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寒江草廬

    中醫的五臟和五季,五色,五味的對應大家可以先看一下:

    木對應五臟是肝,五季是春,五味為酸,五色為青。

    火對應五臟是心,五季是夏,五味為苦,五色為紅。

    土對應五臟是脾,五季是長,五味為甘,五色為黃。

    金對應五臟是肺,五季是秋,五味為辛,五色為白。

    水對應五臟是腎,五季是冬,五味為鹹,五色為黑。

    它們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 2 # 溧潗

    謝邀,先說“問題”本身的問題,五藏體系是“五系統”的一個具體內容,是五類不同質的屬性物的建立起的一個平衡體系,不同質地本質是陰陽數的含量的多少差異,質不同而表現出的功能屬性不同,千差萬別的物但其可類象而去認識區別。這就是先哲的留給我們的最大智慧和方法,就是現在我們還在使用如資訊理論、系統論、實踐論、控制論等等。所以說問題提到的“對應”是人為的概念,而把事物的本質因素忽略了,五藏與色、味、季、音等不是簡單的對應而是質的不同屬性的應合,同時又是時間、方位的不同表現形式。再來談五行,“五”,不是數,是範疇,是哲學概念,是物質,是時間,是方位,是屬性的不同區別……,“行”是變化,是動,是終始,是一氣周流,是時間方位的的變化……。五行是五氣周流,是五種不同的因子作用的結果,是一個穩定的平衡系統。“五”是物質認識的方法論,“行”是物的存在方式和認識其屬性的手段和途徑。如對藏在人體內的五藏人門一開始是如何認識的呢?就是用的這種方法。“五”是天地的本數,成數。五藏與色、季、味的應和就是在“五”的不同屬性的分類,如有“木”之性,肝、青、春、酸統一起來歸為一類。其它的道理一樣。火—心、赤、夏、苦;溼土—脾、黃、長夏、甘;金—肺、白、秋、辛;水—冬、腎、黑、鹹。尤其注意的是在中醫裡的長夏,直到現在好多人還認為是為湊數的,其實是非常錯誤的,長夏是每個季節的季月的後十八天,土性有乾溼燥躁的不同,土厚德而載物,人能用各種各樣的食物和寒熱溫涼的不同就是胃有土德之因。在治療上這個理論非常重要。最後說五行的機理。生克。五氣流行,生者,順其氣故,克者,制其氣故。平衡體系的本因,現在的分子生物醫學已證明了這個理論的基因的矛盾對稱性。同時五行還有相乘相侮的關係,以及生旺休囚等原理。總之我們的古中醫是天人合一的關於生命學說的理論,它的原理就是陰陽五行。

  • 3 # 幕後老牛

    陰陽五行學說,是用於指導中醫臨床應用的基礎,先民早已經著書告知。是醫者必須要熟讀的。中醫在傳承中得到了發展,在發展中得到了傳承。但是,厲代醫學家乃然遵守醫規,至今不亂章法,就是因為,中醫是從生產勞動中,通過了實踐而先知後人的。五行生剋,用於診斷,辯症,施治都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厲代醫學大師都一致認同,並留下了寶貴的醫學資料,供後人參閱。這是前人的智慧之總結。在臨床工作中,醫者嚴格守法,用其所學,服務於病患者,也同時受到了人們的敬重。五行之生克,是初學者的入門課程,務必掌握好,熟讀於心,才能夠真正的服務於病患之人。

  • 4 # 踏雪無痕問道中醫

    中醫的五行是一種分類的方法。形成中醫分類的思路和過程,是“取象比類”。也就是“天垂象,世人則之”。

    “取象比類”是古代中國特有的“比附”劃分型別的方式。五行五臟五季五色五味……等等按照現代的分類規則對應不上的劃分,就是按照比類的方式,歸納到一起的。

    古代的人更接近動物,他們身上的動物性比現代人強很多,他們的感知系統比現代人發達。這就帶來一個現象,類似於印尼大海嘯這樣的大災難,動物在災難發生前就“感覺到”了,早早的逃避了,而現代人沒有,現代人感知系統嚴重退化,於是成為自然災害的主要傷害物件。

    實際上在地震來臨前,也經常可以看到“狗吠不止”,“老鼠搬家”,“雞上樹(不回窩)”,“豬不進圈”,這一類動物的異常舉動,同樣也是動物感知系統發達的表現。

    人從遠古人類進化到現在的過程,思維發展了,感知水準卻下降了。而古人位於動物與現代人之間的連線點上,比現代人更具備動物性。從而,他們能夠感知我們許多現代人感知不到的東西,不足為奇。

    所謂“取象比類”,帶有嚴重的古人認知事物的特點,更是古代人類感知力的體現。這種現代人看起來難以理解的型別關係,在古人的認知裡出現,正說明古人依憑了身體感知力強的優勢,建立了事物與“象”之間的聯絡。

    其實,並非僅僅古人能夠得知並建立這種聯絡,現代人也有相當部分是有這種聯絡的。從而在能夠建立聯絡和不能夠建立聯絡的人之間,形成一道鴻溝,也就是對中醫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接受度。

    這些東西之所以有時候“難以說清”,就在於這種深藏於人的潛意識層面的感知和聯絡,恰恰就是現代科學無以解讀的地方,恰恰也是人與人的差異所在。科學目前都難以解讀,讓一般百姓如何解釋清晰呢?結果就是,看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恰恰反中醫的人,就是人群中感知力最差的一群人,而且恨不能自己乾脆不要感知力,一切都以邏輯推理為上。也就是因為缺乏感知力,無法建立古人曾經建立的五行之間的內在聯絡,變成了攻擊中醫的急先鋒。

    古人說,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這些人感知力缺乏,作為人種,其實是可憐的。想想看,感知力缺乏的人,嚴重的,被開水燙傷了都不知道痛。沒有感知力,就沒有行動力。沒有感知力,就沒有同情心,沒有同理心,鮮少同感心……,在心理學上,這些人是心理不健全之人。

    其實,並非這些人沒有感覺,而是他們的潛意識與顯意識之間缺失連線,這些人中,部分人的情緒波動其實比一般人強,特別在滿月時多比較明顯,這些人的表現就是動輒激怒,愛罵。部分人則顯得比較隱忍,其實是他們抓不住自己的情緒,無以表達。

    從是否理解中醫陰陽五行觀,背後其實是人的差異,能力的差異。

    最後,說句大白話,五行五臟五季五色五味如何對應的?就是你看到的那樣對應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英語講一大段尷尬又不失氣勢的中二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