子合在一起就是以某個基本單元作為最小度量描述的不連續性。例如,能量子,就是可以用某個基本單元度量的能量不連續性。光子就是光或電磁波的能量子,聲子就是聲或機械波的能量子。量子力學某種程度上就是不連續的力學。量子力學和經典力學是我們刻畫物質世界的兩種不同方式,經典力學允許同時使用位置和動量兩個引數刻畫物件,而量子力學則不能同時運用兩者刻畫物件。因此,量子力學對物質世界的描述就不如經典力學詳盡。經典力學允許掌握物件的更多資料,所以就允許對物件的變化做出確定的預測。量子力學則不然,較少的資料無法對物件的變化做出確定的預測,而只能預測其如何變化的機率。這個意思是說,某物件在t0時刻的狀態是ψ0,在下一時刻,物件的狀態可能發展成ψ1,也可能是ψ2,ψ3...中的任何一個。我們僅憑所掌握的ψ0這個初始資訊,即使將影響物件變化的所有因素都一覽無餘,並做出了精心安排,但仍不足以預料出物件在下一時刻究竟會發展成具體哪一個狀態,而只能預測出物件可能發展成某一狀態的機率,僅此而已。這就是量子力學和經典力學在認識世界觀念上的根本差別。從認識論的觀念看,這的確是一種倒退,但我們正是以這種倒退換取了瞭解物質世界的更多知識。那麼,我們處理具體物件時該如何選擇這兩種方式呢?這取決於我們打算以什麼樣的精度瞭解該物件。如果所需的精度遠低於物件的德布羅意波長,就選擇經典力學,可以獲得更高的效率,例如描述電子在雲霧室中劃過的印記。否則,就必須運用量子力學,例如描述電子在原子中的行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驍龍835不支援5G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