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兵器瞭望臺
-
2 # qzuser211263256
有可能,但是條件是,如果是星狀星雲,就是一直消耗下去,但是要是行星,就必須有足夠的質量,然後在上一個質量恆星爆發前,必須有形成下一個質量足夠的形成恆星的條件,形成條件後,先誕生夠質量的恆星(也就是給行星,光熱,還有金屬資源,非金屬資源,化學表中可能還有介於中間的資源,即本質上的,半金屬,半非金屬的化學物質)
這個問題有兩個概念,第一個是行星狀星雲,第二個是白矮星。行星狀星雲是一些垂死的恆星的釋放物質,比如可拋射出塵埃和氣體,形成一個直徑較大的圈圈,直徑可達到1光年左右。質量小於太陽十倍的恆星,在死亡的時候會形成這樣的行星狀星雲,因為有大量的物質被它丟出去,氫燃料耗盡,物質丟失,於是就變成大量的氣體拋射。
這是不經過超新星爆發的過程,整個過程比較緩和,就像是安樂死那樣,不像超新星爆發那麼劇烈。行星狀星雲的氣體密度不夠,形成行星的可能性就比較低,行星狀星雲的氣體和塵埃都來自恆星的物質拋射,你想想看這樣的環境中對行星物質的聚集肯定是不利的。但是否真的有行星形成,目前是沒有發現,宇宙之大,我們也不敢把話說絕了。但是白矮星周圍是肯定有行星的,這樣的行星是本來有的,不是進入白矮星後形成的。
行星的形成無論是基於核心吸積理論,還是新的吸積盤不穩定理論,我們可知道,氫氣和氦氣雲合併後核心的密度和溫度足夠燃燒,行星狀星雲中少量氫和氦遠遠不足以形成行星,更不可能有恆星出現。沒有恆星就不會形成圍繞恆星的吸積盤,從這角度看,行星也無法形成。無法滿足形成行星的條件,因此行星出現的可能性就比較低。行星狀星雲中含有大量碳氮氧的氣體,拋射出來的物質聚集形成行星的可能性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