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蝸牛與樹洞
-
2 # 仁勇校尉
殺了曹爽後,不等於司馬懿有實力直接禪讓稱帝了。
司馬懿能夠成功發動高平陵政變,是因為曹爽的新政得罪了曹魏的元老功臣們,有一批人站在司馬懿一邊反對曹爽。但並不等於這批人願意擁戴司馬家取代曹家,做自己的主子。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蔣濟、高柔和王觀三位曹魏老臣一同參與,起了重要作用。尤其蔣濟長期在禁軍系統任職,擁有崇高威望,蔣濟站在司馬懿一邊被視為司馬懿高平陵之變成功的重要因素。蔣濟和高柔是司馬懿同等級的曹魏重臣,完全沒有動機去擁戴司馬家取代曹家。
蔣濟和司馬懿一起承諾曹爽不死招降曹爽,司馬懿想殺曹爽時,蔣濟強烈反對。曹爽被司馬懿滅族後,蔣濟不久憂憤而死。
對多數擁戴司馬懿發動政變打倒曹爽的魏臣們來說,目的只是換一個執政之人,可不是擁戴司馬家取代曹家。
(司馬懿)
司馬懿長期在關中地區和蜀國作戰,威望很高。司馬懿發動政變時關中地區的軍事領袖是徵西將軍夏侯玄。夏侯玄雖是名滿天下的名士,但軍事能力有限,司馬懿一紙詔命就將其召回,用親信郭淮取代。
曹魏的另一個軍事重鎮淮南,司馬懿則沒有太多影響力。在真正清除淮南軍方反對勢力之前,司馬家並不具備取代曹魏的條件。淮南此時的軍事領袖王凌首鼠兩端,高平陵之後沒有馬上發動反對司馬懿的戰爭,給予了司馬懿穩定政局的時間。
高平陵之變後2年多的嘉平三年(251年),王凌才發動叛亂,被司馬懿親征迅速平定。消滅王凌後,司馬懿不久就死了。
-
3 # 路衛兵
曹爽是司馬懿權力的絆腳石,但篡立的絆腳石卻不止曹爽一個。前者在操作上可以無限接近忠臣,後者則是無可爭議的逆臣。他以謀反之罪殺曹爽,自己再當皇帝就說不過去了。而且他篡立的條件還遠未成熟。
司馬懿高平陵兵變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郭太后以及眾多曹魏老臣的支援。這些人或者對曹爽有意見,或者對曹爽集團的骨幹有意見,或者與曹爽集團的政見相左——關於這些我在之前的問答中有所說明,但絕不是對皇帝和魏國有意見。他們可以支援司馬懿對付曹爽,卻不會支援他篡魏。太尉蔣濟因為司馬懿食言被氣死,已經傳遞出不信任訊號,輿情並不樂觀。
別說司馬懿篡立,就是再換一個皇帝都難。曹芳彼時已經18歲,會越來越不容易控制。司馬懿想換卻困於輿論,因為曹叡託孤時已經封堵了退路,不但拉著他的手語重心長,還讓8歲的曹芳像親孫子一樣吊在他脖子上以示親暱。爺爺輩的司馬懿下手會被天下人恥笑,這任務也只能交給兒子司馬師了。
司馬懿一直在扮演曹魏忠臣、輔臣的角色,轉換太突兀等於自我否定。他是曹操時代過來的人,熟知曹魏代漢的套路。而且他在奪權之後2年就死了,即便篡立也當不了幾天,還會成為眾矢之的。他也只能放眼未來,儘量為子孫清障、鋪路——比如解除夏侯玄的兵權,以太尉之職安撫王凌等等,以便讓他的繼承者們走得更遠。就這樣王凌都還不吃他那一套呢,急得司馬懿不得不以73歲的高齡親征。因為他知道,這股風氣蔓延的後果不堪設想。
司馬師子承父業後繼續清除異己,不但殺了大舅哥夏侯玄,還廢掉曹芳換成了曹髦,向著司馬篡魏的偉大目標前行。然而局勢仍不穩定,毌丘儉和文欽聯合興兵,司馬師也在鎮壓過程中身亡。司馬昭扛過哥哥大旗後諸葛誕又起兵,曹髦本人也不服氣,帶著幾百個太監僕人討伐,結果亂哄哄丟了性命。司馬昭立曹奐並度過弒君輿論的緩衝期後時機終於成熟,然而他卻沒那個命了。司馬懿的夙願終究由他的孫子司馬炎實現,此時距離高平陵之變已經過去了17年。
-
4 # 杜少說歷史
