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寄意山水

    謝悟空秘書之邀。紅樓夢的研究,是今人的覺醒,當為一大幸事。紅樓夢的偉大之處,我以為,正是基於她的悲劇意識。我感覺,明、清時期的小說,標註警世、醒世的較多,似也可以窺見那個時期,愛國文人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紅樓夢就是一部這樣的書。作者曹雪芹以他的如椽巨筆剖析著那個時代的黑暗,社會最底層人們的呼救、殘喘之聲經書中的描敘似乎依稀可聞。即使是對於詩禮簪纓之族鐘鳴鼎食之家的賈府,書中也幾次予以警示:如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曾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架子雖未倒,內囊卻已盡上來了,擔憂之情隱約可見;又如秦可卿殯天之際託夢鳳姐,在賈府自家莊園附近,多置祭祀田地,即使抄家也不用充公,其苦心孤詣躍然紙上。所有這些情節的安排,均是作者為小說的悲劇結局所作的鋪墊,也是為賈府的最終衰敗而埋下的伏筆。直至賈府的被抄,樹倒猢猻散,只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了,作者對賈府的頹廢、痛心疾首之態,如在眼前。紅樓夢的悲劇意義就在於將繁華賦以糜費、犀利的筆觸直指敗家的根本,以致生出了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的慨嘆、透出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無奈。悲劇可以啟迪人生、激勵人生。

  • 2 # 尋找金陵十二釵的後人

    《紅樓夢》的悲劇意識,要從兩方面理解:一是從探究者的角度,二是從欣賞者的角度。這裡說的探究,就是對《紅樓夢》隱寫史實的探尋究源;這裡說的欣賞,就是對《紅樓夢》情節、語言唯美藝術的欣賞。如果以欣賞者的視角來閱讀《紅樓夢》,那將是一種藝術享受。隨著情節的發展脈絡,你也會跟著欣喜、大笑、嘆息、大怒、沉思。就是說,你隨時就能進入《紅樓夢》中,融入到悲歡離合的情節裡,與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迎春、探春、惜春,在大觀園遊玩嘻戲,一起見證榮國府的繁盛與衰落。如果你是以研究者的視角翻閱《紅樓夢》,那將是一次生死之旅。探不明白者,心神不寧,如坐針氈;自認探明白者、其實沒探明白者,盛氣凌人,唯我獨尊,生怕別人也說探出了究竟;真正探明白(百分之七、八十)者,確又不甘承認這是事實,太血腥、太毀三觀了。誰又能相信這部百科式的精典文學名著,隱寫的史實,是那樣的殘酷,那樣的驚心動魄,那樣的悲慘。我真心後悔,當初真不應該去探究《紅樓夢》隱寫的史實;我還真心奉勸那些年輕讀者,只要以欣賞的角度去讀《紅樓夢》就夠了,她會給你一遍遍的藝術享受。

  • 3 # 屏山品紅樓

    《紅樓夢》是中國傳統文學的顛峰,是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批判作品,《紅樓夢》從思想性,價值取向等均有別於其它文學著作,它對現實深度的洞察和美學價值的挖掘更是遠高於傳統才子佳人的小說,它的悲劇是全面而徹底的,它將最富貴繁華的家族,最美麗美好的青春的生命,最絢麗旖驪的大夢一點點撕碎,形成動人心魄的強烈對比,巨大落差的衝擊,無盡的遺憾。它通俗的可讀性、嚴密多維的結構、精煉的文字藝術、靈動鮮活的人物、真實生動生活場景、深刻的思想和深遠的反思無其它作品能出其右。

    《紅樓夢》的悲劇是分層次的,分別從人物個體悲劇、青春悲劇、家族興衰、時代交替變遷等多層多緯度來描繪。下面用三個層面來概括這部作品的悲劇。

    第一層面,以寶黛釵愛情婚姻悲劇為主線,“千紅一窟,萬豔同悲”是這群美麗生命的共同結局。

    曹公開篇就講“全書旨在談情”,情是什麼?情是人性,曹公用大篇幅描寫和歌頌寶黛愛情,就是歌頌讚美人性的美好和解放,但這是和當時社會婚姻倫理相悖的、是對立的,所以也是註定要失敗的,寶黛是愛情的悲劇(木石前盟是理想的、人性的),二寶是婚姻的悲刷(金玉良緣是現世的存在,是掙不脫的枷鎖)。大觀園是作者理想的世外桃園,只不過,它的結局是幻滅,是曲終人散。因為園內越是美好的,人性越是舒展的(比如起詩社),園外越是冷酷的,是現實權力和命運主宰(比如抄檢大觀園)。

