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棒棒噠哦

    這是當然的,因為各個門派以前都是互不干涉的獨立門派,一旦合併了就必須聽從別人號令,誰會放著老大不幹去找一個領導。還有就是五嶽門派之間都有爭鬥,有時也會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大打出手的。再有就是他們自己都清楚自己的武功底子,可以有當盟主的實力的也就嵩山華山了,而左冷禪和嶽不群一個包藏禍心一個偽君子,合併後肯定是一場浩劫了。

    至於自盡就是改變不了大局,為了自己的命運搏一搏了,自盡的人也並不多。金庸武俠裡的人大多可以稱為俠客,並不怕死,為了名聲,為了江湖,為了武功都可以犧牲自己的性命的。

  • 2 # 遠海觀雲

    為什麼五嶽劍派裡大部分人反對合併為五嶽派,這個問題舉個例子不難理解,就是為什麼國家被侵略時候要抗擊侵略者,而不是投降合併。

    道理顯而易見不是,抗擊成功還能保持原來的獨立性,失敗的話就是二等公民。原來國家的資源都要優先供給侵略者。像蒙元時期被佔領的中原大地上,蒙人是一等人,南人四等。再就是偽滿時期,日本人在華人面前就是說一不二了。同理,五嶽劍派如果合併為五嶽派,那麼原來力促合併的左冷禪就是盟主(沒有嶽不群突然殺出的話),左冷禪武功在五嶽劍派之中最高,嵩山派實力也最強,結果就是其他四派淪為嵩山派附屬,自己的武功秘籍都要交給嵩山門人,以後在江湖上有爭鬥,要給嵩山門人出力,內部有爭鬥時會被爭不過嵩山門人。

    如此種種,其餘四派自然反對合並,除了一些趨炎附勢的小人。至於不惜自盡,有道是“寧死不做亡國奴”,“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古人還是很重氣節的。不僅如此,古人的門戶傳承之見很重要,或者說對於現代的華人也很重要,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道出古人對於傳承的重視。門派先祖前輩辛苦創下的門派,傳下的武功,如果在後輩弟子手中被人合併了,那有何面對面對列代祖師,尤其武俠小說中,大部分門派的門人弟子以孤兒為主(古代也正常),從小在門派長大,對於門派的歸屬感極強,真是像家一樣,誰會希望自己家被別人佔了。

  • 3 # 文寅騰飛

    宗教信仰不同!下者誅其人,中者誅其心,上者誅其神!把人殺了一了百了,五嶽劍派裡不怕死的多的是!讓對方害怕只能是口服心不服大不了一死了之!但讓一個人一個教派改變信仰和精神支柱那就不是認老大和認乾爹這麼簡單那就是把對方供若神明!成立五嶽劍派最多就是當個老大讓人家把你當神當祖宗一樣供著誰幹啊?還不得跟你拼命!

  • 4 # 灰碟壞水

    反對合並與否,取決於這個五嶽劍派合併後是由誰來做主,開始時,對於除嵩山派之外的四派來講,合併後門派失去獨立性和自由性,門派的掌門也從原來的一派之主變成門派的某一方面負責人,甚至在可以看到的未來很可能連某一負責人都當不上,將來被五嶽派掌門發落甚至身死人滅也是可以預見到的。對於這四派的弟子來講,一樣是從至少是某大長老的弟子變成了某個普通長老的弟子,所獲得的權力大大減少,義務以及送死的任務大大增加,這甚至可能是禍及子孫的。對於江湖中人來說,這樣的結果很多時候比死亡更加可怕。利益之爭最終是赤裸裸的,所以對於其他四派來講,是會堅決反對合並的。

    當然,當嶽不群擁有了能夠致勝成為掌門的武功之後,他本人就開始贊同合併了,因為成為五嶽派的掌門,比之五嶽劍派的盟主一位,擁有的是更大的權力和江湖地位。

    所以反對合並與否,是看合併之後能夠獲得和失去什麼,對於得到的很少,卻要付出一切那些人來說,自然要拼命去反對了。

  • 5 # 新文化街男孩

    武俠小說是我們特有的文學種類,所以它一定會反映我們自己的精神內涵和對世界的特有感知。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是許多人堅守的信念,是許多人孜孜以求的目標。都想在一個小圈子裡成為領導,而拒絕順應時代潮流,與他人或團體合作。

    一旦這種隔閡或界限行將被外力打破,那寧可假借“取義成仁”的美名,也不低頭。所以造成幫派林立,合久必分,難以形成合力,共同抵抗真正的外敵。更有甚者,為保護自己小團體的利益,不惜認賊作父,破壞他人的幸福,犧牲全域性的利益。

    從武俠小說中的門派之爭,還能看出我們普遍具有的“孤芳自賞”和“固步自封”的認知哲學。只看自己的優點優勢,忽略不足和缺點。而對別人的缺點則用放大鏡看,儘可能為別人的成功找到各種或許根本不存在的理由。所以對自己同類,都憐金惜玉,即使有點滴進步,也都推崇備至。而對外人的成就視而不見,甚至百般奚落,落井下石。這種處世態度,容易造成是非混淆,不思進取,守缺抱殘。令社會難以舉得飛躍式的進步和發展。

    所以,看武俠小說,我們要觀微知著,從分析書中人物的得失,改進我們自己的認知,提高自身的修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許多年以後如果得知那些你曾經深愛過的人去世了,你會是什麼樣的感受?會去現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