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王數學

    自學主要還是看自己的自律程度和需求程度,數學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只有少部分人是數學真正的喜歡它,只是一時興趣上來估計堅持不了多久,如果是為了透過專業課考試,我到有一些自己的經驗。

    下面就談談我的學習方法:

    2011年夏季,我花了一個半月,透過自學的方式,補上了數學系兩門基礎課程,打通了高代與數分的重點細節。而上次達士曼在貼吧聽說後,對此嗤之以鼻:“數分高代是數學專業的學生兩三個學期才學完的課程,你又不是尤拉高斯黎曼,怎麼可能一個多月學完?”

    首先要澄清的是,我知道自己不是天才,但自知是地才。雖遜於天才,但遠勝於人才。天才是學神,地才是學霸,人才是有點用處的普通人。那麼,怎樣才能像我這樣,一兩個月學完數分與高代(對於理科同學是高等代數,對於工科則是線性代數)呢?前年網上測過智商在130左右,也許不是百分百準確,但不會差太多。想要短時間內進行稠密集中式學習,智商不能比我低太多,否則還是按部就班跟著科班老師的進度來。

    然後,在開展對細節的學習之前,我並非純小白一枚,而是浸泡在數學語言環境中耳濡目染多年的概念黨,雖然習題一上來直接是不會算不會證,但是關鍵概念都是有深入理解,或抓住了本質的。只要不是競賽題,而是常規難度習題,不限制時間,讓我慢慢算,最後總是能算出來的。要知道數學系新生之所以要學兩三個學期,是因為對數分高代沒什麼概念的,雖然高中也有平面向量、曲線的方程、函式的導數等微積分的萌芽,但由於相比於數分高代太少而且太淺,可以忽略不計。如此看來,我不到兩個月就學完了數分高代,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更準確地說,高代是60個小時左右,數分則120個小時左右,而且是純時間。不同於毛時間,只記錄開始時刻與結束時刻;純時間,是必須將任何與學習無關的時間間隔都要剔除出去,比如手機購物、打電話、走思白日夢、刷朋友圈等。如果你九點開始學習,持續到十二點結束,但你一邊看書做題,一邊又跟朋友聊扣扣聊微信,那麼純時間是小於三小時的,因為至少要從這裡扣除兩部分,第一時聊天本身所花的時間,第二是重啟大腦、重新切換注意力到學習上所花的時間。

    如果你是高中生或低年級本科生,如果你以後打算搞學術研究,那麼你自學所用的必要且充分的時間,高代是在50 - 80,最多不超過100小時,數分則是100 - 160,最多不超過200小時,而且都是純時間,不是毛時間。當然如果你打算當教書匠、工科狗或科普雞,那所需的充要時間則另當別論。

    數學系授課講究踏踏實實、穩紮穩打。高等代數要兩個學期也就是一年,數學分析要三個學期也就是一年半。但這一年並不是單一地只學數分高代,而且還開設了其它課程,比如政治、英語、計算機、體育之類的。而且不計自習時間,只考慮每天有老師給你講課的教學時間,並未達到八小時。每個星期數分也就三四次大課,每次兩個課時共90分鐘;高代每星期比數分少一些,有兩次課。

    而我則是每天花5到8個小時純時間,單線地、連續地學習線代,或者連續學習數分,單執行緒進行,線代沒有走完進度條就不會開刷數分,這樣就避免或減少切換注意力所浪費的時間,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數學系授課,一節大課是兩個課時,每課時45分鐘。數學系的四個課時,相當於我的3小時純時間。當然,這並未考慮自學因素與基礎概念純小白係數。有老師給你講,當然比你自學是快很多的。所以考慮了自學的打折效應後,數學系的四個課時,相當於我自學的4到6個小時純時間。但並未考慮到我不是純小白,而是對重要概念有一定理解和認知的概念黨,我的學習密度與速度高於純小白,所以再次修正後,得到了數學系的一個課時(45min),恰好相當於我的一個小時純時間(60min)。

    一個月有30天,根據你自己精力安排,拿出來5到10天徹底休息,剩下二十多天,每天你學習八個小時,這樣就是160到200個小時,高代比數分簡單,所以安排到前面。於是,30%分配來學代數,70%分配學習分析。那你一個月就學完三個學期的數分以及兩個學期的高代了。就算你不能每天學習八小時的純時間,那麼每天四小時總有吧?上午九點學到十一點半,中途還能休息半小時喝茶,午休過後,下午四點學到五點,晚上九點學到十點,夠輕鬆吧?但即使按照這種蝸牛打醬油的進度,你兩個月也學完數分高代了。

    不僅高代、數分,數學系的另一門基礎課程機率統計的必要時間也不會超過一個月。而且按照難度從高到低排序,機率是最簡單的:“數分、高代、機率”,數分如果你一個月都能啃下來,機率算個毛,半個月就刷完了。

    數學系的正統教育中,第一講究細節,第二講究重複、反覆,第三講究慢慢學。在我看來,對於地才,前兩個是必要的。對於天才,只有第一個是必要的。

    李吟十年前學習數分高代時,雖然也是自學,也是按照科班的老路子走的,如今看來也是一段彎路,因為充分而不必要,浪費很多時間。他後來說過,練習17905+50971=68876,就跟反覆練習1+2=3一樣,沒有任何意義。又如,著名的概念黨Grothendieck,憑空造出一個又一個彷彿來自虛空的概念與結構,卻也會犯一些常識性錯誤,舉的例子是錯誤的。

    反覆的機械訓練並無任何意義,雖然這對人才以及連人才也不如的達士曼們是恰當合適的,但對天才、地才而言,就是極大浪費。對地才而言,舉一反三就足夠了,典型的例題看懂了,抓住了重點,就行了。而不應該舉三反一,換湯不換藥,改個名字或變數,重新再來刷一遍又一遍,除非你是地才以下的段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季面板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