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老闆

    首先,同一個小區,也算是鄰居,如果爭奪玩具不能一味的維護自己的孩子,這樣會讓寶寶養成在你們的羽翼下生存的習慣,或者說是一種錯覺。

    其次,也不能一味的埋怨自己的寶寶,因為,那本來就是寶寶自己的玩具,過度的埋怨寶寶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

    我認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看情況而定,可以教育引導,給寶寶講道理,用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導寶寶,讓他拿出來分享!

  • 2 # 使用者3107007844

    帶孩子出去玩時,這種情況時有發生,可能是由自家的或其他寶寶發起,但本著開放、包容、共享、愉快的目的,理智對待!

    如果是自己寶寶發起,並引起對方寶寶的不悅,應該及時制止自家寶寶的行為,向對方寶媽表達歉意並安撫對方寶寶!

    如果是自己對方寶寶發起的,應該首先安撫自己寶寶,並及時通知對方寶媽!如果寶寶同意,也要把玩具借給對方寶寶玩一下,如果寶寶實在不同意,我不要強求!尊重ta!

  • 3 # 深圳不要將我忘記

    不要說是同小區的小朋友,即使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們,相互爭奪玩具都是再正常和再普遍不過的情形了。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講,相互爭奪玩具(或其它東西),是一種潛意識釋然的本能。這種情形在我們成年人當中,哪怕是潛意識中,也是經常發生的。

    人們(當然包括小孩子)對認為是“自己的東西”的東西(當然事實上也是自己的東西),理所當然擁有“自由支配權”,不存在“小氣”一說。從廣義上講,任何東西本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對自己是否有用,自己是否珍惜”之分。我們自己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應該可以理解這其中的“哲理”。

    當我們“可做和可不做一件事情”,與我們“必須做好一件事情”我們都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輕鬆與壓力。小孩子是否爭奪玩具,是否分享玩具在小孩子們的潛意識中就是在區分“可不可以做”和“是否一定要做”。

    “一定要做的事情”如吃喝拉撒睡,到那個點就自然而然地做,沒得商量,任何企圖勸阻他們“不要做”的舉動都是徒勞無益。當小孩子還很小的時候,這些雖然都是本能,也基本就是他們的“全部”。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主動或被動地學習並掌握很多“一定要做的事情”,就像我們大人都可以理解的東西一樣。

    “可做和可不做的事情”沒有必要強求,當然因每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同,對這些事情的理解也不同。我的觀點是,我們可以根據我們自己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引導(注意不是強迫)我們的孩子做一些事情(哪怕這些不是他們本意想做的,由於“被引導”的次數多了,也許就習以為常了,僅此而已)。

    撫養孩子的過程理論上(我再次強調是理論上,因為我也做不到)應該是一個“只要監護,不要干涉”的過程。我們只要保證他們沒有危險就可以了,不要干涉他們用什麼方式做什麼事情。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告訴他們事實和可能產生的結果或後果,讓他們自己學會判斷,自己做出決定。像上面提到的“不願分享玩具”只是小孩子的一種本分或本能,決定不應該定性為小氣,更不應該把這樣“反面”的定語強制性地安在他們身上。“強迫交換”只會對(兩邊的)小孩子的心理都造成扭曲和傷害(當然一次兩次後果不會明顯也不會嚴重),(被強迫交換的小孩子叛逆心理日益增加,獲得交換的孩子會存在“虐待傾向”,並且越是渴望獲得交換,和越是感覺到“被交換孩子的不愉快”,TA這種“虐待傾向”的發展就會越嚴重)。

    總之,儘量不要把大人的情緒、思維、觀念、意願強加在小孩子身上,給他們充分的自由發展、自由選擇的空間和權力。我們當然不是培養孩子如“小龍女在絕情谷一個人生活16年”般心靜若水,而是追求一種坦坦蕩蕩、一種隨和、一種理解和融洽的境界。儘管它似乎看起來是那麼的遙遠而不可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許嵩模仿周杰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