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XGS星塵

    準確來講是殺神,根據各種史書記載白起是從狼群裡被救出來的,論起輩分還是贏政的舅爺,一個一戰坑殺趙國40多萬俘虜的殺人狂魔,白起雖有萬夫不當之勇,但是對其戰術頭腦的記載少之又少,而對其在單挑方面也是沒有記載的,不過當時秦國的制度是殺敵、作戰經驗和勇猛方面來論戰功的。通俗的就是你參戰越多地位越高,這也是為什麼秦國士兵勇猛的原因。而白起就是這麼一步步走過來的,所以白起說他是戰神也不為過,不過他是靠殺成神的,所以還是殺神比較適合他。

  • 2 # 夏目歷史君

    謝邀,我覺得白起是殺神,更是戰神。在殺神和戰神之間,我更偏向戰神。首先,白起一生幾無敗績。征戰沙場三十多年,戰功輝煌,可以說是戰國時期最厲害的大將了。他之所以稱為戰神不僅因為他打的勝仗多,還因為他很多勝仗都是以少勝多,而且所打的勝仗產生的影響都很大。就拿長平之戰來說直接使大對手趙國一蹶不振,從此再無敵手。白起是兵家奇才,軍事能力在整個歷史上都是首屈一指。以少勝多、一生無敗績、擅長打關鍵戰就是他能夠稱為戰神最好的證明。其次,說他是殺神,其實也不為過,畢竟死在他手下的六國士卒達一百六十多萬(在戰國時期,這個人數可不少,當時總人口都不超過2000萬)。光長平之戰就坑殺了40多萬趙軍。

    但說實話,戰場無情,打仗就是這樣,特別是國與國死敵之間,白起打的大規模戰役多,殺的自然就多了,你不殺對方,對方會來殺你的,戰場沒有仁慈可言。就拿長平之戰坑殺四十萬人來說,雖說殘忍,但更多也有不得已而為之。畢竟四十多萬生力軍,若不殺這麼大一支隊伍,這四十五萬趙軍搞不好又是一支大軍,秦國豈不是等於白打一場大仗,若是還乘機偷襲下自己,畢竟是40萬人的軍隊,不殺豈不是置秦國於險地,況且放這40萬人回趙國,不知道以後會殺多少秦國將士。考慮下白起還是會坑殺的,戰爭是冷酷的,白起雖然殘忍,但也是為國家大計而著想,難道當時情況是反過來的,難道趙國會饒了秦國?我想肯定是不會的,誰都不會放棄打擊對方的機會,這就是戰爭的冷酷。

    所以白起雖說是殺神,但是在我心裡更是戰神。

  • 3 # 一年讀十本書

    白起為什麼這麼嗜殺?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從白起的戰略思想來分析。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善於“殲滅戰”,白起主張戰爭要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這一點與孫子,孫臏的兵法不同。孫子主張窮寇莫追,而白起則主張乘勝追擊,儘量多的殲滅敵人,免得敵人死灰復燃。毛澤東評價白起打殲滅戰的水平,千載之下無出其右者。白起殺人最多的長平之戰,坑殺俘虜40多萬,這與他的戰略思想也有關係。這些趙國的精銳被盡數消滅,趙國從此再不能與秦國爭雄。長平之戰也成為戰國的重要轉折點,從此之後六國成為強弩之末,加速了秦國統一的步伐。在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欲乘勝攻下趙國國都邯鄲,但是魏國和南韓讓蘇代攜萬金賄賂秦相范雎,范雎懼怕白起功勞太大向秦王諫言撤回白起,暫停對趙國的攻擊。事實證明白起乘勝追擊的正確性,後來秦王再派人攻打邯鄲,為時已晚,韓,魏,楚紛紛意識到唇亡齒寒的危險,合縱再次形成,秦國攻邯鄲不下,秦王再請白起出戰,白起稱病不去,秦王因此生恨,先是降級白起,最終賜死。

    其實從上面描述的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過程就可以看出白起的戰爭能力,對戰局的掌握,殲滅戰對於整個爭鬥形式的意義。所以,從用兵上白起稱得上戰神,從殺敵上可以稱得上殺神。因為他是殲滅戰之神。

  • 4 # 紅雨說歷史

    白起就是個戰爭機器,一生大小戰役70多場無一敗績,起戰績輝煌無極限。逼得楚國放棄都城郢都逃跑。多次攻打魏國殺了幾十萬魏國軍隊,攻下大小城池60餘座。攻打趙國又殺了幾十萬趙國軍隊。一生無一敗績,殺敵160多萬。

    白起歷史地位極高,唐玄宗武廟十哲中就有白起。所以白起可以稱為戰神也可以是殺神。

    期待您的關注,再次感謝。

  • 5 # 大相無形

    世間本沒有神,只是一些凡人做出了超越時代、超越自我的絕世功績,而成為了神!白起,就是這樣一位神一般存在的凡人。若要再嚴格細分到底是戰神、還是殺神的實質意義已經不大,二者對於白起的定義可以說沒有孰優孰劣之分。我覺得,白起既是戰神,也是殺神!

    戰神,首先必須是驍勇善戰鮮有敗績、憑聲名便足以震懾敵膽、擁有不世之功的將帥,白起就是完全符合這樣苛刻條件的悍將。據中國著名文史學家梁啟超先生研究統計,秦統一六國過程中,累計殲滅約200萬敵軍,白起一人就幹掉120萬!――這是什麼概念?白起一人築起了秦帝國半壁江山!!

    著名的長平之戰中,趙國之所以敢於臨陣換將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秦軍開始的主將是王齕而非白起,趙括敢於全線出擊也有對方主將不是白起。這就是白起,僅憑聲名就可以影響戰局!

