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社會內部就已經孕育著傳統的經世致用的思想。鴉片戰爭後,民間和朝廷儘管有著廣泛的仇夷的心態。但鴉片戰爭中清朝的失敗確實給有識之士帶來極大的震撼,迫使他們開眼看世界,主張學為時用,經世致用,注重現實問題,向西方學習,提倡改革,以達到強國禦侮的目的。除林則徐外,代表人物還有魏源、姚瑩、徐繼畲等人。他們的思想體現在其著作之中,貫穿中西,連線中外,展現了那個時代最進步的社會思潮。

    (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前,林則徐就已組織人員編譯《四洲志》一書,對於西方開展了較早的探索認識。可惜,戰後林則徐被貶新疆,卒成未竟之功。鴉片戰爭結束後,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編成《海國圖志》一書。開篇即陳此書的目的是: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而作。他認為夷之長技有三:戰艦;火器;養兵練兵之法。他主張革新政治,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廣設工廠製造西方機器。並對於西方的政治制度有著獨特的思考,他認為西方的民主制度廢除了世襲制和終身制,打破了封建家天下的局面,對廣選議員代表民眾,選舉總統執掌國政充滿嚮往,對於抵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做出了“創榛闢莽,前驅先路”的探索之功。

    (魏源與他的《海國圖志》)

    徐繼畲的《瀛寰志略》按國別敘述,是一部歷史、政治兼而有之的“奇書。徐氏在書中以酣暢的筆鋒,對歐美的政治制度作了較為系統全面的介紹,首推華盛頓實行的總統制,內稱:“按華盛頓,異人也,起一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駸駸乎三代之遺意……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而且難能可貴的是徐繼畲放棄了以“夷”來指稱西方諸國,“構建了一種近代的話語模式,預示著一種全新的對外理念的誕生,為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轉型和凝練,提供了最初的思想基石和歷史資源”。

    (《瀛寰志略》內容)

    其他的書如姚瑩的《康輶紀行》主要介紹中國西南邊境及外國一些地區的史地風情,警惕侵略者的野心,主張加強沿海和邊境防務,學習西方“長技”,並對英國的議會制民主制度有所介紹,“籌制夷之策”是他著該書的目的。梁廷枬的《海國四說》分為《耶穌教難入中國說》、《粵道貢國說》、《蘭倫偶說》和《合省國說》,指出侵略者的野心,對美國資本主義制度也做了重要介紹。

    (《康輶紀行》)

    上述著作都對於當時如何認識和應對西方這個課題作出了重要回應。這些一些富有卓見的清朝士大夫思想學風的轉變,代表著中國社會思潮發展的新趨向。他們的思想主張揭櫫了向西方尋求救國真理的百年課題,對後來的洋務思想和維新思想都發揮了重要的先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先明:《中國近代史(1840——1949)》,北京:華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2、劉勇,於明:《<海國圖志>對維新運動的影響 》,《邊疆經濟與文化》2016年第11期。

    3、鄭大華;,喻春梅:《瀛寰志略>與<海國圖志>之比較》,《晉陽學刊》2008年第6期。

    4、王娟:《姚瑩<康輶紀行>論析》,《池州學院學報》2013年第5期。

  • 2 # 小鯤論壇

    知史論史,求同存異,補長取短。敬請關注:(小生)歷史之鯤……

    《四洲志》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禁菸大臣林則徐初來廣州時,很快敏銳地覺察出於之打交道的侵略者有別於自己以往的蠻夷的印象。至此,在舉世矇昧混沌之中,林則徐最先睜眼看世界,開始探尋外面的世界。他組織專門人士翻譯外國的書籍和報紙,以便了解外國情況,並編成《四洲志》。

    《道光洋艘徵撫紀》

    這本書是魏源首先寫出的系統記述鴉片戰爭史實的書籍。

    《夷氛聞記》《中西紀事》

    這兩本書是夏燮先後分別著作的,記述了鴉片戰爭經過,揭露了清政府昏庸腐敗,稱頌了中國軍民的反侵略鬥爭。

    《海國圖志》

    魏源依據林則徐的《四洲志》及其他中外文獻資料編著而成的,綜述各國史地、科技、政治制度、風俗民情,論說了中國應當採取的對外政策,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著名口號。

    《瀛環志略》

    徐繼畬寫得此書,是對當時系統介紹世界史地知識的名著。其中對亞洲、歐洲和北美洲的介紹尤為詳細,對華人很少了解的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都有所記述。該書還以讚譽的口吻評介了歐美民主政治制度,具有時代進步意義。

