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慶和
-
2 # 和諧快樂
謝邀!原子內部有多種物質組成!物理學家已知的有質子!中子!中微子!光子!輕子!壓原子!玻色子!電子!電子夸克!但是基本粒子都是由膠子粘住夸克組成!還有希格斯粒子!奇異夸克!底夸克!頂夸克!上夸克!強子!光子質量最小為零!光子和膠子不能獨立存在!輕子質量最小!中子質子不是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沒有內部結構無法分割!基本粒子可以產生和消失!但不能打碎和獨立存在!現在的量子通訊的量子就是物質分割到了無法分割的狀態了!
-
3 # 小玉科普
這個問題雖然很簡單,但是可以回答的很複雜,作為一名非物理學家的科普愛好者,答主儘量回答目前已經公認或者普遍認可的理論或學說。
原子內部結構是怎麼樣的?這個問題不僅僅是題主疑惑,眾多科學家也在不停探索!19世紀初以來,科學家就不斷提出新的原子結構模型,從最早的道爾頓實心球模型到物理教科書的波爾量子化模型,再到現代電子雲模型。雖然模型不斷改善,但在某些方面已經達到了共識!
電子的發現電子是我們最熟悉的基本粒子之一,它屬於亞原子粒子中的輕子類,並且是無法被分解為更小的粒子。它帶有負電,記作e-帶有1/2自旋,是費米子的一種。電子是1897年有英國劍橋大學的卡文迪許實驗室的湯姆生在研究陰極射線時發現的。
質子的發現質子和電子一樣同樣屬於亞原子粒子,但不同的是它帶正電,記作e。它屬於重子類,意味可再分(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透過膠子在強相互作用下構成)。質子是1918年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時發現的,並且預言了中子的存在。
中子的發現中子同樣是構成原子的一員,但它與電子、質子的不同點在於它並不帶電,並且有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構成,因此不屬於基本粒子。它的自旋為1/2,也屬於費米子!中子的概念最早由盧瑟福提出,在1932年由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轟擊發現。
波爾原子模型在隨著人們的不斷研究,越來越多的原子模型被否定或改進,在1911年盧瑟福提出了行星模型但卻與實際情況不符,無法解釋。1912年盧瑟福的學生波爾在行星模型的基礎上引入了普朗克量子概念,隨後在1913年波爾連發三篇文章,標誌著波爾原子模型正式提出!
波爾原子模型認為質子與中子結合成原子核,電子在原子核周圍。但電子並不是隨意佔據原子核周圍,而是在固定的層面上運動,當電子從一個層面躍遷到另個層面時,就要吸收或放出能量。
雖然波爾模型第一次將量子的概念引入原子領域,解釋了很多問題。但對於稍微複雜的原子如氦原子,就無法解釋其光譜現象。這是因為波爾仍然將電子看做成經典力學描述下的軌道運動。因此現代電子雲模型認為電子繞核運動會形成一個帶負電荷的電子雲。至於原子核與電子之間是什麼,目前科學界認為其並不是真空,而應該是光子或者虛光子(可以看看我前面的文章)。
-
4 # 語境思維
玻爾的氫原子模型,原子核是1個質子,核外空間是1個電子,是最簡單的原子結構。通常的質子與電子極其穩定。
氫同位素氘與氚,原子核多了1與2箇中子,由於中子很不穩定,所以氘與氚也不穩定,具有放射性,用作核燃料。