因為不具備條件,無論是司馬懿的年齡,還是朝中局勢,都不允許他篡位,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
正始,是魏帝曹芳的第一個年號。從正始元年,到正始十年,這整整十年時間,都是曹爽亂政時期。魏明帝曹叡臨死前本有意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五人共同輔政。其中,以燕王曹宇為大將軍,首席輔臣。但由於掌控中樞多年的孫資、劉放二人與夏侯獻、曹肇是政敵,故在曹叡彌留之際進諫,導致最終曹叡改變主意,讓曹爽為大將軍,與司馬懿共同輔政。
在獲得權力後,曹爽引用何晏、鄧颺、李勝、丁謐、畢軌為心腹。這五人,均為華而不實之人,魏明帝曹叡就因為他們的浮誇而不為重用。丁謐、何晏、鄧颺被封為尚書,架空了尚書令司馬孚(司馬懿之弟),實際控制了朝政,進而大肆收受賄賂,任人唯親。李勝為河南尹、畢軌為司隸校尉,控制京城外部地區。同時,曹爽又聽從丁謐的計謀,尊司馬懿為太傅,升蔣濟為太尉,解除二人兵權。以曹爽二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完全掌握京師和宮內的禁軍。諸曹夏侯中唯一有人望的、以擅長談玄著稱的“正始名士”夏侯玄則被任命為中護軍,負責總統諸將,選拔舉用軍隊武官。夏侯玄是曹爽的表弟,與何晏、王弼同為魏晉之際的玄學大家。其後又出任徵西將軍,統帥曹魏精銳的關中軍。這次調動有極強政治交換的意味,因為同一時間,司馬師進入禁軍,為中護軍,司馬懿的勢力開始深入禁軍,雖然很微小。而夏侯玄,則成為了關中軍統帥,而關中軍中司馬懿的勢力又盤根錯節。可見,曹爽與司馬懿的明爭暗鬥是很激烈的。但總體來說,曹爽佔據全面優勢,但也得罪了幾乎所有的老臣。而曹爽又逼郭太后移宮,等同囚禁隔離了郭太后。這也是為什麼,司馬懿高平陵政變之時,以蔣濟為首的老臣、郭太后都支援司馬懿。在他們看來,曹爽是禍亂朝政、專權擅權的,而被架空的老臣和太后,則是希望藉助三朝元老、門生故吏滿朝的司馬懿的威望,以司馬懿為他們的代言人,奪回失去的權力。此時的他們,是絕對料不到司馬家的狼子野心的。
晉書 宣帝本紀:八年夏四月,夫人張氏薨。曹爽用何晏、鄧揚、丁謐之謀,遷太后於永寧宮,專擅朝政,兄弟並典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帝不能禁,於是與爽有隙。五月,帝稱疾不與政事。時人為之謠曰:“何、鄧、丁,亂京城。”高平陵之變,發生在嘉平元年(曹芳的第二個年號),此時司馬懿已經70歲高齡了。自古創業之君,鮮有過六十者,司馬懿以七十歲的高齡發動政變,可見是奮死一搏。這時候,曹爽霍亂朝政的後遺症出現了。司馬懿區區三千死士,就在朝臣的幫助下控制了京城。蔣濟與司馬懿一起屯軍於洛水浮橋,斷了曹爽歸路。司徒高柔以“漢之周勃”的形象出面接收曹爽軍隊,太僕王觀接管曹羲的軍隊。而尚書陳泰(陳群之子)、侍中許允則主動勸說曹爽放棄權利,蔣濟更是親自寫信為曹爽擔保交出權力後的人身安全。此時此刻,曹爽仍手握巨大優勢。禁軍司馬懿是調不動的,朝臣們是支援司馬懿,但是隻希望曹爽下臺,並不想害他性命(畢竟是曹真的兒子)。這次政變的關鍵,其實是外地都督們的站隊。曹爽手握皇帝,發號施令,又有夏侯玄控關中,基本立於不敗之地。但是,曹爽卻主動放棄了權力。如果不放棄權力,司馬懿未必敢大開殺戒害其家人,而一放棄權力,司馬懿有恃無恐,曹爽只不過任人宰割而已。果不其然,曹爽被夷三族,之前支援司馬懿、擔保曹爽安全的老臣蔣濟大為失望,鬱鬱而終。
此時,司馬懿的身體也開始極具惡化,在誅殺了曹爽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等並滅三族後,司馬懿受到了很大的輿論壓力。嘉平二年,司馬懿以身體原因告假不朝。這時,發生了“淮南三叛”的第一叛。
