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昊星

    公元前221年,大秦國國君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統一,從此進入封建社會。但是僅僅15年後,大一統的大秦帝國就被草莽出身的劉邦起義滅忙。

    龐大的帝國,一夜傾倒。最主要的還是階級之間的矛盾。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統一度量衡,文字,讓其他六華人民增加了亡國的恥辱感。加上大量增收賦稅和勞動力去修建長城,陵墓,巡遊。讓人民受到更多的壓迫。

    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以人民為首的廣大群眾,自然就推翻了壓在頭上的大山。

  • 2 # 龍驤雲

    首先宣告一點,秦朝不是在始皇帝統治時期滅亡的,雖然他也難辭其咎。

    曾經橫掃六合,併吞八荒強大的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15年的時間,引起無數史家扼腕嘆息。但縱觀秦朝內政外交和政治經濟,其走向滅亡的原因是釣面的,也是必然的。簡而言之,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政權不穩定。

    六國復辟力量仍然強大,而且有一定的群眾基礎。

    二、窮兵黷武,民不聊生。

    北擊匈奴,南服北越,國家長期處於戰爭狀態,人民不能安居樂業。

    三、大興土木,百姓稅賦、徭役負擔沉重。

    在民生凋敝,生活水平低下的情況下,仍然 舉天下之力,修建了長城、阿房宮、陵墓等浩大的工程,耗盡了國力財力。

    四、嚴刑峻法,實行暴政。

    統一六國後,秦朝沒有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大力發展生產,改善民眾生活水平,以緩和社會矛盾,而是崇尚法家思想,以酷法治民,使百姓道路以目。正如後世賈誼所評價的:“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 3 # 手機使用者3660766245

    感謝邀請。一是接班人問題,春秋後一戰國以來,從秦獻公起,秦的接班人問題就很突出,總是不能儘早確立接班人,幸運的是,每次秦的命運都很好,都能出現類似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秦始皇等明君(更可貴的是沒出現昏君),但不重視接班人出問題是遲早的事。二是嬴政少年時的經歷更為其性格埋下伏筆,他的獨斷和善斷讓一班文臣武將奇謀不斷,但很少有人敢於直言,更多是尊從。掃滅六國的時間短的令人驚奇,而滅國之戰也讓其積勞成疾,扶蘇的性格與秦始皇相差甚遠,這也造成接班人遲遲不能確立,胡亥的繼位和其後的行徑更是匪夷所思。三是中原文化對秦並不認可,掃滅六國後,六國文化在與秦的交融中是不可能象戰爭透過一兩年完成的。四是商君的嚴刑重法與六國格格不入。五是長期以來的戰爭使秦本土人口大減,扣除九原和百越駐軍,秦在內地戰力極差,中原戰事一起,秦幾無可戰之兵。

  • 4 # 水天一色91632382

    我並不太認可是秦始皇葬送了秦帝國。放在那個環境,那個時代,誰都難以維持秦王朝,如果不是秦皇強有力的政治手腕,秦朝可能滅得更早。由分裂到統一,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是一般王朝所難以想象的,新的問題不斷出現,所有人都得重新適應新的制度,經濟甚至是文字,舊的勢力又無法全部消滅,稍有風吹草動就死灰復燃。社會矛盾難以想象,而秦王朝內部也要面臨一個前無古人的局面,國家疆域擴大,戰線變長,中央控制力度逐漸下降,難免出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鴉片戰爭後都有哪些學習西方的代表性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