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國深度談

    美國在二戰中優秀的將領有很多,這裡就簡單分享美國海陸空三軍中最優秀的將領。

    海軍: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發生後,尼米茲接替金梅爾海軍上將出任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為了重建太平洋艦隊並戰勝日本海軍,尼米茲並未急於懲處失職人員,而是選拔重用英勇善戰的軍官(如哈爾西、斯普魯恩斯、特納、史密斯等),重建指揮系統以協調太平洋戰區的海陸空三軍力量,承接調撥給戰區的人員、武器和補給物資,參與華盛頓的最後決策以制定橫跨太平洋而戰勝日本的戰略計劃,親自籌劃切實可行的作戰行動。

    1942年1月,在尼米茲的決策下,美國海軍的兩艘航空母艦組成聯合編隊,突襲了日軍控制的馬紹爾群島和吉爾伯特群島,一舉擊沉了日軍潛艇2艘、運輸船1艘和小型船隻8艘,並炸燬了岸上的部分設施。這是"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次得分"。它的成功,振奮了美軍計程車氣。

    1943年5月,盟軍決定沿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兩條路線向日軍進攻,中太平洋作戰由尼米茲指揮,西南太平洋作戰由麥克阿瑟指揮,以逐島進攻為基本戰略。11月20日,尼米茲下令發起吉爾伯特群島戰役。由於美軍炮火準備時間太短和日軍防禦工事極為堅固,美軍耗時3天、犧牲1300人才攻佔塔拉瓦島。有鑑於此,尼米茲決定改逐島作戰方針為越島作戰方針,即對某些島嶼圍而不打(使之困死),越過這些島嶼而進攻關鍵性島嶼。是年年底,太平洋戰場的戰略主動權完全轉歸盟軍。

    尼米茲將下一個作戰目標指向馬紹爾群島的心臟。作戰始於1943年12月31日。此役注意足夠的炮火準備,並一再運用奪取日軍機場而壓制周圍地區的戰術,戰役於次年2月結束。此後,尼米茲決定不對5萬日軍堅固設防的持魯克群島發起突擊而先用航空母艦艦載機實施猛烈轟擊,然後繞過該島前進。接著,尼米茲鋒芒直指馬里亞納群島。1944年3月,美軍炮擊帛琉群島,6月15日,開始在塞班島登陸。日本聯合艦隊趕來對陣,損失3艘航空母艦和315架飛機。7月9日.美軍以傷亡1.65萬的代價攻陷塞班島,殲敵約3萬。

    1944年12月,尼米茲晉升為海軍五星上將。到1945年初,太平洋日軍傷亡和被困人數約為75萬,共損失19艘航空母艦、12艘戰列艦、34艘巡洋艦和125艘潛艇。

    陸軍 喬治·巴頓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後,巴頓的軍事才能再次得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賞識。1940年,巴頓受命組建裝甲旅。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對德日意宣戰。1942年11月,巴頓率領美國特遣隊4萬多名官兵橫渡大西洋,在法屬摩洛哥海濱登陸,經過74小時的激戰,終於迫使駐摩洛哥的德軍投降。北非登陸的成功,為盟軍順利完成北非戰略部署創造了有利條件。1943年,巴頓臨危受命,接任美第二軍軍長之職。從他到達的那天起,他便全力以赴整頓軍紀,迅速改變了全軍的渙散狀態。3月17日,面目一新的美軍向德軍發起進攻,一路猛攻猛打,很快與英軍在突尼西亞北部完成了對德軍的合圍。

    1943年7月9日,盟軍發起西西里島登陸戰役。巴頓率美第7集團軍攻取巴勒莫,隨後搶在蒙哥馬利之前拿下了墨西拿城。盟軍佔領了西西里島,德軍退到義大利本土。

    諾曼底登陸戰打響後,巴頓將自己的集團軍編成若干坦克群,命令部下“以儘快的速度,向一切可以推進的地方前進!”在9個月的推進過程中,巴頓部隊殲敵140餘萬,取得了驚人的戰果。

