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衫素人
-
2 # 冰點銳評
北洋水軍在中日甲午戰爭前,綜合實力排世界第八位,亞洲第二,僅僅次於當時仍受英國殖民統治的印度水軍,綜合實力超過日本一籌。並且不僅僅在武器裝備方面處於優勢地位,這隻部隊同樣也出現了許多令人敬佩不已的英雄人物,如鄧世昌、丁汝昌等等。但就是這樣一隻英雄輩出的隊伍,卻因為許多害群之馬的出現間接導致了戰爭失敗。
濟遠艦管帶方伯謙,在黃海海戰中逃跑
在一八九四年八月十八日(農曆),中日爆發黃海海戰,也就是鄧世昌犧牲的那場戰役。戰役初始,北洋水軍“超勇”、“揚威”先後中彈沉沒並且擱淺。下午三點三十分時,鄧世昌率領中了魚雷的致遠艦撞向日本軍艦後沉沒。隨即,方伯謙見主力戰艦沉沒,便私自率領“濟遠”艦逃出戰陣,之後其僚艦“廣甲”也隨即逃跑,直接導致另一主力戰艦“經遠”戰艦,未能成功撤退而被擊沉。逃跑之後,方伯謙引得北洋水軍同僚眾怒,被當時水師提督丁汝昌聯合李鴻章上書,被處以斬首作為北洋水軍的高階將領,這種毫無氣節的表現無疑是在為北洋水軍抹黑。
濟遠艦照片
那麼這個臨陣脫逃的懦夫是如何進入到北洋水軍併成為高階軍官的呢?他十三歲時考入福建船政學堂。二十歲時入艦,入臺鎮壓。二十二歲時赴歐洲考察,並在英國格林威治大學留學。畢業後調入北洋水軍,隨軍駐守北韓。在北韓期間,方伯謙並未實際參與過多戰鬥,然而有著留學經歷的他,頂著“海歸”的名頭,被提拔成了濟遠艦管帶,並參加黃海海戰。這一路走來實際上並無什麼實戰經驗,只不過是一個紙上談兵的趙括而已,這也間接地造成了他的臨陣脫逃。
-
3 # 鐵馬冰河wu
1894年7月25日,日本蓄意挑起了意在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後,駐守在北韓牙山的清朝軍隊在提督聶士成的率領下做了頑強的抵抗,但主將葉志超卻貪生怕死,臨陣不戰而逃,潰退至平壤。之後,日軍步步緊逼,先後用8個月的時間,在北韓和清國兩個戰場上,與清軍進行過多次殊死較量。甲午之戰最終以清國慘敗而徐徐降下帷幕。
同年9月15日,日軍兵分四路,向平壤大舉進攻。清軍總兵左寶貴誓死堅守平壤 ,他身先士卒,親自登城指揮禦敵,因他身穿黃馬褂太過顯眼,被日軍狙擊手發現,並一槍命中,壯烈殉國。左寶貴戰死後,清將馬玉等人率部在大同江以東擊潰日軍。但主帥葉志超已被敵軍唬破了膽,他下令棄守平壤北撤。接著,葉又下令清軍放棄了安州、定州,取路狂奔數百里,抱頭竄過鴨綠江,驚魂未定的逃回國內,此後,北韓境內再無大清一兵一卒了。葉志超本是淮軍大將吳長慶的部下,也算見過陣仗之人,卻貪生畏死,遇強敵不思抵抗,只顧瘋狂逃命,被揶揄為“逃跑將軍”, 成為一時之笑柄。
平壤之戰結束後,日軍在大東溝以南的黃海海域向清軍發起進攻。9月17日,大清北洋艦隊在黃海海面遭遇日本聯合艦隊,雙方旋即展開激戰。北洋水師參戰的大小13艘戰艦中, "致遠"首先被擊中沉沒,方伯謙即率"濟遠"逃出陣外。僚艦"廣甲"見狀,也隨之逃跑。日本先鋒隊四艦轉而圍攻"經遠",將"經遠"劃出陣外擊沉。 “揚威”、“濟遠”、“廣甲”三艦受創逃跑 ,其中一艘慌不擇路,竟撞沉了自家一艘軍艦,另有三艘被日艦擊沉。其餘7艘軍艦英勇與敵艦鏖戰,因艦船先進性和日常訓練皆不如人,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傷。“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和“定遠號”管帶林永升壯烈殉清。率先逃跑的“濟遠號”管帶方伯謙是福建船政學堂的畢業生,還留過洋,由李鴻章一手栽培、提拔。
此戰北洋水師雖吃了虧,但主力尚存,大可整軍再戰,或與敵周旋。然而,李鴻章似乎有些害怕,他下令艦隊退回威海衛軍港整修,嚴禁擅自出海作戰,輕易地失去了制海權,結果只能坐以待斃。
10月下旬,日軍分兩路向中國東北襲來。一路從北韓渡過鴨綠江,攻陷安東等地。另一路從遼東半島東邊的花園口登陸,佔領金州,從後路包抄過來,一舉攻陷了大連、旅順等戰略重鎮。 代北洋大臣節度的道員龔照璵和和黃仕林率部落荒而逃。所以日軍不到一天就攻佔了旅順。