    白起還有個瘮人的綽號:人屠!這等於是殺神的另外一個註解。處在鐵血大爭的戰國時代,最寶貴的資源不是錢糧,而是人!白起正是一直秉持這個觀點,才在每次戰役時“戰必求殲”,爭取最大程度消滅對方有生力量。最典型的戰例便是在長平之戰,趙軍的45萬降俘勘稱史記難題:放歸?放虎歸山就意味著日後還要再來一次、甚至幾次這樣的惡戰;殺降?就意味著要揹負良知和道義的千古罵名。為了大秦統一大業、為了將士的鮮血不能白流、也為了根絕後患,白起毅然擔負起了這千古罵名:坑殺!――殺神當之無愧!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 6 # 想念天空再藍些

    對於白起的稱呼,其實都是後世的稱呼,而由於年代久遠,我們在看有限的文獻記載下,藉由腦補來形成一個類似於戰神或是軍神的形象。

    白起(?—前257),羋姓,白氏,名起,楚白公勝之後。春秋時期楚君僭稱王,大夫、縣令僭稱公,白起為白公勝之後,故又稱公孫起。白起號稱“人屠”,戰國四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王翦、廉頗、李牧)戰國時期秦國名將

    所謂的殺神,其實最具代表性的戰役就是長平之戰,坑殺趙國降卒四十萬人。雖然史書上這麼寫,但我認為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多,而且隨著考古的發現也證實了這點。此戰過後坑殺的降卒最多不超過二十多萬畢竟華人在寫史料的時候多多少少會將實際情況誇大。而且事實上也並非活埋,而是先斬首(秦國以人頭來充軍功)後再分散的掩埋

    長平之戰中的坑殺的坑字並非挖坑的意思,而是欺騙。也就是說或許當時說投降不殺,但等別人投降了有把別人殺了。

    其實除了戰功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長平之戰實際足足打了三年之久。它分為三個階段。不過真正開戰僅用了五個月。因為長時間的對峙與消耗,國力都日益虧空。秦國根本沒有能力養活這些降軍,放了又是個禍根。所以才會選擇殺死。而白起只是作為一個執行者罷了。

    而且雖然白起贏了長平之戰,但也可以說慘勝。自己部隊也死傷過半。而趙括也並非所謂的膿包。

    出擊攻打秦軍錯在戰略上這裡趙王的責任遠大於趙括,但拋去這點,可以說白起打趙括是他一生中打的最艱難的一仗。

    雙方兵員損耗比例接近1:1.2。而且在彈盡糧絕被圍困的情況下,趙括依然能有效的組織部隊發動五次衝鋒突圍。

    最後以趙括戰死結束了戰鬥。

    戰前趙王曾考察過趙括,趙括也表示只要不是白起打贏是很有把握的,可好死不死對手就是白起。

    而在以弱打強的情況下,能讓白起也付出慘痛的代價足矣說明他不是無能之輩。據說白起戰後遍尋趙括屍首不得,只找到了趙括的鎧甲和佩劍,白起傷心不已,將趙括鎧甲厚葬,取趙括劍自用。

    這足以說明趙括的能力與本領。中國自古都是成王敗寇。勝利者永遠比失敗者更加光彩。趙括在實際戰局上處於劣勢,在大環境下也處於劣勢。可以說趙括的失敗只是必然中的偶然。所以我個人覺的趙括在戰鬥經驗上和白起差太多了,如果讓趙括成長起來,恐怕白起戰神的稱號真的危險。

    長平之戰的慘烈不禁是趙國心中的痛,也是秦國的夢魘。

    大戰過後,秦國還數次被其餘5國痛打落水狗,甚至一度被攻入咸陽郊區的藍田一帶,用了20多年才恢復了元氣,可見這場戰爭真的是慘勝。

    白起一生打過大大小小的戰爭

    公元前294年,白起擔任左庶長,攻打南韓新城。

      公元前293年,白起擔為左更,攻打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升遷為國尉。

      公元前292年,白起擔任大良造,攻打魏國,取城六十一座。

      公元前291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攻克南韓垣城。

      公元前286年,白起攻打趙國,奪取光狼城。

      公元前280年,白起攻打楚國,奪取鄢、鄧五城。

      公元前279年,白起攻打楚國,攻克郢都、火燒夷陵,被封為武安君。

      公元前274年,白起攻打魏國,攻克華陽,敗走魏將芒卯,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對戰,淹死敵人二萬人。

      公元前265年,白起攻打南韓陘城,攻克五城,斬首五萬。

      公元前264年,白起攻打南陽,斷絕太行道。

      公元前263年,白起攻打南韓野王,野王降秦,斷絕上黨道。

      公元前261年,秦趙大戰長平,白起前後斬首四十五萬,趙國大震。

    這些戰爭裡多是殲滅戰,而所標的數字是有待商榷的。

    而白起之所以兇名在外,其實與秦國的戰功評定有很大關係。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把爵位分了十七級,斬殺敵首是爵位晉升主要途徑,這激發了秦軍強大戰鬥力。而往往白起軍就是收穫最多的一位。

    所以外號人屠或殺神。

    其實縱觀戰史。能和白起比肩的人大有人在。至少像李牧、吳起等一些名將也能配以戰神的稱號。

    白起之所以比別人耀眼,還是因為他殺人太多,他身上沾染的血氣又太重。更多人聽聞此人多會聞風喪膽。

    君不知稱別人戰神的大有人在,人屠卻唯有白起一人。所以殺神更準確闡明這個人就是白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豬產後輸液,都輸哪些藥物,如何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