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煙雲吐秀
-
2 # 月亮上烤地瓜x
其實在正史中是沒有對貂蟬的記載的,貂蟬的故事僅僅是民間傳說《三國演義》借鑑了《三國志平話》對貂蟬進行了描寫但具體有沒有這個人是沒有歷史依據的再者董卓的死亡其實正史是有描寫的,主要是呂布染指了董卓的侍女,怕董卓知道向王允(王允和呂布是同鄉,而且呂布是欽佩王允的)請教,王允正好在密謀除掉董卓於是就邀呂布一起,才有了董卓的死。
所以說沒有貂蟬的,就算有也不是主要原因,以呂布的性格,在加上董卓的猜忌,呂布殺董卓是遲早的事,所以說主要是性格決定了這一切。
-
3 # 原創詩人
我還是用詩回答這個問題:
好盡精氣病膏亡,
萬千美女守空房。
有違天意天綸亂,
背後挨刀壽不長。
無德焉能權久握,
仁賢方可鑄輝煌。
若無司徒施謀略,
閃電拋屍滅惡狼。
-
4 # 史聞樂見
董卓,生於東漢末年隴西臨洮的地方豪強之家,生性豪爽,粗獷多謀,做為朝庭守邊官員,為朝庭征討羌、胡叛亂中履立戰功,長年的的征戰,至使董卓逐漸成長為涼州之地的一代軍閥。當時朝庭之中權臣當道,明爭暗鬥,大將軍何進召董卓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沒想到董卓借何進被十常侍所殺機,遂控制朝政,這才真是引狼入室的開始。董卓在朝庭所幹第一件事就是廢立天子,另立新帝,也就是後面的漢獻帝,你想啊,一個地方軍閥頭子在朝庭隨便就廢立皇帝,這可是天大的事,當然也是不能服眾也是不被允許的;其二,他在京城,帶來的那麼多兵將要吃飯,怎麼辦呢?那就搶啊,搶富戶,掘墓盜寶,這樣就激起關東諸侯聯合討伐他,至他被孫堅打敗,最後挾天子以令諸侯退到長安,至使董卓的殘暴更加肆無忌憚,最後逼使司徒王允利用貂嬋給董卓下了個圈套,最終呂布殺董卓於宮門之外,這也是大勢所驅,順應民心。當然,話歸正傳,如果沒有貂嬋,董卓會怎麼死呢?假設當時董卓還活著,由期在董卓執掌朝政時期,以東漢末國家的經濟等各項發展來說都已到了崩盤的地步,董卓自已卻到處搜刮民脂,殘忍,暴虐,荒淫無道,老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用不了多久,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得民心著得天下,而在當時,董卓已是眾叛親離,在百姓心中已經到了恨不得啖其血,吃其肉的地步,象這樣下去,我想董卓可能會死的更慘。再有,就是以董卓挾天子以今諸候的種種暴行,關東各路諸侯能忍氣吞聲下去嗎?雖然以袁紹為首的十八路諸候討伐失敗了,但我想他們絕對會捲土重來,一但討伐成功了,董卓落入諸候手裡,那董卓可能連個全屍都留不下。所以,不管有沒有貂嬋,最終董卓都會死,而且都不會是好下場。
-
5 # 該死的風
董卓這個人太過霸道,完全沒有做為一個君主應該有的品質在他身上完全體現不出來。有一些事情可以做,大不了就被罵成奸臣。但有些事情是打破大家墨守的一些底線,這些事情一旦做了就會被大家一起打擊。就會被推上反賊的高度,如果是這樣也就離滅亡不遠了。廢長立幼讓一個沒有失德的正統皇帝退位,改立年小的做皇帝。這樣的事情一旦做出來就是對天下宣戰,但董卓有這樣的資本嗎?他所依靠的不過是西涼鐵騎,就算西涼鐵騎的戰鬥力在強勁以董卓的狂妄和他的殘暴這樣的統治者是不會有好的下場的。試想一下他的殘暴是不分方向的,他對大臣們殘暴他對百姓殘暴他對世家大族殘暴。這樣的人就算有幾倍的西涼鐵騎也會被打到推翻,元朝的鐵騎比西涼鐵騎還要厲害。但是他們的殘暴,讓他們最終只能承擔失敗的後果。董卓也是如此,他的所做所為就已經註定他的結局。貂蟬只不過是讓這天來的更早,但如果沒有這位三國第一美人董卓也不會多活多久 。
回覆列表
據史書記載,董卓在把持朝政的兩三年時間內,橫徵暴斂,殺人如麻,搶掠成性。三國志作者陳壽說他是:”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有歷史記載以來,從沒有這樣的人。所以,恨他的人多了去了。 但董卓也是很有能耐的人,不僅本身武藝高強,膽量過人,而且老奸巨滑,一般人近不了他的身,平日衣服裡都套著防身鎧甲。所以,三國演義中,羅總編了這樣的段子,利用美女貂蟬離間董卓與呂布之間的關係,由呂布在董卓猝不及防中,刺殺了董卓,除掉了這個萬民之害。但歷史上並沒有貂蟬,呂布也不是為了以董卓爭奪貂蟬去殺董卓。如果呂布不殺董卓,董卓會善終嗎?回答是否定的。因為就當時董卓所處的環境和民憤,他已經是坐在了火堆之上,不論是哪把火,他也是非死不可。
他的第一種死法:可能會被孫堅所殺。漢未,反董卓的各路義軍豪強紛紛起兵,最堅決的就是孫堅。雖然,前幾次董卓派兵找敗了孫堅,但到了初平二年。孫堅整隊進駐梁縣,開始第二次討伐董卓。董卓派自己最強的力量胡軫、呂布迎擊孫堅。但胡、呂這二人本身不和,心存芥蒂。還沒有上陣交戰,一半以上的兵士都就跑了。於是孫堅抓住機會出擊,胡呂二人大敗而逃。董卓見勢不妙,不得不派部將李傕向孫堅求和。但孫堅並沒有接受,而是繼續進逼洛陽。董卓只好自己領軍出戰,依然被孫堅擊敗。董卓被迫率軍出戰,被孫堅擊敗,退駐澠池。孫堅乘勝追擊,再次大敗呂布後,出兵函谷關,分兵兩路,直取新安和澠池。所以,如果呂布不殺董卓,孫堅可能就是董卓的掘墓人。
他的第二種死法,朝中反董勢力。當時雖然董卓把持朝政,也按插了不少親信掌握著軍隊。但反董勢力十分強大。董卓在死之前就遇到過行刺。他的親信越騎校尉伍孚對董卓的倒行逆施十分痛恨,發誓要親手殺死董卓。只是關鍵時刻殺人心切,用力過猛失手,沒能刺中要害。最後寡不敵眾,才被董卓衛兵亂劍刺死。同樣,就在呂布沒有參與進來的時候,王充先後與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公業、執金吾士孫瑞等人多次商議誅殺董卓的事情,在尋找各種方式方法。
第三種死法是被百姓所追殺。董卓一人本事再大,最終還是要有團隊,軍隊,剛團隊離去,軍隊敗北,董卓要想逃難,就有了大問題。因為他在民間積怨太深,害人太多。當時,天下老百姓為了表達對董卓的痛恨,在到處傳唱《千里草》的歌謠,希望他儘快死去。如果他不幸落到逃跑的地步,天下百姓決不會輕僥得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