1895年1月中旬,日軍登陸山東半島,等於包抄了威海衛的後路,同時其海軍戰艦封鎖了威海衛軍港的出海口,北洋艦隊陷於港內動彈不得,且腹背受敵。面對危急的形勢,北洋艦隊的廣大基層官兵在丁汝昌、劉步蟾的率領下,奮起抵抗,慘烈的劉公島防禦戰打響。
北洋艦隊官兵浴血奮戰半月之久。最後,早已喪失戰略主動權的北洋水師在日軍水陸夾擊之下,全軍覆沒。丁汝昌、劉步蟾等高層人員拒降殉國。
在此期間,時任威海衛水陸營務處提調的牛昶昞勾結洋顧問唆使一些兵油子,揮刀逼迫丁汝昌同意向日軍投降。牛昶昞甚至持槍威逼丁汝昌,逼其下令投降“乞生” 。丁汝昌見局勢敗壞到如此地步,悲憤莫名,又不願壞了名節,於是憤而服毒自盡。第二天,牛昶昞夥同洋顧問豪威,盜用丁汝昌的印信與名義,向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佑亨投降,並將北洋艦隊的十一艘軍艦和所有的軍用物資無條件的交給日軍。 至此,李鴻章耗費巨資並嘔心瀝血、慘淡經營的北洋艦隊灰飛煙滅。值得一提的是,敗類牛昶昞正是獲得了李鴻章的親睞與栽培後才被攫升為威海衛水陸營務處提調一職的。
-
4 # 海鏡清
不戰而逃這個定義並不準確,應該叫臨陣脫逃。濟遠和廣甲在逃跑前還是有作戰的,廣甲還非常積極,參加了對日艦赤城的圍攻。而且甲午戰爭這個範圍也劃得不對,看你寫的東西,僅指海軍,要知道甲午戰爭可不僅僅是海軍。軍官這個範圍也劃得太大了,定義成將領比較好
-
5 # 5156788707
那個不是中國那個時候辦海軍沒經驗。找了那麼幾個人放到英國、法國海軍學院裡去留學。回來以後又搞我們自己的福州船政,天津船政。江南造船廠。然後又從英國整的蚊子船。從德國要的鎮定二艦。才有的我們北洋的八個遠字倍。你們光是一天看著八國聯軍打中國光看著法國艦隊打中國。北洋艦隊的哈奇開斯速射炮還是法國給的呢。
回覆列表
黃海海戰中,北洋海軍12艘戰艦中,只有濟遠號管帶方伯謙、廣甲號管帶吳敬榮臨陣脫逃,其餘戰艦全部英勇戰沉,或者重傷被迫退出戰鬥。
方伯謙方伯謙,福建人,從小讀私塾,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船政學堂第一期,主學駕駛。畢業後與劉步蟾上建威練船實習。1874年,牡丹社事件事件爆發後,因為方伯謙在臺灣積極備戰,獲得五品功牌,充伏波艦正教習。日本侵臺事件爆發後,方伯謙奉旨參加戰鬥,調任長勝艦幫帶大副。光緒元年(1875年),調入“揚武”艦,以千總留閩儘先補用。
方伯謙後期遠赴英國深造,畢業於英國格林威治海軍學校。留學生洋監督斯恭塞格稱讚方伯謙為“水師中聰明諳練之員”。
回國後,方伯謙先後在鎮北、鎮西炮艦委任管帶,又在威遠練船委任管帶,1885年9月方伯謙任濟遠號防護巡洋艦管帶,經李鴻章保奏,方伯謙升任遊擊,賞戴花翎。
方伯謙升任濟遠管帶後,中日關係一步一步惡化。1894年,濟遠號穹甲巡洋艦、廣乙號魚雷巡洋艦奉命運送高升、操江至豐島區域,豐島海戰由此爆發。方伯謙不顧高升號上一千多陸軍死活,拋下廣乙和操江、高升臨陣脫逃。高升號上一千多陸軍不願做俘虜,奮起反抗,由於濟遠的逃跑,致使高升號上一千多陸軍大半殉國。
方伯謙第二次臨陣脫逃是在黃海海戰,與廣甲結伴臨陣脫逃。一八九四年八月十九日,濟遠首先回到旅順,方伯謙報稱濟遠“船頭裂漏水,炮均不能施放,駛回修理,餘船仍在交戰”。
1894年8月23日,丁汝昌向李鴻章電告接仗情形:“濟遠首先退避,將隊伍牽亂,廣甲隨逃。若不嚴行參辦,將來無以儆效尤而期振作”
隨後,方伯謙由於臨陣脫逃,被處斬。
吳敬榮吳敬榮,安徽人。他畢業於天津水師學堂,後被派往美國留學,回國後升藍翎五品軍功補用千總。最初在敏捷練船任大副,後調任廣甲魚雷巡洋艦管帶,賞加都司銜。
1894年五月,廣甲、廣乙、廣丙北上參加會操,李鴻章對三艦頗為滿意,隨後廣甲、廣乙、廣丙被編入北洋海軍。
黃海海戰爆發後,廣甲見濟遠逃跑,吳敬榮指揮廣甲跟著濟遠逃跑。夜半時,廣甲觸礁擱淺,吳敬榮棄船而逃,廣甲也被日軍擊沉。
黃海海戰後,吳敬榮被“革職留營,以觀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