    第二層面,家族由盛而衰,從膏粱繁華到寂然落幕的悲劇。

    以賈寶玉為中心,透過與之聯絡的家族和社會各人物關聯,從生活、社交、社會、政治各個層面描寫那個敗落中的家族生活全貌和世間百態。曹公透過大場面來描寫賈族的盛,最具代表性的幾場,一是秦可卿的大殯,一塊棺材一千兩銀子都買不到,花一千二百兩給賈蓉捐個五品龍禁尉,就為喪禮有面子,形容壓地銀山的大殯奢侈到極致,另一場是元妃省親,是大興土木,又各類採買,費百萬之巨,說銀子花得像淌水似的。但書中又說了,這不過是瞬間的繁華,花錢買的虛熱鬧。又透過小細節描寫賈府的敗,這非常多了,比如,賈府已經經常有銀子短缺了,賈璉夫婦找鴛鴦商量典當老太太用不著的金銀傢伙,再比如,尤二姐死後沒錢辦喪事,平兒拿出私房錢給賈璉救急,再比如,林之孝這個老管家建議放幾家人出去、裁減一些用度,因為後手已經接不上了。從筵席略動一動就撤下來到可著人頭做米飯的艱窘,都反映賈府一日日衰落直到“樹倒猢猻散”。

    第三層面,盛極而衰,五世而斬,由此及彼,萬事萬物自然規律的道學佛學思考。

    曹公跳出時空界限從道學、從佛學,提出一個哲學命題。就是盛極而衰,五世而斬的定數或規律。比如賈府敗亡是從賈源賈演一代開始到賈代化賈代善二代,再到賈敬賈赦賈政三代,到賈珍賈珠賈璉賈寶玉四代,第五代賈蓉賈蘭為代表就覆亡了,而且小說一開始,賈府就沒再有新生兒出世,賈族還可以說是淫亂、驕奢敗家,曹公又向我們敘述了遠在姑蘇的林家,林家是世襲列侯三世,到了第四代(林如海之父)皇上念他們功勞又施恩襲了一代,到了第五代林如海,世襲雖沒有了,但林如海中了探花,從科第入仕,並且一路升遷至巡鹽御史,可是也人丁凋零,應了五世而斬的劫數。全書有多處刻畫來體現作者的這個思想,一個是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另一處是

    飛鳥各投林: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 4 # 懂你148975892

    謝謝邀請。《紅樓夢》之所以流傳至今二百多年,不單單是由於小說無以倫比的藝術感染力,更在於小說深刻的思想批判性上。小說透過寶黛之間純潔的戀情被無情的毀滅及十二釵及副冊又副冊等一眾美麗、善良的女性的悲慘結劇,告訴世人所謂的康乾盛世不過是騙人的鬼話。正是這所謂的盛世,毀滅人世間一切人性的美好。

    《紅樓夢》的悲劇意識,正是作者透過塑造的這些活靈活現,個性鮮明的女性一個個被毀滅去控訴那醜陋不堪的社會。最後,透過賈寶玉的離家出走來表達作者對那個社會的憤怒和絕望。

  • 5 # 使用者96717256313

    紅樓夢裡的悲劇意識首先就是從故事的開始來的。比如“那絳珠仙子為還淚入世”可見這一部書必然是以哭為主。必然是一部悲劇。只是文章並沒有停留在小兒女的愛情悲劇上,它是深層的揭示了人類的悲劇的,或者是說華人的悲劇的。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女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從這首歌裡我們可以看到《紅樓夢》的悲劇意識是對於人性的拷問,以及世事變遷的無奈。它是人生的真實寫照,又是對社會現實的冷靜的批判,更可以說是全書的總綱思想。

    他從甄世隱的家族衰落,女兒失散起筆,告訴了讀者從有到無的必然。

    他從千紅同悲,萬豔一哭,揭示了美好必然凋零。所以他極其細緻的描繪了大觀園,這一個理想而又美好的世外桃源。這個園子裡的女兒們都是美好的,她們的生活是理想的,比如她們可以自由自在的寫詩作畫,結社宴飲。她們可以主婢不分,比如香菱學詩,主子和婢女一起慶壽坐席等(她們坐席不論大小尊卑,只管隨意)

