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鏡清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晚清的財政收支情況。

    首先,清政府有多少錢?甲午之前清政府年收入為八千多萬兩白銀,看起來不少,實際上不多。海軍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吞金獸軍種,而且隨著技術進步是越來越貴。日本海軍一艘四千噸級的吉野號巡洋艦就要花一百多萬兩銀子,萬噸級的富士號戰列艦則在三百萬兩以上,而清政府定的海防經費是一年四百萬兩,包括所有與海防有關的開銷,包括軍港,炮臺,彈藥,煤炭,油漆,薪水甚至紙張油墨,而這筆錢能夠到賬的只有一百萬兩。

    其次,清政府的錢花到哪去了?這八千多萬兩銀子,有五千多萬兩是軍費開支。大家是不是很驚訝,按照這個比例,大清算得上是窮兵黷武了,實際上這麼一大筆錢全都是軍隊的薪水開支。因為大清實行的是兵戶制(八旗和綠營)和募兵制(勇營)結合的徵兵制度。兵戶制很花錢,因為這些除了當兵什麼也不能幹的八旗和綠營,不僅他們個人,包括他們的家庭都需要國家財政來養活,雖然政府發現他們已經沒什麼用,從來沒把工資發全過,但每年也有花掉二千多萬兩白銀。募兵制更花錢,人家之所以來賣命就是要錢,更何況這三十萬勇營才是清政府真正管用的武裝力量,和平時期可以充當警察和勞工(修大壩,修公路,修炮臺全都是勇營),戰時就是國防軍,所以工資不能欠,每年要花掉三千多萬兩白銀。那麼還剩下三千萬兩白銀呢,各級政府要花掉二千多萬兩,皇室要花掉幾百萬兩,每年實際上剩不下多少錢,大清真的很窮,但也很可氣,大部分錢都沒有花在刀刃上。

    那麼,戰後的賠款二億多白銀是怎麼回事呢?借啊。歐美各家銀行都喜歡借錢給大清這個凱子,信譽好從不拖欠,智商差老借高利息,膽子小經常答應無理要求。所以,甲午戰爭後日本收到的賠款就是白人銀行家們掏的腰包,然後銀行家們再不斷從大清身上吸血。後來辛丑條約賠款更高,直到大清滅亡也沒還清,於是民國接著還,到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中國欠日本的辛丑賠款還沒有還完呢。

  • 2 # 雙馬尾班長

    首先,清朝北洋艦隊沒有錢並不能代表清朝沒有錢,清朝在當時相對來說還是非常富有的,僅僅為了給慈禧太后慶壽所花費的白銀就足以再建設一支北洋海軍,所以清朝在當時面對日本的勒索還是可以支付起的,雖然威海衛以及遼東半島的賠償費用已經超出了清朝首付的極限。

    圖為馬關條約正文

    但是當時清朝還是有很高的信譽並從國際社會進行貸款的,所以在甲午戰爭結束時清朝才得以迅速支付第一批次的賠償費用。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清朝為支付第一批的賠償費用付出了相當高的利息代價,然而相比贖回遼東半島和威海衛而言,這種付出完全是值得的。

    圖為旅順口內的北洋海軍

    而在2年之後,清朝就可以完成對日本的賠償更是證明清朝每年的財政收入是非常之高的。甲午戰爭後迅速向英德訂購先進的防護巡洋艦也可以從側面證明當時清朝並不是沒有錢去發展海軍,只是當時的清朝並未嚴重意識日本的威脅而在海軍的發展上放緩了而已。

    圖為甲午戰爭結束後清朝向德國訂購的海天號巡洋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於1891年停止向北洋海軍撥款後在1894年戰爭還未有徵兆時李鴻章就已經開始到處尋求購買軍艦了,德國也曾提出過給清朝建造兩款排水量在7000噸級別的二等鋼甲艦,智利阿根廷等國也開始向清朝提出軍艦廉價轉讓,只是由於李鴻章挑選的太久最終導致在戰爭開始後北洋艦隊也沒有添置新型軍艦並最終敗於日本聯合艦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猛龍季後賽能否越過詹姆斯這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