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條子
-
2 # 竹溪有松風
簡單說兩句,農曆(又稱月曆,陰曆)是根據月亮的變化而制定的,一年有354天。年曆(又稱陽曆)是根據地球公轉制定的,一年有365天。兩種曆法相差11天。為了兩歷同步,古人發明了閏月這個方法解決差異。具體怎麼決定閏不閏,閏幾月?這又要說到古人的又一發明24節氣。眾所周知,中國是農耕文化,為了應時節播收而制定了24個節氣:12個節氣與12箇中氣,月初為節氣,月中月末為中氣!節氣與中氣之間相隔一定的天數,陰曆每月28,9天,經過一段時間的輪轉,節氣日子漸漸靠後,這樣就使得某一月將不出現中氣,怎麼辦呢?就只好在沒出現中氣的這個月後增加一個月,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閏月啦!前邊的是幾月就叫閏幾月! 綜上所言,閏臘月還是有的,但出現的機率不高,一般閏月多出現在夏秋兩季。其實我個人並不想多個閏臘月,那樣豈不多挨凍一個月?除夕豈不得過一個月,那樣門口貼的春聯還是新聯?皮毛之談而已,勿笑!
-
3 # 歷來現實
民間有句老話:“十年碰不上一個閏臘月”,其實很不準確,明朝萬曆年間出現過一次閏臘月(1574年),目前距離我們最近的閏臘月,是公元3358年,距離今天不過是一千三百四十年。
閏月是怎麼來的?
簡單說,閏月就是補BUG。
中國古代奉行農曆,亦稱夏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相加起來,每年有354天到355天,眾所周知,公曆(也稱陽曆)是365到366天,所以每年會比公曆少上十一二天。
為了補這個BUG,最開始,每三年增加出一個閏月。閏完了發現,還是少了。
於是改成三年兩閏,這下又多了。改成八年三潤,又少了。改成十九年七潤,這下好多了,然而還有兩個小時差距。
祖沖之提出了391年144閏的公式,好啦,這下就基本解決了。
閏月的道理搞明白了,那究竟該閏哪個月呢?
每兩個公曆冬至日之間,如果有12個朔望月就不需要閏,如果有13個朔望月就要閏了。這一年中,究竟閏哪個月,就看初次出現的只有一個節氣的月份是哪個月,它就要作為前面相鄰那個月的“閏月”。
地球圍繞太陽轉,每年是一圈,遠日點附近通常是農曆的五月份,遠日點時公轉速度慢,兩個節氣間隔時間長,該月中只有一個節氣的可能性大,閏月機會就多,所以,閏四月、閏五月、閏六月都是常態。
以上兩個原因,造成了我們還有一千多年才能見到閏臘月。其實閏冬月、閏正月也很少見,建國至今,誰也沒有經歷過一次閏冬月(農曆十一月)和閏正月。
下一個閏冬月將是2033年,只有十五年就可以到了;下一個閏正月將是2262年,距今只有一百四十幾年,加油活吧!
-
4 # 火焰冷刀
閏月只聞前三季,
四季年尾太淘氣。
象只逃欄小羊羔,
越趕跑得越嗨皮。
閏個臘月你試試?
難道要過兩除夕?
春晚也要看兩次,
看多晚會沒意義。
回覆列表
關於農曆的閏月,中國的制定非常之複雜,實際上我也看不明白。暫時就知道其規律大概是十九年七閏,你想了解多一點,建議你搜索“十九年七閏”。自己去了解吧,至於為什麼閏月不閏十二月,我也不明白。反正閏月的意思就是每年儘量讓中國曆法同時也和國際曆法接軌(地球繞太陽一圈,農曆是差太多)。所以即使十九年七閏,也是幾年後就存在誤差日,所以現行這個十九年七閏,還是每隔幾年就要“上峰”人工修改整理一次。也所以這個十九年七閏現在還不是很成熟,國家並未在教科書上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