    然而他又極力的描繪了抄檢大觀園,將一切醜陋悲哀都描繪到極致。從園裡的女孩子們的聚集到女孩子們死的死,嫁的嫁。又一次把虛幻暫時的美好與冷酷的現實對比。

    比如賈敬的壽筵華麗熱鬧,而秦可卿命之將亡的對比。比如秦可卿葬禮的豪華鋪張,二姐偷娶的背禮無恥。元妃省親的繁華富貴,父女相見卻是虛禮悲哭。表面上極力鋪陳豪門世家的規矩禮數,私底下男盜女娼,無所不用其極。

    比如,寶黛愛情的木石前盟,可以說是本書中最純最真的心靈之愛,卻偏偏被一個金玉良緣的陰謀拆散。

    一個豪華尊榮的百年世家,最後卻是抄家沒產大廈傾覆。

    整篇的悲劇都是以極其榮華,百般的美好的描寫,在冷酷醜陋的現實下被蹂躪到底,從而讓這個悲劇最大的渲染。讓觀者無論是心靈思想還是感官都被極大的震撼。

    所以本書以樂言哀是最成功的悲劇藝術手法。

  • 6 # 顰兒436

    我們瞭解《紅樓夢》之前可以先看一下作者曹雪芹先生的生平。曹雪芹年少時,有一段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後家道中落。其曾祖母孫氏曾做過康熙的保母(康熙六歲登基,主要是其祖母孝莊主政)照料其生活起居,在一定程度上扮演母親的角色。祖父曹寅曾做過康熙的伴讀和御前侍衛。後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史。所以後來有康熙六下江南,曹寅四次接駕。曹家可謂一時繁華無比。曹寅之子接任其職位但後不幸病故。康熙下旨,將曹寅兄弟的孩子曹頫過繼給曹寅,後曹頫上奏說“奴才之嫂馬氏,現懷孕已及七月”,這個孩子就是曹雪芹。所以後來有《紅樓夢》中賈母對兒子不上心卻對孫子很關心的奇怪現象。

    曹家的徹底衰敗,是在雍正五年,曹頫獲罪被革職抄家。至於是什麼罪,有種說法是在康熙太子的問題上站錯隊。康熙兩立兩廢皇后之子胤礽,最後登基的是胤禛,而曹家站的隊是胤礽。後在乾隆年間曹家被寬免,但輝煌時光將不復存在。

    再來看一下《紅樓夢》中的寶黛的愛情悲劇以及賈府的衰落悲劇。

    寶黛無疑是兩情相悅的,但是卻是不被世俗所接受的。支援寶黛愛情的是賈母,以她的精明和閱歷也更希望孫子和外孫女能活得更開心。賈府的主要管理者王夫人和王熙鳳的最佳人選是寶釵。因為寶釵是王夫人的妹妹的女兒,如果她能做兒媳婦自然更合心意。而且寶釵知書達禮識大體沒有黛玉的小性子。但是王夫人和寶釵並不理解寶玉的真實內心,他不喜歡仕途經濟——這是那個時代那個家庭的大忌。

    賈府的衰敗比較明顯的表現是元妃逝世。其實賈府經濟上出現問題卻是早就開始了的。賈府的排場之大,管理人員的中飽私囊,經濟來源的不濟都存在很大問題。也有說法是元妃對應了康熙的角色,康熙死後雍正上臺失去了保護傘,雍正也要換自己的親信,所以才有這樣的結局。

  • 7 # 風清Q雲淡

    《紅樓夢》一書是曹雪芹綜合自己和親戚家族命運所寫的一本書,曹雪芹書裡面有曹雪芹對整個封建社會殘酷無情的批判。

    曹雪芹小時候家裡也是世家,小時候也是飽讀詩書,動則奴僕成群,生活很是優渥,後來因為站錯隊,家境沒落,曹雪芹恨這個封建帝制的冷酷,但是又無力改變,寶玉就有他自己的影子,無論怎麼愛黛玉,還是一樣自己做不了主。從寶黛愛情的失敗來反射曹雪芹對封建帝制的厭惡和無奈。從各大世家沒落來影射世事無常,曹雪芹寫作時的情緒,有對富貴時期的懷念,有對現實生活的無奈,有對社會不公平的不甘。總之,不管是以曹雪芹自己的經歷為素材還是跟乾隆說的那樣是明珠家事,這些人的結局都是悲劇。