    鴉片戰爭打碎了滿清天朝上國的春秋大夢,與此同時,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開眼看世界的熱潮,當然以上的書籍並不是所有的向西方學習的代表著作,歷史是變遷的歷程,或許還有諸多史實等待我們後人去發掘和研究。

  • 3 # 山高水遠初心不改

    鴉片戰爭前後,由於西方殖民主義勢力的不斷入侵,一部分思想比較開明計程車大夫率先覺醒,開始自覺地肩負起歷史賦予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使命,他們被稱為"睜眼看世界"的人。主要代表人物有林則徐(代表作《四洲志》)、魏源(《海國圖志》)等人。

    林則徐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在西方殖民主義的侵略面前,表現出了華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意志和決心。同時,作為中國維新運動的先驅,林則徐曾經試圖給中國社會引進西方的進步觀念和思想,是清朝統治階級中少有的清醒之人。

    林則徐學習西方進步的思想觀念和先進的技術,大致分為兩部分內容。一是關於西方國家的歷史、地理、法制和時事。二是關於西方先進的的科學技術(主要是軍事方面)。林則徐不僅直接向外華人探尋情況,而且帶頭學習英語和新知識,既反映了他熾熱的愛國情懷和"救亡圖存"的高度責任感,也是近代中國逐漸覺醒的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睜眼看世界"、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標誌。

    魏源編寫《海國圖志》與時任兩廣總督林則徐的託付有關。林則徐在廣州禁菸時,派人設譯館,翻譯外國書報,蒐集和研究外國情況,編成《四洲志》。後來,林則徐被髮配新疆,行至京口,與魏源相逢,他們同宿一室,徹夜傾談。林則徐把有關《四洲志》的全部資料交給魏源,希望他能編輯成書,以喚醒華人,挽救國家於危亡。

    魏源是道光、咸豐年間的著名思想家。鴉片戰爭期間,他參加了抗英戰鬥,親眼目睹了侵略者的殘暴行徑和滿清政府的腐敗,極為憤慨。1842年,他在《四洲志》的基礎上編寫了《海國圖志》一書,開始系統的介紹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且說明編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海國圖志》是中國近代第一部最詳盡地介紹西方的著作。魏源認為"師夷長技"主要有三項:"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基於這已一認識,他在書中提出了一些改革的辦法。他主張設立工廠,製造輪船和槍炮,興辦民用工業;學習西方練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裝備軍隊,增設水師科;改革考試製度。

    魏源衝破當時閉關鎖國的思想桎梏,大膽提出向西方學習,這在當時是進步的,而他反對外國侵略、克敵制勝的制夷思想則是愛國的。他的思想反映了鴉片戰爭以後,地主階級知識分子裡的先進人物從"天朝上國"的夢幻中解脫出來,開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現實問題。

    此外,當時介紹世界知識、主張向西方學習的書籍還有姚瑩的《康輏紀行》和徐繼畲的《瀛環志略》等。

    以林則徐、魏源、姚瑩、徐繼畲等人為代表的一部分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登上近代中國的思想文化領域舞臺後,第一次將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新東西引入中國,給當時"萬馬齊喑"的思想文化領域注入了一絲新鮮的活力。他們的主張反映了時代發展的趨勢,符合國家民族的利益,確立了中華民族走向世界的認識起點和歷史內涵,開近代中國思想文化的先河。以後幾代先進的華人,也大都把"師夷長技以制夷"當作拯救中國的良策。縱觀整個近代華人民的探索歷程也是在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尋求救國之路的背景下進行的。

    以上這些思想的傳播,無疑為中國早期的近代化(洋務運動)提供了可貴的思想準備,開闊了華人的眼界,引導人們關注世界形勢。這是近代中國思想界的一股新鮮活力,對近代維新變法思想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 4 # 永遠不會獨行468

    1840年至1842年的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大的事件,標誌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時也開起了中國近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大清自康熙、雍正、乾隆以來勢力達到頂峰,天朝上國自居,為什麼在鴉片戰爭中被幾千英軍打敗?一批先進的地主階級開始探索這個問題,認真研究西方國家的富強之道。林則徐被譽為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其代表作《四洲志》,系統的介紹了西方國家的基本情況。林則徐委託好友魏源編撰《海國圖志》系統介紹了西方的武器製造,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其他還有如姚瑩的《康輶紀行》、徐繼畲《灜環志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心臟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