    空軍:亨利·哈里·阿諾德

    1940年10月,阿諾德升任負責航空兵事務的陸軍副參謀長兼陸軍航空兵司令,陸軍航空兵的地位得到提高。1941年7月,美國陸軍航空兵改組為陸軍航空部隊,下轄數個航空隊,仍由阿諾德指揮。1941年12月,阿諾德晉升為中將。1942年3月,因為美國陸軍再次改組,陸軍地面部隊、陸軍航空部隊和陸軍後勤部隊成為陸軍的三大組成部分,阿諾德改任美國陸軍航空部隊司今。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英決定兩國軍方組成聯合參謀長會議,共同制定反法西斯的全球軍事戰略。阿諾德長期醞釀的最基本的思想是:由於空軍的出現.戰爭已變得立體化。空軍可以大規模地襲擊敵人的地面部隊和水面艦艇,可以深入敵人的戰略後方,破壞敵人的後方補給、工業經濟、交通樞紐、甚至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從整體上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因此,根本無須入侵和佔領敵國的領土,僅用空軍就可以迫使敵人投降,從而結束戰爭。這種作戰方式就叫"戰略轟炸",即具有戰略意義的飛機轟炸作戰。

    美國正式參戰前,英國對德國後方的轟炸已持續一段時間,由於力量不足,效果並不明顯。1943年1月,盟國召開卡薩布蘭卡會議,研究對德戰略問題,批准了阿諾德提出的加強從空中打擊德國的建議。5月的華盛頓會議再次確定,盟國對軸心國發起海上攻擊的同時,戰略轟炸也要作為重要的打擊手段。此後,大批的美國轟炸機部隊在英國集結,並組建專門實施對德國轟炸的美國陸軍第8航空隊。在阿諾德的影響下,美國戰前就開始生產被稱為"空中堡壘"的B-17遠端轟炸機,而更新式的戰略轟炸機亦即將投入生產。 在歐洲,德國的重要工業區如魯爾、漢堡、埃森、法蘭克福、萊比錫和慕尼黑等都受到飛機的反覆轟炸,德國實施火箭襲擊的佩內蒙德基地也被摧毀。1943年11月至1944午3月的"柏林之戰",盟國出動飛機上萬架次,數十次空襲德國首都,沉重打擊了德國軍民計程車氣,加速了納粹德國的瓦解。曾經不可一世的德國元帥赫爾曼·戈林被打得焦頭爛額。航空兵以鐵的事實使美國空軍成為了“能教敵人理解美國的一個軍種”。1944年6月的諾曼底登陸作戰中,盟國集中飛機近14000架,在登陸前50天就開始對德國防禦體系的前沿和縱深進行轟炸,在登陸作戰實施之時完全掌握著諾曼底地區的制空權。

    1944年4月,阿諾德受命領導組建了航空兵第20集團軍,自任司令,計劃用裝備了總值30億美元的500架的B-29超級堡壘轟炸機用來對日轟炸,同年6月,阿諾德指示駐中國的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司令陳納德利用中國西南的機場,起飛B-29轟炸日本。當年7月,美國攻佔中太平洋的馬里亞納群島後,這裡便成為轟炸日本的最理想的基地。 阿諾德 阿諾德率把陸軍第20航空隊的基地從成都太平寺機場轉移到馬里亞納群島,親自指揮該航空隊大規模空襲日本。從11月起,日本列島的軍事、經濟目標就被覆蓋在美國戰略轟炸的彈雨中。1945年春,阿諾德走馬換將,啟用柯蒂斯·李梅少將帶隊主攻日本列島,將轟炸使用的普通炸彈改為汽油燃燒彈,開始對日本城市實施夜間低空大面積轟炸,3月9日晚,334架“B-29”轟炸機從馬里亞納群島起飛,於10日凌晨抵達東京上空,在兩架飛機投下的燃燒彈的引導下實施輪番轟炸,使東京陷於一片火海之中;隨後又相繼在名古屋、大阪、橫濱、神戶等城市實施了同樣方法。日本民眾首先感受到的打擊不是來自海上,而是來自空中。因此,在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討論最後對日本本土戰略之際、阿諾德毫不遲疑地提出,無須陸軍和海軍去發動那種傷亡巨大的登陸作戰,他的戰略空軍足夠解決問題。似乎是對他這種豪邁說法的佐證,1945年8月,在阿諾德的陸軍航空隊對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後沒幾天,日本便宣佈無條件投降。

