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哥聊電影
-
2 # 不知名的小粉絲
《菊豆》延續了張藝謀一貫對於紅色的蔓延,將情慾與封建、倫理與人性、密閉與渴望在剪不斷理還亂的一匹匹染布下,編織成一張舊社會的大網,掀開了隱藏於其下人的劣根性。
無論是菊豆還是頌蓮,張藝謀擅長借女性的悲劇去挖掘中國封建禮教的毒瘤。孔子曰:“食色性也”,但華人卻將性視為洪水猛獸。
菊豆的行為在那個年代看來是令人不齒,甚至唾棄的。但人們忘了,每個人都有追求本能需求的權利。影片最後,死亡不過是為兩個壓抑已久的靈魂打開了通往自由世界的大門,沒有控訴,也不淒涼。
不懂藝術的人將《菊豆》視為色情之物,但真正的藝術是超越了感官之上的視覺印象。
影片傳達出的核心內涵其實就是封建禮教和倫理綱常對人的毒害如此之大,自由是如此的遙不可及。
-
3 # 彎豆觀影
看完這部電影,我只能想到四個字:眾生皆苦。
佛祖說:人生有七種苦難“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無人可以逃脫,眾生皆在苦海中浮沉。
或許是周圍的人都比較幸福,哪怕不幸的人,也是有限的。
而真正的苦,會苦到什麼程度,
就如《菊豆》這部電影,其中的每個人都是不幸的。
而每個人的不幸都各不相同,
電影從頭到尾都瀰漫著一股悲涼的氣息,緊緊的扼住咽喉,讓人無法呼吸。
故事從菊豆身上展開,她是劇中的核心人物,也是讓我感到最悲哀的角色,
一個被當做貨物買賣的女人,
試圖衝破命運的舒束縛,不屈服於封建禮教的壓迫。
在那個吃人的社會里,她只能依靠身邊的男人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菊豆被生理有礙的楊金山買回去,白天干活,晚上捱打。
而楊天青愛慕著這個和自己年紀相仿的嬸嬸,
水生火熱中的菊豆也想借此擺脫自己的命運。
兩人乾柴烈火,一拍即合。
然而最後,楊天青並沒有帶給她真正的自由,
短暫的歡愉之後,是更深的悲哀。
封建思想下的倫理道德,
楊天青不敢和楊天白相認,
楊天白也不願承認這個事實,
他要維護自己僅存的那一點面子和自尊心。
在地窖幽會的菊豆和天青缺氧後,
天白背出了菊豆,卻把親生父親楊天青扔進染池活活浸死。
在絕望中,菊豆一把火把這個家燒個精光,
掙扎半生,總歸一切隨著這把大火煙消雲散。
老謀子九十年代的片子路數和如今的李楊很類似。
《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以及《菊豆》等等作品,都有所指,有得看。
不光是大場面的拍攝以及對色彩的極致運用,還有他所表達的對社會、人性的思考。
其實,我不喜歡看張藝謀的電影,他的早期作品中的角色都太苦澀,太悲涼,
讓人看不到希望,看不見未來。
來路一片漆黑,前路一片迷茫。
命運不公,生活殘酷,但是人活著總是需要希望,哪怕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最後,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總結:
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
-
4 # 被子娛樂
題主,你是在搞笑嗎?!你是沒看過還是咋滴?從右往左讀片名呢?
好吧,不搞笑了。言歸正傳。
《菊豆》這部電影,無論對鞏俐還是老謀子來說都很重要,而且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據了一定的重要地位,是中國首部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電影。
整部片子的確比較沉重,水車、染坊、腐朽的老人,還有地窖、黑屋,女人的哭喊。錯落成令人畏懼的故事。
老謀子的色彩美學這個時候已經運用的爐火純青。故事開篇的土黃,然後是染布坊裡青藍色和紅色的對比,暗含了一些新舊思想交替的隱喻。
鞏俐飾演農村婦女也是得天獨厚,帶有一種野性的美。
本片和其他很多鄉土電影一樣,旨在揭露農村婦女的性壓抑,和封建禮教之壓抑。
年輕貌美的菊豆嫁給了,好吧,與其說嫁不如說賣,菊豆賣給了又老又壞的染坊主人楊金山,白天要幹活不說,晚上還要遭受其非人的折磨。
長此以往,住同一個屋簷下的楊金山的侄子楊天青(李保田飾演)卻對她產生異樣的情愫。二人自然而然的偷起情來,並懷孕。
楊金山喜出望外,以為孩子是自己的,並給孩子取名楊天白。沒想到,不久後便中風,並得知實情的楊金山,想報復不成反自己死了。
迫於禮法,楊天青搬出去住了,和菊豆之間只能偷偷往來。
精彩的來了,二人的兒子,楊天白,卻在最後害死了自己的親爹,楊天青!不過也不奇怪,楊金山跌入染缸裡的時候,也是他在旁邊看著見死不救的。
絕望的菊豆,最後一把火,燒了染坊。
故事結束。
是吧,這是個讓人絕望的故事。真特麼殘酷!
故事拍的挺好的,而且好可惜,楊天青和菊豆在一起多好,他倆是愛情啊。
然後我就是覺得,楊天白不該這麼變態。可能這就是藝術吧,更激烈的人物衝突才能更好的凸顯主題吧。
最後,我覺得年輕時候李保田和年輕時候的張藝謀好像啊,我一開始都有點分不清。
以上。
回覆列表
題主應該說的是《菊豆》這部電影吧。
《菊豆》是張藝謀導演在1990年的作品,故事梗概是天生殘疾的染坊主楊金山(李緯 飾)續絃花錢娶了年輕的菊豆(鞏俐 飾),之後對她百般折磨,楊金山的侄子楊天青(李保田 飾)對菊豆漸漸產生感情,兩人私通生下了楊天白,後來楊金山失足溺亡。楊天青搬出染坊,仍與菊豆暗通款曲。在周圍的人的嘲笑中長大的楊天白對生父充滿了仇恨並最終狠下毒手。。。
這部電影可討論的方面有很多,最突出的應該是封建倫理對人性的壓迫和扭曲。這不僅能在主角菊豆身上看到,在楊天白身上表現得更加深刻。如果菊豆和楊天青的私通是黑暗的規則和沉重的教條下,人性走投無路的緩解和釋放。但楊天白作為一個孩子,還未展露出善良純真的天性就被環境教化成了仇恨和怨毒的載體。這個對在水中掙扎的生父都能痛下殺手的孩子,他臉上冷漠和殘酷讓人不寒而慄。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報應"吧,但代價也太慘重了些。
對楊天青的結局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