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肥仔LV
-
2 # 秋楓泊秦淮
並不是,聯盟的小球球風使然。
前些天詹姆斯抱怨聯盟對投籃犯規的判罰優於衝擊籃下的犯規,勇士主帥科爾也表示贊同。勇士引領的小球時代對投射的要求更高,速度更快回合更多,這使得裁判更多的關注投籃的犯規。對於衝擊籃下模稜兩可的吹罰會很多也會影響比賽的程序和球員的情緒,於是裁判就少吹甚至不吹。
另一個方面在於詹姆斯的身體太過於變態,裁判對於打手甚至鎖喉的惡意犯規都視而不見。雖然詹皇貴為聯盟第一,面對聯盟的趨勢也不得不退步,只能發聲抱怨。
-
3 # 胖丁籃球
先來一首定場詩:八十老翁門前站,三歲小兒赴黃泉,不是老天不開眼,善惡有報這因果迴圈!詹姆斯抱怨得不到哨子,肯定是有前因後果的。
1.NBA是一個商業聯盟。
商業聯盟的一個特點,就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聯盟需要招牌球員,所以看到有超級球星潛力的球員時,前期就會重點培養,哨子各方面都會有些傾斜。當你進去職業生涯後期,聯盟就會進行適當的打壓,好讓未來的超級巨星脫穎而出,保證超級偶像的交接不斷層。
2.聯賽要想健康發展,必須保持球員球隊的實力相對平衡。
我們看到為了限制某些球員,聯盟會不停地修改規則,來防止球員球隊的實力失衡,因為一個人改變聯盟的局勢。比如為了奧尼爾擴大了三秒區,為了巴克利有了背身5秒,為了降低庫裡的三分威脅,庫裡從來就沒有圓柱體,為了限制哈登,改變了投籃犯規的吹罰。為了培養詹姆斯,改變了對走步的判定原則。當然就不排除默許對於身體過於強壯的奧尼爾、詹姆斯在籃下的防守尺度放寬。
3.前期受到的照顧很多,後期正常吹造成的心理落差
前期為了捧你,給了你不少照顧,當你進入後期,自然要培養新人。現在對於詹姆斯,只是正常吹,沒有了照顧而已,因為詹姆斯還處在巔峰的尾巴上。對於這樣的吹罰潛規則,作為超級巨星心理應該有數,你一次抱怨可以,兩次抱怨可以,天天抱怨就不應該嗎,自己心裡沒有點X數?當年天王山被六步絕殺的奇才找誰說理去?
所以,不管吹罰有利也好,覺得受打壓也好,自己心裡都要有點數,說太多隻會讓聯盟更快的結束你的時代,就像當初為了你結束別人的時代一樣!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我們普通球迷看看就好!
-
4 # 登臺坐水閣
一、陰謀論:隨著詹姆斯年齡的增大,聯盟為了長遠考慮,會問:詹姆斯之後我們NBA的招牌會是誰?這個問題也引起過很多人討論,資料顯示,詹姆斯本賽季場均罰球次數已降至5.4次,創生涯新低,要知道詹姆斯新秀賽季都能獲得場均5.8次的罰球。詹姆斯對此也抱怨頗深,作為好好先生的詹姆斯也忍不住在場上抱怨起了裁判,我們拿幾位聯盟的新寵做對比,詹姆斯每場在內線突破投中7.2球,僅次字母哥的8.7球,和濃眉哥的7.2球一起並列聯盟第二。這兩位本賽季的場均罰球是啥水平?字母哥場均8.7次,濃眉哥場均8.4次。一首涼涼送給所有詹姆斯球迷。新老交替,聯盟更青睞捧新的超級明星! 二、為了比賽更有觀賞性,而不是早早進入垃圾時間,本賽季聯盟裁判打擊超級球隊,平衡超級球隊和其他球隊的差距,顯而易見。聯盟不願看到庫裡和杜蘭特的勇士隊以及詹姆斯的騎士隊兩家獨霸,並且同樣也打擊公牛、和小牛等擺爛的球隊。本賽季勇士隊打球也並不容易,每每要拉開差距時,裁判會成為主角,裁判的干預,我們在去年的總決賽上也吐槽很多了。難道只有詹姆斯得不到明星哨了嗎?我們來看看庫裡本賽季的罰球次數6.5,較以往賽季也差了很多,哈登本賽季場均罰球次數:9.9個。我們在比賽中經常能看到庫裡在繞掩護的時候連續遭到對方球員的拉扯,是各種小動作不斷,但是裁判根本就完全看不見。在我看來,這也是一種平衡。
-
5 # 孤獨的數字three
謝邀!都說巨星有巨星哨,聯盟第一人詹姆斯在這個18賽季裡,得到的哨子越來越少,我覺著和詹姆斯身體的強壯程度有關!詹姆斯大約2.01米,250磅,由於嚴格控制自己飲食,和長期鍛鍊,加上先天優勢,可以說是在聯盟數一數二的!而且每一次判罰都是按照詹姆斯身體條件承受力判罰的!有些判罰並不公平!