  • 2 # 大漠孤煙250838806

    論戰績,論勇猛,肯定非巴頓將軍莫屬,他就是為戰爭而生的。歐洲戰事落幕,英雄無用武之地,沒什麼戰鬥可進行的他,為去亞洲戰場打日本,還曾低三下四求過麥克阿瑟,可惜未能如願,結局竟然是遇車禍而逝一一一聲嘆息!

  • 3 # @

    巴頓將軍吧,豪威爾也差不多,個人覺得巴頓憑藉裝甲師在沒有後援的情況在北非打敗了隆美爾,豪威爾在後期與日本人作戰表面不錯,個人認為不論功利的話,巴頓>隆美爾>豪威爾>山本五十六。

  • 4 # 鐵翼鷹揚之大秦銳士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Dwight David Eisenhower)

    艾森豪威爾1890年10月14日生,小名艾克。1915年25歲的艾森豪威爾在西點軍校畢業,被分配到得克薩斯州聖安東尼的第十九步兵師工作,少尉軍銜。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回國,歷任營長、師參謀長、軍參謀長、集團軍參謀長。1941年9月晉准將。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任陸軍參謀部作戰計劃處副處長、處長,負責組織向太平洋戰場增調防禦力量。1942年3月任作戰處處長。1942年6月任歐洲戰區美軍司令。11月作為北非遠征軍總司令,1943年2月任地中海戰區盟軍總司令,12月任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司令。1944年6月組織實施諾曼底登陸戰役,同年12月晉陸軍五星上將。1945年7月任美國駐德國佔領軍總司令。同年12月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52年11月當選為美國第34任總統,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二位軍人出身的美國總統。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George Smith Patton Jr.)

    巴頓是美國陸軍四星上將,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先後指揮美國陸軍第7集團軍和第3集團軍而聞名。巴頓將軍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無論後世大家對巴頓是褒是貶,卻都不約而同的承認他是一個偉大的、優秀的軍人。

    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Omar Nelson Bradley)

    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Omar Bradley,1893年2月12日—1981年4月8日),男,出生於密蘇里州克拉克,美國著名軍事家、統帥、陸軍五星上將(19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在北非戰場和歐洲戰場的主要指揮官。他是最後一位辭世的五星上將,同時也是第一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MacArthur)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於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國著名軍事家,1944年麥克阿瑟被授予陸軍五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麥克阿瑟是美國陸海空三軍中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也是美國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北韓戰爭的人。麥克阿瑟是美國最年輕的准將、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被美國國民稱之為“一代老兵”。

    約瑟夫·史迪威(Joseph Stilwell)

    約瑟夫·史迪威(Joseph Stilwell,1883—1946):美國佛羅里達州巴拉特卡市人。1904年西點軍校畢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參戰,史迪威於1942年晉升中將,並被派到中國,先後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東南亞盟軍司令部副司令、中國駐印軍司令,分配美國援華物資負責人等職務,後被晉升為四星上將。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Chester William Nimitz)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Chester William Nimitz,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弗雷德裡克斯堡,美國海軍名將、十大五星上將之一,二戰時任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太平洋戰區的盟軍總司令,主導對日作戰。

    小威廉·弗雷德裡克·哈爾西(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

    小威廉·弗雷德裡克·哈爾西(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1882年10月30日-1959年8月16日),又譯為海爾賽、豪爾錫,美國海軍司令官、軍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太平洋地區指揮多次戰役並獲得勝利,因作風勇猛而獲綽號“蠻牛”,因為人隨和而又被稱為“水兵的海軍上將”,是二戰中美軍人氣最高的將領之一,深受部下愛戴。

    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George Catlett Marshall)

