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影無蹤

    近日,俄外交官遭驅逐事件愈演愈烈,而事件起因是源於俄羅斯前雙面間諜克里帕爾及其女兒在英國一家購物中心遭遇神經毒素攻擊後陷入了昏迷。 隨後英方責問俄羅斯,並讓其在規定時間內給予答覆,但俄羅斯對此並未作出解釋,於是就出現了英國驅逐俄外交官的事件。隨著事件不斷髮酵, 美華人也加入行列,響應英國驅逐俄外交官,隨後俄駐美外交官集體從華盛頓撤離。在美國效仿後,西方國家中出現多個國家也開始驅逐俄外交官。 共遭驅逐人數超過150名俄外交官。

    一眼能看出,這是英美一手安排的,順便還能展示一下西方陣營的“團結”。所以連冰島都參與其中。至於深層次原因,這裡不做過多分析。來說點有意思的,目前還有10多個歐盟國家還未採取任何行動,土雞也很識相,知道得罪俄羅斯沒好果子吃,所以聲稱這是英俄之間的事,不過多參與。 紐西蘭的美女總理更有意思,說她們也想驅逐俄情報人員,但是實在沒找著。而另外一部分國家則打算利用世界盃來抵制俄方。

  • 2 # brightsun412

    該事件由所謂“雙面間諜”在英國遭襲引發。英國認定這是俄羅斯所為,遂指責俄羅斯並驅逐其外交人員。此後,法國、德國、美國和部分其它歐洲國家也加入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的行列。對此,我有以下幾點看法:第一,英俄交惡已久。在近代,英國長期推行大陸均勢政策,俄羅斯作為Continental上的大國時常成為英國平衡的物件。二戰後,英國加入美國主導的西方陣營,對抗蘇聯與東方陣營。普京掌權後,俄羅斯實力有所恢復,對外部壓力強勢回擊,在烏克蘭即將倒向歐盟時果斷行動,以全民公投形式收復克里米亞,使俄羅斯與包括英國在內的歐盟國家大為不滿和恐慌。此外,有傳聞說俄羅斯干預了英國脫歐公投,這也加劇了英俄矛盾。可見,英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是這一矛盾的延續。第二,西方對俄群毆。從民族和文化的角度看,俄羅斯無疑是西方的一部分,但歐洲人認為狹義或典型的西方是西歐,俄羅斯不在其中。冷戰期間及其之後,由於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的差異和矛盾,政治上的西方擴充套件為歐盟、美國和澳新,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不僅不被認可為西方國家,反而被視為西方的共同威脅和敵人。因而,不少西方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加入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的行列。第三,聯盟機制發生作用。聯盟機制在歐洲歷史悠久,二戰後建立的北約是當今世界最大規模的軍事政治聯盟。此外,歐盟也是某種形式的聯盟,兼有政治經濟和軍事性質,但軍事義務與北約不盡相同。美國和其它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的國家都是北約或(和)歐盟成員,這體現了盟友互助的義務,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日韓等非英國盟國為何沒有從眾。第四,襲擊事件疑點重重。目前來看,英國和西方認定俄羅斯行兇的疑點很多,俄羅斯的宣告和分別對提出英國和法國的質疑值得參考。總之,真兇是誰尚不明確,英國和西方的動機也不單純。

  • 3 # 縱橫觀智庫

    一、英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別有目的

    “間諜中毒案”發生以後,英國女首相特蕾莎·梅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強烈譴責了俄羅斯,把“屎盆子”硬是扣到了俄羅斯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頭上。看似特蕾莎·梅是為了一個前特工大動干戈,實際上另有目的。

    英國屬於兩黨政治,同時也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國會多數黨領袖成為政府首腦首相。特蕾莎·梅是英國保守黨的領袖,其政治對手工黨和工黨領袖科爾賓對俄羅斯比較親近。特蕾莎·梅透過“間諜中毒案”驅逐俄羅斯23名外交官,成功的挑起了英國民眾對俄羅斯的怒火。可以預見,這對於親俄的工黨和工黨領袖科爾賓非常不利,對保守黨下一次大選卻是利好。

    二、美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是藉機生事

    自特朗普擔任總統之日起,“通俄門”就像一個陰影一樣纏繞著他。民調也顯示49%的民眾覺得特朗普對俄羅斯太寬容。與此同時,俄羅斯支援敘利亞巴沙爾戰區在東古塔地區取得了戰略優勢,美國支援的敘利亞反對派大勢已去。在一系列不利於自己的事件影響下,特朗普不得不做出強硬姿態,驅逐了俄羅斯駐美國60名外交官,還關閉了俄羅斯駐西雅圖領事館。所以,美國總統特朗普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完全是藉機生事。

    三、其他國家多是敷衍了事

    多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看似氣勢洶洶,實際上,除了英美以外,其他20多個國家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多是出於北約和歐盟組織的條約規定,略盡盟友的義務而已。甚至歐盟國家中的奧地利和匈牙利明確表示,如果英國拿不出證據他們不會驅逐俄羅斯外交官。歐盟核心之一德國的態度更值得玩味,在俄羅斯對等驅逐德國四名外交官以後:外長海科·馬斯稱表示對於俄羅斯的做法“並不驚訝”,並稱“即使在當前的局勢下,德國仍繼續尋求與俄羅斯展開對話”。

    結論:看似氣勢洶洶的多國驅逐俄羅斯外交官行動,除了英美以後,其他國家敷衍了事,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嚴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總決賽騎士和勇氣相遇,該放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