質子有內部結構。1個繆子(μ),可稱質子核。外圍有三個夸克(q),2個上夸克(2u),1個下夸克(d),呈三角形分佈。夸克之間用π±介子纏住。夸克與繆子之間用π0介子纏結。
質子內空間,還有1個高能正電子e+,好比核外電子,分配電荷給3個夸克。夸克與繆子與派子,不是獨立存在。就工程運用而言,我認為,質子可以看成高能正電子,其它引數僅作參考,不必太當真。
核外電子也有內空間,應該是6.4億個虛粒子不均勻的簇合結構,應該是橢圓型,有內秉的旋轉進動效應。電子以光速自旋,獲得電子質量、電子電荷、電子動量矩(也叫自旋角動量)等對應引數。
中子的內部結構,也可以有兩種解釋。主流解釋是:與質子相似,區別是有2個下夸克(2d),1個高能負電子(e-)。簡化理解是:1個質子,1個高能負電子(含著中微子),有核反應式為證:n→p+e+v。似乎:e-→e+v。顯然,高能負電子很不穩定,加上中微子的穿越性,會衰變為普通電子與中微子。
原子核的中子含量越大越不穩定。重元素(80號以上)一般都有放射性,這與高能負電子不穩定有關。
-
5 # 黃烈平
宇宙萬物源於陰陽兩種物質,正電丶負電,男`丶女。電子負電為陰,質子為陽,陰陽粒子之相生相反形成原子,孤陰獨陽不能形成原子和世界,就是說原子內部存在正力和反力,與太陽和周圍行星同理,小原子大宇宙,本人分析為一般分析,具體有待今後驗證,宇宙沒有純粹的反物質,只有相生相反的一對物質。目前夸克,電子不一定為基本粒子,因為任何一個粒子內又含陰陽之次粒子的可能,環環相扣,小大重合,才是生生不息之宇宙和生命。
-
6 # 原黃烈平
原子內電性按現有理論分析極不平衡,質子大為正電性,電子小為負電性,總體原子以正電為主,宇宙任何物質內在電性正負且平衡,依目前學界這種對原子的認識所產生的宇宙物質全部帶正電,所以目前對原子某些定義難成立,就是說正負電性平衡才能形成物質。但是我支援目前專家和學界認識,解釋一條就是原子內除原子質子中子電子以外大部分空間由宇宙暗物質粒子充斥,也解釋了原子內為什麼大部是空的,具體道理今後說。總之是暗物質粒子平衡了原子之電和空間平衡。
-
7 # 羅老頭89
曾經化了六年多時間去研究原子結構,不過不好意思沒有一個原子結構同你的配圖一樣。
後期也順便搞清了核內質子、中子的表皮結構,核心就沒深入了,那個難度太高了。
如果將原子結構難度比作泰山頂峰,那質子、中子的結構就好比喜馬拉雅山的頂峰,如果接著想將這個也研究透徹,就會有付出生命的代價!
回覆列表
世界萬物都是由極性體的對應組合構成的,原子就是最為典型的極性組合體。
一、什麼是極性對應?
所謂極性對應,簡單說就是陰陽正負對應。原始空間分化產生正效能量與負性質量,質能兩元組合最多可以形成四個性體,這就是古老極性對應學說的陰陽化四象;正效能量與負性質量三元組合則可以最多形成八種性體,極性對應哲學稱之為四象生八卦。原始空間性體分化是:奇數(陽性體)1、3、5、7、9,偶數(陰性體)2、4、6、8、10,一共十個性體。十個性體的結對組合都是陰陽不等量的間五組合。因此:5陽獨立為乾性體,5-10組合為坤性體,1-6組合為坎性體,9-4組合為離性體,3-8正反組合為震艮兩種性體,7-2正反組合為巽兌兩種性體。
八卦性體的四象五行自然組合,也就是原始性體的第二層次組合,形成為河圖、洛書兩種結構體。河圖結構體就是原始雌性物質——中子;洛書結構體就是原始雄性物質氕原子。因為河圖結構的性體總數是25-30,洛書結構的性體總數是25-20。兩種結構體的相加剛好是50比50。因此,質子與中子結對組合形成的氘原子是性體總數1比1的平衡組合。這就揭示了:原始宇宙分化的質能性體是等量平衡的,初始組合形成的中子與氕原子也是等量平衡的。