    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2.31~1959.10.16),美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陸軍五星上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幫助總統羅斯福出謀劃策,堅持先攻納粹德國再攻日本帝國,為美國在二戰的勝利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實馬歇爾在二戰中並未指揮過任何戰鬥,但是他推薦了許多優秀的軍人,用一句話來說“善戰者無赫赫戰功”。

  • 5 # 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二戰中,有位美國將軍少言寡語,也從不微笑(其面部神經曾因凍傷而壞死,所以無法做出笑容),他將重型轟炸機視為知己。他就是策劃、組織並指揮東京大轟炸的柯蒂斯·李梅將軍。

    1941年時,李梅的軍銜還只是少校。但1944年,他37歲時就晉升少將,成為美國陸軍(當時航空兵隸屬於陸軍)中最年輕的少將。

    李梅急速晉升的原因是:他是將作戰飛機變成殺人機器的天才。

    1942年,李梅親自組建並訓練了第三零五轟炸機大隊,之後率其開赴歐洲戰區。當時盟國空軍採取規避地面防空火力網的戰術動作,因而很少擊中目標。李梅就找來炮兵手冊認真尋找對策。經過潛心研究和機率計算,李梅對轟炸機的編隊形式和轟炸技術進行了一次大膽的革新,結果他的大隊投向目標的炸彈比其它大隊多兩倍。隨後,李梅重新編寫了飛行戰術手冊。後來又發明了"交錯式"飛行編隊,使得己方飛機可以輕鬆地對德國戰鬥機進行反擊,而不用擔心會射中己方飛機。在戰爭末期的太平洋戰場上,B-29"超級堡壘"式轟炸機採用了類似的編隊和轟炸技術。

    1944年底,在對納粹德國進行了近20個月的轟炸後,李梅被調到太平洋戰區,指揮第二十轟炸機聯隊。很快,李梅及其飛行員們就發現其在歐洲慣用的高空晝間精確轟炸戰術不適用日本。在35000英尺的高空,風速達到200英里/時,這嚴重影響了投彈精確度。

    1945年初,李梅想出對策:用凝固汽油彈在夜間低空轟炸日本。為了使300架B-29轟炸機的載彈量增加一倍,他命人拆卸掉機上所有機炮。3月9~10日對東京進行的首次空襲中,B -29在5000英尺的低空轟炸日本。這次轟炸極具威力,飛行員們甚至能在轟炸機裡聞到日本人的皮肉被燒焦的味道。這次大轟炸又稱為“李梅火攻”

    1945年3月10日以後,美軍趁熱打鐵,李梅又指揮B-29轟炸機群繼續對東京以及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大城市進行了持續達3個月之久的燃燒彈轟炸,至6月中旬,燃燒彈轟炸範圍繼續擴大到其他中小城市和交通線。烈火燃遍了整個日本,李梅的轟炸機群已毀掉東京56.3平方英里的土地和其它城市的大部分土地,造成近50萬日本人死亡,800萬人無家可歸。

    李梅的東京大轟炸,挽救了成千上萬美國陸軍士兵的生命,狠狠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 6 # 度度狼gg

    沒有懸念,喬治*馬歇爾將軍,美國第一個五星上將,二戰期間美軍陸軍參謀長,美國軍隊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略制定者和執行人。

    美華人曾經發表過《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五位將領》一文,入選的是華盛頓、斯科特、格蘭特、馬歇爾和李奇微。前三個是一戰前,李奇微是二戰後的那場戰爭成就的名將。

    如果說把美國在二戰中的勝利歸功於某個人,那一定也是馬歇爾。當他1939年出任陸軍參謀長時,美國軍隊的規模還不及東歐小國羅馬尼亞,正是在馬歇爾的努力下,一手打造出全世界最強大的戰爭機器,到1945年,美國三軍已達1000萬人以上。

    馬歇爾,1880年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美國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畢業於弗吉尼亞軍事學院,早年曾經在美軍駐天津步兵團服役,漢語純熟,1953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馬歇爾沒有上過二戰前線,但是他堅定支援羅斯福總統“先歐後亞”的總體戰略,協調龐大的美國軍隊與所有反法西斯盟國的關係,從歐洲的英法到亞洲的中國,戰爭期間,使得羅斯福不可一日無馬歇爾,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巨大貢獻,也喪失了個人名揚戰場的機會,有人說,馬歇爾的軍事指揮水平絕非泛泛之輩。

