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鋼豆美食記
-
2 # 薩爾茨堡的魚
太長不看版:辣醬油並不是醬油,而是英華人改良的一種醬汁(英華人居然也會做好吃的醬汁)。
辣醬油又稱喼汁、烏酢、辣醋醬油、英國黑醋或伍斯特沙司,英文名Worcestershire Sauce。原產地都是印度、孟加拉一帶,後來傳到英國,在英國進行了第一次改良,變成了伍斯特沙司,最出名的品牌就是李派林牌Lea&Perrins。
1830年,擔任孟加拉邦總督的英華人Sandys退休回國,在伍斯特郡Worcestershire找到了開調料作坊的兩個好朋友,一位叫John Lea,另一位叫William Perrins,按照他從印度帶回的配方生產這種印度口味的調料。開始按配方做出來的調料味道非常怪異,大家都覺得不會有人喜歡,於是棄置在地窖不再理會,直到來年清理地窖,發現這種調料的味道變得非常特別,廣受歡迎。1838年,兩個人將自己的姓氏合起來,註冊了Lea & Perrins品牌,銷售這種命名為Worcestershire Sauce的調料。
最初的李派林喼汁主要原輔料包括:大麥醋、白醋、糖蜜、辣根、生薑、胡椒、桂皮、豆蔻、山奈、香草、大茴香、白糖、鹽、鳳尾魚、羅望子提取物、洋蔥、蒜、芹菜、等近19種公開調味料和不公開的至少11種香料和調味料;工藝公開的方法就是經加熱熬煮過濾製成。李派林公司宣稱,直到今天,其配方都是嚴格保密的,只有少數享有特權的人知道確切的成分。
喼汁約在1860年代即傳入上海,大約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從西餐廳推廣到其他食肆,上海西餐中的炸豬排、羅宋湯用到辣醬油,本地吃食,如生煎饅頭、炸春捲、鍋貼、排骨年糕、幹煎帶魚、清蒸海鰻有時也用辣醬油做蘸料。
1930年,梅林罐頭食品有限公司開始生產辣醬油,使用梅林牌金盾商標。這家企業初創時還不叫梅林,是由石永錫先生和戴行水先生在上海虹橋路808號選址,憑簡陋的裝置生產番茄沙司和辣醬油,這種辣醬油,實際上就是Worcestershire sauce,口味完全一致。那時已經形成了梅林辣醬油的主要配方和工藝,據上海地方誌記載,梅林辣醬油採用洋蔥、芹菜、辣根、生薑、大蒜頭、胡椒、大茴香等近30種原輔料經科學方法加熱熬煮,過濾製成,具有酸、辣、鮮混合風味。因為梅林辣醬油的面世,李派林牌受到了一次狙擊,這是第二次改良。
1949年,英國喼汁退出市場,本土的辣醬油開始獨當一面,梅林罐頭有限公司的辣醬油產品線1960年移交泰康食品廠生產,外銷品牌仍保留“梅林”商標,內銷的則改名為“上海辣醬油”,用“金雞”商標。金雞牌在1990年又改為泰康黃牌、泰康藍牌兩種,其中黃牌是特級品、藍牌是一級品,比較常見的是黃牌。
當年若是走進“天鵝閣”、“德大”或“紅房子”這類老牌西菜社,點上義大利麵、奶油濃湯或煎牛排反而顯得外行。土豆沙拉、羅宋湯和炸豬排才是當然不讓的經典主角,上海人結合自身口味和本地食材特點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海派西餐”。熱騰騰的炸豬排上桌倘若不跟著一小碟辣醬油,侍者恐怕要吃上“老克勒”們一個大白眼,炸豬排平淡無奇,但若有了辣醬油襯托,那就成了地道的“海派炸豬排”。
回覆列表
辣醬油,一種英國調味品,又稱喼汁、辣醋醬油、英國黑醋或伍斯特沙司(Worcestershire sauce),李派林喼汁是辣醬油的典型代表。辣醬油與普通醬油稍有不同,其味道酸甜微辣,色澤黑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