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貊拾
-
2 # 詩人蜂蜜酒
個人觀點,古代詞和曲的先後都是不固定的。既有先寫好詩詞再進行譜曲的,也有先有了曲調再往裡面填詞的。這些在很多方面都有體現。
《詩經》裡面分風雅頌三部分,這三部分都是被編成歌和曲的。同樣《楚辭》也一樣,現在留存下來的楚辭是西漢劉向編輯成集,東漢王逸作章句。楚辭在當時廣為流唱,顯然是根據詞編的曲。以及我們熟知的漢樂府,它是漢武帝設立的一個官暑,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的歌謠或文人的詩詞來配樂,它收集整理的詩歌,後世稱為“學府詩”。等等這些都提現了先有詞後譜曲。
也有一些先譜曲的例子,北宋詞剛剛興起,本來是一些教坊製作出來讓歌女唱的小曲,大都低俗不堪。後來文人們也興致所起,為歌女們填詞。我想這裡這裡填詞應該是歌女們先有了曲子文人才子們進行填詞。這裡面代表人物就是奉旨填詞的柳永柳三變。“凡有井水出,即能歌柳詞”。同事一些詞牌名也能體現,有許多相同的詞牌名,所作的詩詞卻不同,想必為曲同詞不同。這些都是先有曲後填詞的體現。所以,古人填詞和譜曲並沒有先後順序,也不必強加個先後順序。讓人唏噓的詩,許多詩詞流傳了下來,卻很少有曲子流傳,讓我們很難欣賞到古人怎麼把這些優美的古詩詞傳唱。
這個曲指的是吟唱的節奏,音調和韻腳,把該說的話用吟唱的方式表達,在不斷的積累中保留下一些比較好的規則例如詞牌曲牌戲折等,它們包含了一定的填詞規則和唱法,例如大家熟悉的<<詩經>>,它的詞一直流傳下來,可是具體的曲調早已失傳,由此可見,詞比曲調更能方便流傳,也應該是先出現的,人們有第一印象,先出現,就會記得深一點,有個印象,而且不易更改,例如現在很多綜藝節目都玩翻唱,可是翻唱的歌曲又有多少真正火起來代替了原歌曲而被廣大群眾記住?
相比之下,西方應該是先有曲的,因為現下還盛行的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等,西方有各種精良的樂器,他們更擅長曲子,不是填詞,也或許是因為華人翻譯的不好,所以華人對西方的曲子印象更深而不是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