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春秋網
-
2 # 體育時空
《楚喬傳》中定北侯之子燕洵,本為燕北世子,但是從小在長安長大。看似在長安生活風光,實際上他的身份卻是“質子”。何為“質子”?簡單的說,就是人質。質的最早含義是商品交換過程中的抵押行為或者說是抵押的物品。後來諸侯國外交過程中,國家之間需要結盟形成一定的利益關係,為保證盟約的實施,換取對方的信任,就以君主的兒子作為人質,這個人質當時稱作“質子”。
最早的質子應該是春秋時期的“周鄭互質”,此事記載於《左傳》隱公三年:王貳於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此次交換質子的兩個國家是周王朝和鄭國,鄭莊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幫助他打理國事。莊公驕傲自負又野心勃勃,引起平王的不滿。於是就想把莊公手中的部分權利分給虢國君主,以此來制約莊公。對於平王的這一舉動,莊公很不高興,甚至跑去質問平王,為什麼要分割他手中的權力。平王不敢講緣由,只好以“這是誰說的,沒有這回事”來搪塞。莊公不滿意,提出交換人質來保證兩國之間的友好和信任。沒辦法的平王只得讓王子狐去鄭國作人質,作為交換,鄭國的公子忽也被送到周王朝作人質。平王貴為天子,是諸侯國之長,卻為小小的鄭國所牽制,可見周天子此時的地位已是一落千丈,而莊公亦有了爭霸的野心。結果,這次交換質子對周天子來說並沒有換來一勞永逸的太平。狂妄的莊公,讓人在此年夏天收割了王室在溫地的麥子,秋天又收割了成周的稻穀,其公然挑釁王室的瘋狂由此可見。所以周鄭交換質子,並沒有換取對方的信任,反倒是更添幾分仇恨而已。
以周鄭交質為開端,春秋時期各國之間交換質子的事例很多。晉楚爭霸過程中,處於兩國之間的鄭國就是這兩國爭取的物件。有一次晉靈公召集其他國家在鄭國附近舉行盟會,鄭國不想親近晉國,也不敢得罪楚國,就裝聾作啞,找了個藉口沒去參加盟會。晉靈公不高興了,認為鄭國有貳心,鄭穆公趕緊派人寫了一封信送去,陳述晉鄭兩國曆年來的友好交往,表明自己的處境和態度。最後,為了達到互相信任的目的,消除對方的疑惑,晉國送趙穿和靈公的女婿池到鄭國做人質,鄭國則派太子夷和大臣石楚到晉國為質。在春秋戰國時期,這種以交質的形式來換取彼此的信任成了用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的一種有效方式。
諸侯國之間的交質,是國力強弱的一種體現,有可能是國與國之間的強強聯手,以質子的交換來換取同盟的結成;也有可能是弱國以質子為憑,尋求強國的籠罩和保護,或者是請求強者息兵以自保,或是從強國搬兵尋求援助來解除已國危機,都有一定的目的。除過國家之間的交換質子外,諸侯國內部也有國君與大臣之間交質,大臣之間的交質等形式以達到利益共享,合作雙贏或是要挾對方的效應。古代典籍中記錄這樣的事例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質子的地位尊貴,其身份大多是王孫公子、朝中重臣,他們在異國的生活,一般都會受到對方的優待。如果自己有一定的才幹,有可能會在他國做官,娶妻生子,生活優渥,甚至重新回國做國君。如晉懷公姬圉,少年時在秦國做人質,秦穆公把宗族的一個女兒嫁給他為妻,姬圉的父親晉惠公去世後,圉則回晉國做了國君。與之相對的,質子也有可能在他國地位低下,受盡屈辱,如燕太子丹在秦國為人質時,秦王嬴政對他很不友善,致使太子丹逃回燕國謀求報復。
總之,質子交換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政治活動,是國家力量強弱的體現。
-
3 # 木木夕女十口
一般而言質子是古代兩個互相敵對的國家為了互信而派出的使節,這個情況下質子多是國君的兒子。他們一般都會與所在國的王族一起生活,居住在王宮裡,或是住在距離宮廷很近的居所,由當地士兵負責安全。質子們的經濟一般由所在國的君主決定下發多少零花錢,如果兩國關係好就給得多,反之就很少;如果兩國關係變得相當惡劣,那質子隨時都可能會被處決。
質子一般是無關緊要的王子,但是一旦他對母國的王位繼承產生影響(比如國王將死,而其他王子開始互相殘殺),所在國就會將質子放回去參與母國的政治鬥爭,必要時甚至會為他發兵,以期擴大在該國的政治影響力。
高麗在被蒙元擊敗後,被要求派出王位繼承人(王世子)至元廷任質子,受蒙古教育,娶蒙古公主。直到高麗王駕崩後回國繼承王位。
-
4 # 至簡歷史
一般都是很慘的。秦始皇的老爹嬴異人當初在趙國當質子,生活窮困潦倒,十分窘迫,很不受人待見,直到後來遇到呂不韋,他的生存狀況才有所改善。後來秦國與趙國關係破裂,嬴異人甚至拋棄妻兒,透過賄賂,才得以逃回秦國。
燕國的太子丹不僅曾在趙國當過質子,還曾在秦國當過質子。在趙國當質子時,他結識了後來的秦始皇。
太子丹在趙國當完質子,後又去秦國當質子。他認為自己與秦始皇認識,秦始皇會對他好點。結果秦始皇根本就不理他,惹得太子丹惱羞成怒,發誓要殺了秦始皇,這就有了後來的荊軻刺秦王。
回覆列表
古代的質子,是指派往敵方或他國去的人質,多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貴族的人,不是指的微世界裡的質子、中子和電子。
質子的產生,主要是敵對國之間,為了增加彼此的信任度。如果雙方無事,那質子的生活質量一般應是不錯的。他們生活在王宮,在離王宮很近的住所,與敵對國的王宮貴族在一起,由當地士兵保衛安全,由所在國的君主負責發“工資”,也不用參加工作,生活悠哉樂哉。但如果兩國之間關係不好,那質子的生活質量就沒有保證了,尤其是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所在國的國君少發“工資”,吃穿用度就成問題,停發“工資”就飯也吃不上了。如果借質子威脅母國,則有性命之憂,沒準一夜之間成為祭旗的人。因為質子是皇帝的兒子,敵對國還可能打著他的名號,與母國其他王子爭奪王位,這時侯質子的待遇又會相應提高,成為重點保護物件。
所以質子的生活狀況是不同的。隨著所在國君主對他的利用價值大小而發生變化。質子一般來說是皇帝無關緊要的皇子,至少皇帝不特別喜歡這個皇子。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父親叫贏異人,也叫子楚,他就是秦國派往趙國的“質子”,因為在趙國當人質,秦始皇又在父親做質子這段期間出生在趙國,所以秦始皇的名字又叫趙政,趙政出生後在趙國過了9年孤獨的生活,秦趙之間連年發生戰爭,所以這對父子的生活質量應該很差,最後在呂不韋的幫助下才逃離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