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在清代語言學史上,戴震與其弟子段玉裁就論韻問題上的爭論是一段佳話,二人曾論韻十五年,最終結果是戴震接受了段玉裁的上古韻部之 、脂 、支三分說。

    戴震是清乾隆時期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師從江永曾擔任《四庫全書》的纂修官,被梁啟超稱為"前清學者第一人"。戴震十分重視字的形、音、義之間的聯絡,尤其注重字的音、義關係,戴震精於審音,他的古音學研究受到了江永的影響,將入聲獨立出來。作為清代著名的樸學大師,戴震也受到了乾嘉考據學的影響,他每考一字都要經過不斷的推求,尤其注重證據的蒐集。他的弟子段玉裁是註釋《說文解字》的大家,在文字、音韻、訓詁、校勘等方面成就非凡,段玉裁深受戴震“因聲求義”的影響,十分重視語音在探求字義中的作用。作為戴震的得意門生,段玉裁對其師的治學觀點並非完全照搬,而是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

    戴震

    戴震、段玉裁的史學之爭並非激烈碰撞的過程,相反,二人儘管出現了觀點相異,但互相吸收對方的可取之處,更正自身的不足。戴震與段玉裁史學之爭的第一點在“支、脂、之”三部是否應分立上,段玉裁以“入聲”為樞紐,將此作為上古平、上聲韻字歸部的參照,並由此得出上古相承互隸的關係,在此基礎上,中古支、脂、之是否合為一部分意義不大。但是戴震認為以“入聲”為樞紐只能作為分類時的參照,並不能區分“支、脂、之”三部,“其餘論異平同入 , 或得或失”。二人的史學之爭主要表現在這一方面,但最終戴震還是接受了弟子段玉裁的“支、脂、之三部分立”之說,並分古韻為九類二十五部。

    段玉裁像

    戴、段二人史學之爭的第二點表現在字、詞間的關係上。戴震有“由字通詞,由詞通道”的說法, 他將字、詞視為不可分割的兩個主體,並看到了二者的相通關係。但是段玉裁更加強調經文與語言學的相互獨立性,語言學的根本在於熟悉聲類,他十分重視聲音與意義間的關係,認為如果語言學的基礎不紮實,那麼對經典意義的理解便毫無價值。戴、段論韻的焦點是真文是否應分立,段玉裁主張分,段玉裁曾說道:“玉裁以為諄文與元寒兩部,音判陰陽而鴻殺正等,若真臻先一部,則其音視此兩部為斂,而鴻殺不敵,於十一部。”而戴震剛好相反,他強調二者間的緊密聯絡,對此段玉裁一直不認同。兩人論爭的背後其實是兩種論韻方法的較量,戴震主張審音演繹之法,段玉裁推崇考古歸納之法。

    戴震撰《聲韻考四卷》

    應該看到,戴、段的史學之爭最後的結果是促進了古韻研究,而且二人間的關係並未受此影響。段玉裁對老師戴震是十分尊敬的,據記載每當有人在段玉裁面前提起戴震時,段都要做垂手拱立狀,以示對老師的尊重。二人的史學之爭也成為學界的一段佳話。

    參考文獻:

    劉愷:《段玉裁尊師佳話》,《文史雜誌》1986年第4期。

    李開:《清代學術史上的盛事:戴震、段玉裁論韻十五年》,《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6期。

    吳根友:《在“求是”中“求道”——“後戴震時代”與段玉裁的學術定位》,《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

    郭愛玲:《通假方法與古文獻考證——以戴震、段玉裁和王氏父子為例》,遼寧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5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詹姆斯哈登剛剛爆砍60+10+11三雙,這是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