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陽125933863

    法國作戰理念陳舊,還留在陣地戰的觀怎,建了馬其諾防線,覺得安全無憂,沒有戰備觀念,可二戰是立體戰爭,大叢集,大機動,快速推進,不給對方喘息和重新集結,部署反擊的機會,法國高層將領甘未林,魏剛,貝當的鬥志完全喪失

  • 2 # 聯合防務

    法國在二戰迅速戰敗投降的問題就出在一戰。法國雖然最後是戰勝國,但巨大的代價讓法國元氣大傷,在一戰後陷入了厭戰狀態。民眾厭惡戰爭,政府更迭頻繁,導致法國根本沒有好好思考下一場戰爭如果爆發怎麼辦。

    在一戰時期,以塹壕、鐵絲網、機槍和火炮組成的防禦火力給進攻者造成了巨大傷亡,德、法、英、俄均是如此,流血流得太多。一戰的慘痛教訓使得法國形成了一種固有思維,就是防禦強於進攻。在這種思想之下,法國認為只要把德法邊境變成堡壘,就不會再受到德國的軍事威脅。於是,法國耗費50億法郎的巨資修築了馬奇諾防線,至1940年德軍入侵法國時還沒有完全修好。“整個防線共構築各種用途的永備工事約5800個,密度達到每公里正面15個。最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工事的頂蓋和牆壁厚度達3.5米,裝甲塔堡的裝甲厚度達300毫米,均能抗兩發420毫米臼炮炮彈的直接命中。”除了防線,法軍還配置了精銳的守備力量和機動作戰力量。客觀地說,這麼堅固的防線,按照一戰的作戰模式,德軍要想突破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說,馬奇諾防線本身沒有錯,並且正是這個堅固防線迫使德軍另想辦法。

    其實在德軍內部,大多數將領的思想與法軍差不多,也是延續一戰思維。而打破這種思維的來自於三個人:希特勒、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就戰略能力而言,希特勒是出色的,至少到蘇德戰爭初中期都是如此。希特勒本身就不是一個墨守成規的人,對於德國軍官團的保守不滿意,這樣才會有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這兩個比較另類的將領受到重視的可能。

    阿登森林地區地形複雜,的確不利於裝甲部隊甚至是大兵團突進,法華人的認識並非全無道理,就連德軍大多數將領也認為不可能從這裡出擊。但誰讓德國有幾個另類者,最終這幾個另類者的冒險成功了。

    法國在二戰的迅速潰敗,就是最堅硬的地方無可挑剔,可是德華人在軟腹部捅了一刀。所以,任何防禦或者進攻作戰,都要多思考,應對看起來最不可能的萬一情況。(S)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過了35歲,學點什麼技能對以後的人生有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