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因人而異。
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環境都是不同的。所謂的“斷舍離”,每個人實行起來受到的阻力、影響和成效也不同。
舉一個例子,46歲的周夢蝶初識南懷瑾,為其淵博學識所折服,甘“拜”南懷瑾“門下”。一年春節,南懷瑾問周夢蝶:“你今年有什麼新希望?”
周夢蝶:“什麼新希望?”
“譬如,結婚?”
“老師,我弱不禁風,貧無立錐,結婚?”
南懷瑾非但沒有安慰周夢蝶,反而“贊同”:前程有限,後患無窮。
這八個字給周夢蝶帶來了深刻的印象和深遠的影響。看過茶莊,當過守墓人,晚年也是窮困潦倒,無依無靠的周夢蝶索性壓縮了本來就“有限”的“前程”。從此,坐看風起雨落、雲捲雲舒,衣能蔽體,食能裹腹就是最大的追求,這是大逍遙,大境界。
很多人在經歷了一生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之後,驀然發現,自己一生追求的前程,實在有限。
但在當今社會,當然是不鼓勵這種生活態度,大多數人的身上尚有家庭的牽絆,考慮自身自由的同時,也難免需要考慮家人朋友的感受,“斷舍離”不僅要求自己的捨棄,也要以身邊人能夠不受傷害地被“捨棄”作為前提。
這個問題因人而異。
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環境都是不同的。所謂的“斷舍離”,每個人實行起來受到的阻力、影響和成效也不同。
舉一個例子,46歲的周夢蝶初識南懷瑾,為其淵博學識所折服,甘“拜”南懷瑾“門下”。一年春節,南懷瑾問周夢蝶:“你今年有什麼新希望?”
周夢蝶:“什麼新希望?”
“譬如,結婚?”
“老師,我弱不禁風,貧無立錐,結婚?”
南懷瑾非但沒有安慰周夢蝶,反而“贊同”:前程有限,後患無窮。
這八個字給周夢蝶帶來了深刻的印象和深遠的影響。看過茶莊,當過守墓人,晚年也是窮困潦倒,無依無靠的周夢蝶索性壓縮了本來就“有限”的“前程”。從此,坐看風起雨落、雲捲雲舒,衣能蔽體,食能裹腹就是最大的追求,這是大逍遙,大境界。
很多人在經歷了一生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之後,驀然發現,自己一生追求的前程,實在有限。
但在當今社會,當然是不鼓勵這種生活態度,大多數人的身上尚有家庭的牽絆,考慮自身自由的同時,也難免需要考慮家人朋友的感受,“斷舍離”不僅要求自己的捨棄,也要以身邊人能夠不受傷害地被“捨棄”作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