極性對應就是組合體的合十結對。因為表述質量與能量的奇偶數實際具有正負性質,所以奇數合十與偶數合十的平衡對應,構成的實際上就是零性態個體。
由於各個性體的合十結對有:5與5-10,1-6與9-4,3-8與7-2則有正反兩對,所以八卦層次,也就是質能不等量組合的第一層次,一共可以形成為四個合十對應組。
二、極性對應與作用力的關係
因為由八卦表述的四個合十對應組合是由對應體雙方產生的極性作用力互相牽制的,所以極性對應關係就是作用力關係。
由於結構不同的四個極性對產生的作用力各不相同,所以表現就是物質之間存在的各種不同極性的作用力。因此,只要用心去分析河圖、洛書結構的數理關係所表述的極性對應關係,物質之間的各種作用力的產生原因都可以一目瞭然。
1.質子與中子之間的強力由洛書結構的質子核心5陽與河圖結構核心的5-10組合所體現。強力是質子與中子之間的主導性作用力。
2.電磁極性作用力由3-8與7-2正反組合形成的四個極性組成。電磁力是原子、分子層次的主導性作用力。
3.弱力由1-6與9-4組合所產生。因為9-4性體屬於最活躍的熱效能量體,源於核子層次的熱效能量透過虛空膨脹而揮發形成為星球能量層,星球能量層的揮發融合則形成為宇宙虛空。所以,虛空都是熱效能量經充分膨脹後的靜止狀態。由於離效能量膨脹力與坎性凝聚力相對應,所以凡離效能量所到之處,都有坎性凝聚力的輻射牽制。目前令學術界百思不得其解的所謂暗物質問題,就是由牽制離效能量的坎性凝聚力發生作用的結果。因此,星系凝聚力是弱力具有主導意義的一個層次表現。
4.星球的“萬有引力”,是由中子坤性體形成中微子揮發而造成星球質量體的質中子比例失去平衡,導致星球乾性體剩餘而產生的陽性凝聚力。這裡的“萬有引力”之所以用引號,原因就在於5陽乾性體的剩餘只表現為星球引力,物體重力則是由坤、坎、震艮質量陰性體產生的。星球引力是乾性體的一個分支作用力。由於重力可以由所有陰性質量體產生,所以星球引力與物體重力在全部作用力當中是唯一一個非對稱性作用力。
因此,獨立中子分化揮發中微子是形成實體與虛空,這個具有開天劈地意義的宇宙開端。
三、性體的多層次性體組合結構-原子
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的。正確認識物質的微觀結構的重要性在於可以破解各種作用力的產生原因。古老的極性對應哲學給出的物質微觀結構(八卦與河圖、洛書),就是能夠清清楚楚看清各種作用力的產生原因,以及可以正確推理物質演變機制的圖解。
原子都是以氘元素為基元聚合形成的。原子的結構都是遵循基元數兩儀2個、八卦8個、河圖洛書18個、六十四卦64個,這樣的規律組合形成的。因為這些結構的全部圓滿和不圓滿結構總數只有92個,所以自然形成的元素也就92個。
我們雖然看不見原子核的結構,但物理學已經弄清楚了原子的電子層結構,電子層結構就是按照上述數字層次排列的。
看了這個簡短的極性對應學介紹,我知道讀者朋友都是難於相信是真的。其實,不用疑心,原子的電子層結構就是可靠證據。讀者朋友可以去檢視電子層結構,是否符合2個、8個、18個、64個這樣的規律排列的。其實接受了我的這個學說,能夠解決的實際問題非常多。第一個能夠解決的就是暗物質問題;第二個能夠解決的是引力的本質問題,直接說就是氕氫產生引力,質量體表現重力,只要用液氫做個引力增重實驗就能明確。當然還能夠正確推導宇宙的演變。因此,極性對應學絕不是化個幾十年都不能驗證的“花拳秀腿”,而是透過一分鐘實驗就可以驗證的實實在在的真才實學。希望學術實驗機構積極幫助驗證。意義非常重大,切勿錯失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