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機械人生
-
2 # 王雲育兒育己
平時的生活中,會講到小草、小花的死亡。養的魚死掉了,也會告訴他,讓他接觸和感受到生命的死亡。讓他明白所有的生命都會死亡的。
現在的他很清楚死亡是什麼?他說:“媽媽死掉了,就永遠見不到媽媽了,我也死掉了,就見到你了。”孩子的話,我很感動,聊死亡,變成了孩子對我的愛!
-
3 # 糖果的媽媽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們沒有人能逃離。至於幾歲給孩子談,我覺得沒有具體的時間。碰到類似的事情,孩子問起,就可以跟他談,至於怎麼談,才是應該注意的。
孩子太小,比如三歲之內的寶寶,一般是不會問起的,也有的孩子比較好奇,會問一些樹葉枯萎的問題,這時候可以引導孩子,比較含蓄的告訴孩子有關死亡的問題。比如,樹葉為什麼會落下來?你告訴他,樹葉枯萎了,他還會問,為什麼會枯萎?可以告訴他,養分沒有了,就會枯萎。就像人沒有營養一樣,厲害了就會生病,病的厲害了就再也起不來了。
再就是孩子上幼兒園,大點了。這個階段是探索的階段,他聽說誰家辦喪事,會打破沙鍋問到底。我覺得這會兒,可以告訴孩子了。也可以透過繪本告訴孩子人的生老病死。這是自然規律,不用刻意的去給孩子講這個話題,太沉重。碰到合適的時機,就可以告訴孩子了。
-
4 # 一盒故事記
有時候孩子會突然問我:“媽媽你會死嗎?”“媽媽我長大了你就會死嗎?”“你死後會到哪裡去呢?”……他對未知的世界的迷惘與費解我不知道如何給他解釋?
直到最近的一部《尋夢環遊記》,給了我和孩子太多啟示,關於親情,友情,以及死亡。
電影中的小主人公由於受到詛咒來到了亡靈的世界。當孩子看到鋪滿萬壽菊的亡靈之路時,忍不住的說:“哇,這裡很美!”“這裡什麼都有!”可見他的認知範圍內還沒有人死後的世界,看到電影裡的場景,他覺得,人死後都是去了這麼美的地方。
電影中的亡靈只有家人還記得自己,擺放自己的照片,就可以在亡靈節回到家中與家人一起過節,死亡不可怕,只要不被遺忘。幼稚的他說:“媽媽,你死了我就把你的照片擺在那裡,不會忘記你!”聽的我心裡暖暖的!
看完這部電影,孩子對死亡有了一些認知,他不懼怕,不擔憂,認為人死了還有靈魂!
推薦大家去看這部電影!不過對太小的孩子來說可能有點難以承受隨處可見的骷髏頭,家長要慎重哦!
-
5 # 優悅育兒手帳
這個話題應該是在寶寶有強烈的需要答案的時候講解,也許他看到了一場喪事就會好奇的問媽媽,那個人為什麼躺著之類的話題,假如她還特別小無法理解死亡的話,你可以一筆帶過,告訴孩子:因為那個人忙了一輩子,有點累了,所以躺著睡著了。
假如孩子已經六七歲,可以理解什麼是死亡,不如抽出一點時間好好的給孩子上一節課關於死亡的話題。
每個人最終都會死去,所以我們更要努力的把活著的每一天過好,去做自己喜歡的,想要做的事情。
-
6 # 書唸的婦人
我認為無論幾歲和孩子談死亡都是可以的,因為死亡是一個無需避諱也無法避諱的話題。
記得小時候,我的外公去世了,他躺在那兒,還蓋著毯子。
表妹對我說:"爺爺睡著了。”
我說:“不,他死了。“
那時我和表妹都是六歲,媽媽告訴我外公去世了這個事實,她說他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再也不會回來了。但是,外婆卻告訴表妹,爺爺睡著了。
在同樣的年紀裡,我和表妹對同一件事情得到了不同的描述。我不知道表妹年幼的心裡是如何感知這件事的,但是,我的心裡除了悲傷,還有就是平靜,我彷彿知道死亡是一件自然而然,無可避免的事情。看著外公的遺體,年幼的我在流淚,而表妹卻渾渾噩噩的,直到外公出殯的時候,她睡著了。
我想,她如果知道最疼愛她的爺爺一去不復返了,也不會在能夠送外公最後一程的時候昏睡過去吧,這令她錯過了外公在這個世界上最後存留的時光。
聖經《傳道書》寫道: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
我們不需要刻意向孩子推送關於“死亡”的話題,同時,也無需避諱。畢竟,死亡這件事是如此的真實,不要對孩子說謊,讓他了解真實的世界。孩子遠比我們想象得強大。
回覆列表
死亡時都要面對的事情,我自己也不記得什麼時候知道這件事情的了。可能是大人聊天說誰誰走了,誰誰怎麼走的,也可能是很小的時候奶奶去世經歷過。但是呢具體的時間真的是不清楚,沒我感覺這個事情沒有必要一定去刻意說明白,隨著知識的累計,他會順其自然的接觸到的,家長一定要做好引導。我小時候感覺自己有一段時間可是怕自己死了,就天天在想,怎麼樣能能不死等等,天天不高興的,後來一次媽媽沒說小孩家的別瞎說,打你就明白了。我應該就沒有刻意想了。再思考死亡這個問題應該就是在初中或者高中了,那會敢說了,可以面對了,就是有點兔死狐悲的感覺,還好都過去了,也經歷了不死生死離別,看開了。小孩我感覺初中之前因該不會對死亡有感覺嗎,因為他不明白,等到了初中高中的心智成熟了,在遇到就會明白,還會想起來以前經歷的事情,順其自然的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