事實上,前幾個賽季,詹姆斯也抱怨過自己獲得的罰球太少,稱自己在上籃時經常被打手而並沒有獲得裁判判罰和罰球。而詹姆斯再次向媒體抱怨,讓人能夠聯想到在騎士對陣熱火的比賽中,因為裁判未吹罰對手犯規惹怒了詹姆斯,對裁判揮拳噴垃圾話而被逐出場的一幕。顯然,這又是詹姆斯在給裁判施壓,給聯盟施壓。告訴聯盟自己要和其他球員一樣,都要受到公平的待遇!
毫無疑問,詹姆斯是當今聯盟最炙手可熱的球星之一,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媒體的關注。而詹姆斯擁有極高的球商,他也經常在媒體面前發聲,自己能受到公平的待遇,並發表自己的不滿。不過聯盟應該並不會太在意這些言論,畢竟如何吹罰還是聯盟說了算。所以,這個賽季詹姆斯得到的哨子此之前的哨子少太多!
-
6 # 旋貓工作室
這個話,基本屬於胡說八道了,完全就是純印象流的瞎扯,沒有任何資料和理論邏輯依據。
在上週二騎士主場同馬刺的比賽結束後,詹姆斯曾在採訪中這樣說道:“我們現在所處的情況是,聯盟對投手的保護比突破手更多。我一場比賽往油漆區突破100次,被打,被抓,被人拍來拍去,卻只上了4次罰球線,這太沒道理了。我們在保護射手。情況已經變成這樣了。”
對於這個抱怨,ESPN的資料專家凱文-佩爾頓先生之後專門用資料理論嚴格論證了說法的真偽性。
作為NBA的官方合作商——Second Spectrum——記錄了各種各樣的追蹤資料,其中就包括投籃犯規發生的區域和方式。
我透過計算投籃犯規數與運動戰出手數的比率——包括那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投籃犯規的投籃犯規——分別列出合理衝撞區(大多來自突破)和三分線外(除去超遠距離的出手)的統計結果。不出意外,合理衝撞區內的投籃犯規頻率普遍遠高於三分線外,但我真正想比較的,是兩項投籃犯規頻率在過去五年我們擁有完整追蹤資料後,是如何發生變化的:
(SEASON:賽季;RA RATE:合理衝撞區投籃犯規頻率;3PA RATE:三分球投籃犯規頻率。)
你可能會懷疑,三分線外的投籃犯規頻率,在2015-16賽季和2016-17賽季之間發生了劇烈增長——提升了大約27.5%。而在本賽季,這項資料略微有所下滑,可能是因為聯盟對什麼是真正開始投籃動作重新做了不同定義。
與此同時,在經歷了幾個賽季的下滑後,整個2017-18賽季的合理衝撞區內投籃犯規頻率,其實是NBA引入攝像機後最高的一年。而詹姆斯的這項資料(19.5%)呢,是全聯盟所有球員中第2高的。
所以說,儘管也存在詹姆斯還是在禁區附近被犯規更多的可能性,但現有的證據更認為,詹姆斯的抱怨更多是出於沮喪,而非真正說明了問題,有關他沒有得到應有罰球數的說法,並不存在站得住腳的理論和資料支援。
回覆列表
近幾年基本上場均罰球數都是相差不遠,6-7次,所以說不是因為聯盟的幫助才有這麼多罰球的,而是他自己的打法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