  • 8 # 松楠莊主

    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這是全書的總領。開篇就是作者自雲:因曾經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假語村言”,暗寫曹氏家族從曾經四次接待康熙帝南巡江南極盛,到雍正帝抄家後沒落,從“銜玉而生”到“茅椽蓬牖,瓦灶繩床”,人世繁華仿若煙雲,真正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曹雪芹從自身家世,引發了自己對社會人生的思考,在第一回中有兩個典型的寫法值得注意:一是《好了歌》和《好了歌解》,破足道人,瘋狂落拓,麻鞋鶉衣,唸叨的《好了歌》之“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說的是人生一世,忙忙碌碌,最後都化總歸零。很有慧根的甄士隱做了很好的解注:陋室空床,當年笏滿床;衰草枯場,曾為歌舞場。二是構織賈雨村“由衰而盛”和甄士隱“由盛而衰”這種“你方唱罷我登場”命運輪迴。甄士隱屬於本地鄉宦,雖然不甚富貴,也是當地望族,接下來他的命運卻是不斷走下坡路:房屋被燒,女兒英蓮失喪,自己淪落到薄情的岳父家。與之相反,賈雨村卻從葫蘆廟賣字為生的窮儒,透過科場考試,往後做應天府府尹、大司馬協理軍機、京兆府尹監管稅務,但最終還是脫不了“因嫌官帽小,致使鎖枷扛”的命運,賈雨村最後的命運是婪索屬員而追責。

    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繆曲演紅樓夢》,寫寶玉在警幻仙子的指引下,遊歷太虛幻境,閱覽金陵十二釵的判詞、曲調,預知金陵女子個個都不幸的人生際遇,其中又以《收尾.飛鳥各投林》歸總: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

    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

    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

    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合聚皆前定。

    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

    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以此為總綱,曹雪芹採取草灰伏線的手法,在以後的章回中推演著各各不同的悲慘命運。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回和第五回的章回標題都用上了一個“幻”字,這既是解碼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總鑰匙;也是曹公確立的總基調:人世是虛幻的,悲劇式的!

  • 9 # 青山紅豆心

    《紅樓夢》這部名著,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與其他小說所寫截然不同,華人的倫理觀念要求賞善罰惡報應分明,追求圓圓滿滿的意識。所以文學作品中常常悲劇被淡化,矛盾被調勻,強化喜劇內容,每每弄成一個大團圓結局。如有‘’郎才"必有"女貌‘’配之,‘’才子佳人"必有圓滿結局,如崔鶯鶯與張生歷盡磨難終團圓,梁祝最後"化蝶‘’翩翩飛舞……

    曹雪芹的《紅樓夢》,徹底打破了大團圓這一思想和寫法,這就是他的悲劇意識。 《紅樓夢》在第五回借《紅樓夢引子》就表明書中所寫是"悲金悼玉‘’。一開始就奠定了"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悲涼基調。結局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紅樓夢》把封建貴族世家的內外矛盾、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壓迫以及它的腐爛過程一一展示在世人面前,‘’忽喇喇大廈傾"的整體性毀滅一覽無遺,因此,書中"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一個個喜劇故事中,秦可卿之死及隨身丫鬟陪著撞死,金釧跳井死,晴雯之死,尤三姐自刎而死,尤二姐呑金而死等一系列事件接踵而至,一宗宗悲劇上演。寶黛生死不渝的愛情的毀滅無疑給這個大家族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一幕幕悲劇從《紅樓夢》中這個百年世家上演,它突破了世人的傳統欣賞視角、民族文化心裡和審美習慣。正如魯迅先生說的"悲涼之霧,遍及華林",美的毀滅,美的凋零,令人感觸,喟然長嘆。 曹雪芹的悲劇意識,與其他小說的‘’大團圓結局"不同,"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也正是喜劇開始悲劇終。

    曹雪芹的悲劇意識,悲劇觀,符合千百年來的歷史發展規律。每一個朝代的更替,都是悲劇結局,新的朝代開始;世間生命也多是喜劇開始悲劇終,符合自然規律。 魯迅先生說:自有《紅樓夢》出來,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壞的CPU會燒掉主機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