王凌是漢末司徒王允的侄子,和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賈逵等人是好友,是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後遷為司空,假節督都揚州軍事,手中握有實權,位高權重。曹爽在世時,都對其大家籠絡。王凌不滿司馬懿專權,欲取而代之。遂與其外甥,兗州刺史令狐愚密謀另立楚王曹彪。司馬懿極為重視,不顧身體,先以詔書安撫,然後突然以七十三歲高齡親征,瞬間殺到揚州。王凌沒有料到司馬懿會突然殺到,束手就擒。淮南第一叛,還沒開始就被鎮壓,王凌失敗,死前路過賈逵廟前,大呼:“賈梁道!只有你才知道王凌是大魏忠臣啊!”(賈逵的兒子賈充後來是司馬昭的得力助手,令成濟殺死魏帝曹髦。其極盡榮寵,為西晉開國第一權臣,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晉惠帝司馬衷,就是著名的皇后賈南風,為開啟八王之亂的罪魁禍首。小女兒嫁給了一度有實力問鼎帝位的司馬昭次子齊王司馬攸)
鎮壓王凌,並且夷其三族,這場平叛耗盡了司馬懿的最後一絲體力和精力。嘉平三年,73歲的司馬懿去世。司馬懿從政變開始,到徹底平定曹爽黨羽、鎮壓王凌用了三年時間,此時朝局不穩,群臣對其失望,地方勢力不服,而且忠於曹魏的朝臣大有人在,司馬家完全不具備篡位的條件。就連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的接班之路也不是一路平坦。不僅發生了淮南第二叛,還發生了陰謀“迎立夏侯玄為大將軍”的事件。因此,司馬懿在斬殺曹爽後,是無法篡位的。
-
5 # 錟之星空
從後面的對司馬家族叛亂來看,再司馬懿除掉曹爽後,司馬家族的權利還沒有穩固到可以自立的程度,這一點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很清楚,況且那時他也已經是脖子以下都已入土的人了,如何安定局面給司馬師鋪好路才是他當時最想做的。憑心而論司馬懿在曹叡一朝是沒有也不敢有反心的。要不是後來曹爽逼的和曹爽太菜,司馬懿也不會發動政變。
回覆列表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哪個時代來看,就如同當時曹孟德沒有稱帝一樣,他們都是有雄才大略的人,只不過當時是亂世,迫不得已成為一世梟雄。
我一直認為,要不是劉備孫權和曹操瞎亂,那麼可能天下不會亂這麼久。而之後司馬懿殺了曹爽後沒有稱帝,就如同曹操一樣,他們只是想要掌握自己手中權力,以此來掌握這個亂世的命運。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曹丕沒有雄才大略,而劉氏子弟有謀略的話,那麼可能漢朝就會捲土重來,司馬家族也一樣。
當然,曹操和司馬懿沒有選擇稱帝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時機還沒有到,這個時候他們選擇稱帝的話。會導致自己苦心經營大局中途而廢。所以,他們只能用自己的謀略和生命來換取後世們的太平盛世。只不過,他們都沒有想到,這樣的亂世並沒有因為他們的努力而改變,而華夏大陸陷入了多年的戰亂。
所以,在亂世中輕易稱帝也許不會成為一種明智的選擇,就如同陳勝吳廣一樣,也如同太平天國一樣,一旦在不成熟的時間稱帝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也會讓安詳埋葬自己的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