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掃地僧
-
2 # 寒鯤
從戰略上講,劉備奪取西川(益州)並沒有什麼問題,完全是一個合乎邏輯、合乎情勢的正確選擇,極有利於劉備集團的未來發展,至少能讓劉備集團從荊州西南角這個曹操、孫權與劉璋之間的夾縫區域抽身開來,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何況,益州劉璋勢力本身是上下離心的,不僅益州人士與劉璋等外來人士有矛盾,而且劉璋本人也與外來人士(東州集團)有矛盾,再加上北邊有曾經的部下張魯背叛,內部可謂矛盾重重,遠比當年的荊州劉表內部還要不穩定。所以,這個時候的益州,顯然是所有劉備相鄰地塊中,實力最弱的一家,柿子要見軟的捏,比起北上硬剛曹操、東下與盟友孫權撕逼,倒不如西進輕取遠親劉璋的地盤來得划算,更何況這也是前幾年諸葛亮《隆中對》時的既定目標。
不過,從道義上講,劉備奪取益州的行為,確實不怎麼光彩,對於劉備積攢了一生的“俠義人設”而言,是直接垮掉的。即便劉備自己也在奪益州一事上,再三猶豫,遲遲不肯在更好的時機以更低的成本去奪取益州,劉備所顧慮的正是冒然奪蜀的潛在道義危機。
這個道義危機怎麼理解呢?劉備向來是以“復興漢室”為自己的政治招牌的,而奪取劉璋地盤本身,便是在奪取漢朝宗室的地盤,這種近乎搶奪宗親地產的行徑,是與“復興漢室”有矛盾的,這是一個巨大的政治汙點。
但是,曹操一家獨大,孫權坐擁江東的形勢,不容劉備再像當年沒有奪取劉表荊州那樣顧慮道義了,已經五六十歲的年紀也不再容許劉備有更多機會了,所以劉備便只能半推半就地拿下益州,以期在其人生暮年向“復興漢室”的目標發出最後一次衝刺。
1.取西川本來就是《隆中對》的基本方針: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所以即使沒有錢糧敷衍之事,劉備也會以其他藉口奪取益州。古人喜歡師出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劉備做事一向以冠冕堂皇的“道義”為招牌,所以可以評價為:奪取西川為蓄謀已久之根本戰略,劉璋敷衍錢糧只是一個藉口,是必然發生之事中的一個偶然因素。
2.劉璋闇弱(諸葛亮評價),難以服眾,手下智慧之士思得明君。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本質是弱肉強食的生態環境,也是大爭之世,劉備不會因為“仁義”而錯失良機,劉璋丟掉益州是遲早的事。劉璋手下人也是各懷心機,各自盤算前程,所以劉備以梟雄之姿入蜀,必有人想獻計立功,才會發生張松事件。
當劉備劉璋二人的固有矛盾由隱性化變為公開化之後,必然兵戎相見。根本原因是弱肉強食,能者居之。劉備不滿錢糧之事,只是一個表面“原因”。愚以為:從劉備入川第一日起,在與劉璋把酒言歡的接風宴上,就已經開始尋找“奪西川”的藉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