    馬歇爾另外一個貢獻是識人用人,他把艾森豪威爾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上校五年間提升為上將,出任盟軍歐洲戰場總司令。更使布萊德利等一批名將有了用武之地,即便是驕橫跋扈的巴頓將軍,也不敢對馬歇爾有任何不敬,這不僅是因為權力,更重要的是威望。

    馬歇爾之所以成為二戰美軍最傑出的將領,並非因為他是傳奇式的戰地指揮官,而是印徵了中國古代的軍事名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 7 # 王祖蔭1

    排一排。太平洋戰場上麥克阿瑟,尼米茲,好像不咋的。歐洲戰場上,艾森豪維爾,巴頓,,。艾後來當了總統,應當頗有戰功。不過聽人們最稱道的是巴頓,一員驍將。有人把他與蘇聯朱可夫相提並論。但據說他滿口粗話,文明度欠佳。哈哈,“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嘛。

  • 8 # 北京最大的四合院

    二戰中的美國知名將領不在少數: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第16特混艦隊指揮官哈爾西海軍中將、第17特混艦隊指揮官斯普魯恩斯、火攻東京的總指揮李梅將軍、美國第二裝甲師指揮官巴頓將軍(43年升為第一集團軍中將指揮官)、西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的麥克阿瑟等。

    要我選出最傑出的將領,我想首選是火攻東京的李梅將軍。在第二次轟炸東京(第一次是“杜立特”特遣隊)時,李梅將軍使用的還是高爆炸彈,得到的結果不甚理想,但是,聰明的李梅將軍發現日本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大部分建築都是木製結構,這讓其有了火攻的想法。1945年3月9日,李梅將軍第一次使用火攻對東京進行了第一次轟炸。這次轟炸使得日本東京的26.7萬棟建築被毀,死亡人數達到9萬人,100萬人無家可歸。結合此次行動的結果,李梅將軍於同年5月又對東京進行了連續二次轟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結果。與此同時,李梅將軍還對日本其他的大中城市及重工業城市進行了轟炸(火攻):名古屋、大阪、神戶等。致使日本的大部分城市毀於一旦。以至於最後的兩顆好東西無處可扔。

  • 9 # 浩蕩揚子江

    陸軍五星上將喬治·馬歇爾將軍是二戰中美軍最傑出的將領,雖然他沒有親自帶過一支部隊,打過一仗,但他知人善任,提拔了一批得力的將帥,和其他盟國成員一起打敗了德國和日本。他21歲就參軍,畢業於弗吉尼亞軍校,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和中國還有不解之緣,1924年到1927年這三年裡,他在美軍駐天津第15步兵團任主任參謀。因為工作出色,1939年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給羅斯福總統出謀劃策,制定了先攻納粹德國再攻日本帝國的戰略計劃,為美國在二戰的勝利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5年退役。後出任美國國務卿和國防部長,以出臺幫助戰後歐洲重建的馬歇爾計劃而聞名與世,在1953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馬歇爾1939年就任美國陸軍參謀長,當時他接手軍隊的規模還不及歐洲小國羅馬尼亞,軍隊的將領大部分年老體衰。無法勝任領導世界大戰的責任,他大刀闊斧,推陳出新提拔新人,他提拔的將領中包括巴頓和布拉德利,另外他還獨具慧眼挑中了一個名叫艾森豪威爾的上校,提拔此人當上了歐洲最高指揮官。而正是艾森豪威爾制定了“霸王行動"計劃,領導了史上最複雜最龐大兩棲登陸作戰----諾曼底登陸,開闢了第二戰場,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艾森豪威爾也憑藉此戰的威名,戰後成功當選美國總統。巴頓和布拉德利就不用說了,他們指揮的裝甲部隊在歐洲大陸打得德國軍隊屁滾尿流,望風披靡。

    總之沒有馬歇爾將軍的領導,二戰美軍不會打得那麼順風順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耀9和榮耀V10,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