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我去年在網上買窗簾遇到的情況,一開始我自己用安卓的手機挑選收藏,後來方便奶奶看清楚細節,就用ipad再次打開了收藏的窗簾,決定下單的時候,發現iPad上頭比安卓端要貴40多塊,用安卓端下單的最後付錢的時候,價格變到了iPad上的價格。當時還特意詢問了賣家是怎麼回事,但賣家一口咬定他家的窗簾就是那個價,從來沒變過。現在想來,我就是遇到了“大資料殺熟”。
1、 如果商家已經提前告訴了你,他們平臺使用的加價機制,並且你也確實瞭解了,那麼,透過大資料加價的行為就是合法的。比如滴滴打車在高峰時段就是要更貴一些,你也知道這個情況,那麼,滴滴的行為就是合法的。
2、 但如果,平臺方並沒有告訴使用者他們的加價機制,而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加價,那麼,這個“大資料殺熟”就是不合法的;依據是《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第三條:價格欺詐行為是指經營者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或者價格手段,欺騙、誘導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行為。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其受到的損失,增加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價款的三倍。
最後,根據受害者廣泛分佈、侵權隱蔽並且金額不大的特點,我認為最優的解決方案就是:1、消費者聯合起來提起集體訴訟;2、工商等行政部門介入,對這一行為進行管制與處罰;3、消費者個人儲存相關證據,與各平臺客服努力協商(這樣對於單個的消費者來說成本最小)。
先說我去年在網上買窗簾遇到的情況,一開始我自己用安卓的手機挑選收藏,後來方便奶奶看清楚細節,就用ipad再次打開了收藏的窗簾,決定下單的時候,發現iPad上頭比安卓端要貴40多塊,用安卓端下單的最後付錢的時候,價格變到了iPad上的價格。當時還特意詢問了賣家是怎麼回事,但賣家一口咬定他家的窗簾就是那個價,從來沒變過。現在想來,我就是遇到了“大資料殺熟”。
“大資料殺熟”合不合法?1、 如果商家已經提前告訴了你,他們平臺使用的加價機制,並且你也確實瞭解了,那麼,透過大資料加價的行為就是合法的。比如滴滴打車在高峰時段就是要更貴一些,你也知道這個情況,那麼,滴滴的行為就是合法的。
2、 但如果,平臺方並沒有告訴使用者他們的加價機制,而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加價,那麼,這個“大資料殺熟”就是不合法的;依據是《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第三條:價格欺詐行為是指經營者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或者價格手段,欺騙、誘導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行為。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其受到的損失,增加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價款的三倍。
最後,根據受害者廣泛分佈、侵權隱蔽並且金額不大的特點,我認為最優的解決方案就是:1、消費者聯合起來提起集體訴訟;2、工商等行政部門介入,對這一行為進行管制與處罰;3、消費者個人儲存相關證據,與各平臺客服努力協商(這樣對於單個的消費者來說成本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