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今通史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我能說這是丞相早安排好的麼。魏延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臥枝上恨低”,在歷史愛好者中廣泛流傳,成為不反也被扣上“反賊”帽子的低情商人士。

    以諸葛亮的才智,自然知道魏延為人,絕對的反曹激進分子,有能力但性格上也有很大缺陷。辦事激進,不能充分考慮後果,自己挖的坑最終自己跳了進去。他是那種戰場上算是智勇雙全,下了馬就把智商寄存在馬背上的人。很多事情考慮的不夠透徹。

    做事不經過大腦,楊儀再不是東西也不過早跑一步,魏延你跑得比他快別管丟不丟臉也算你本事,但是為什麼要把棧道也燒了,這回不是屎也是屎了,旁人看了你這不是陰楊儀呀,純粹就是傳言成真叛變了,楊儀再怎麼說也是蜀軍一份子,你陰的不是楊儀,而是蜀漢吶。

    再有還是這個性格問題,以前有丞相壓著還能相安無事,丞相駕鶴,魏延就目中無人了,動不動亮小刀,誰愛看這做派呀,見天的老子天下第一,七個不含糊八個不在乎,除了魏延蜀漢沒人了,你讓魏延、楊儀、費褘情何以堪。

    諸葛亮西去之前,安排後世,費褘、姜維、楊儀都被召見,唯獨不見魏延,這已經很明顯了,在蜀漢大後期魏延已經被排除在核心勢力之外了,這也是一種變相的囑託,領導班子定下了,這樣一來魏延和楊儀因此事會更加勢如水火,丞相大才能想不通這點麼。

    還有一點,魏延手下都是蜀兵,他們本心是不想參加內亂的,親眷都後方呢,誰跟你魏延玩,而且這人那麼狂傲,人緣能好到哪兒去。

    相互攻堅,楊儀、魏延誰會反叛,估計猜魏延的居多,廟小裝不下大神,眼高於頂,是個反叛的好苗子。再者,得罪人太多了,落井下石之際眾人填井氣焰高,一次性就洩了憤。

    最後逃到漢中被楊儀遣將馬岱將魏延斬於馬下。

  • 2 # 滾滾五千年

    首先,那種說馬岱(字丁琳)殺魏延是名字上的相剋,因為嗎丁啉治胃炎,這種說法純屬娛樂的,肯定沒這個影響。

    《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認為自己死後,魏延必反,所以留下計策,令馬岱斬魏延。說得有聲有色,精彩絕倫,但這畢竟是小說,不符合史實。

    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建興十二年八月,諸葛亮病重,他招來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人,交代自己死後的撤軍部署,令魏延斷後,若魏延不從,則人馬自行出發,不管魏延。

    諸葛亮死後,楊儀秘不發喪,令費禕打探魏延的想法,魏延果然不從,他說:“丞相雖然去世了,我魏延還在,再說我為什麼要聽楊儀的指揮。”於是魏延自己做了部署,而眾將當然按照諸葛亮的部署撤退了。後魏延上表劉禪,說楊儀造反;楊儀也上表說魏延造反。一番對比之下,大家都認為楊儀不會造反,劉禪自然就認為楊儀說的是實情,魏延這下在劫難逃了,於是駐軍南谷口,阻擊楊儀。楊儀派王平抵抗,王平上前對魏延的軍士說:“丞相屍骨未寒,你們就敢這樣。”軍士們也覺得理虧的是魏延,放棄抵抗,魏延只好逃往漢中,最後被馬岱所殺。

    從《三國志》的記載可以看出,魏延並非想謀反,而他恰恰是北伐反魏的頑固分子,只是他認為他才是最應該擔當三軍主帥的位置,不願意聽楊儀的指揮。後費禕將實情上報,楊儀於建興十三年被廢為平民。

  • 3 # 史苑空間站

    正史記載魏延也是死於馬岱之手,但不及演義精彩,姑且以演義進行分析:

    諸葛亮算計

    諸葛亮續命燈被魏延撲滅自知必死,心知魏延必反隨喚馬岱進帳,演義原文:

    “又喚馬岱入帳,附耳低言,授以密計;囑曰:“我死之後,汝可依計行之。”岱領計而出。少頃,楊儀入。孔明喚至榻前,授與一錦囊,密囑曰:“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時,汝與臨陣,方開此囊。那時自有斬魏延之人也。”馬岱潛伏

    馬岱受命之後,演繹了一場現代版的《潛伏》,一切均按諸葛亮安排的行事,對魏延處處擁護、緊緊相隨,把魏延一步步的誆上了不歸路。

    魏延自大

    正式進入三國時期,各國名將紛紛凋謝,魏延的武力值在當時是首屈一指,還有在軍隊的威望極高,軍階也高;況且諸葛亮一死,魏延再無顧忌,所以才有敢大喊三聲“誰敢殺我”,可惜,最終沒能逃脫厄運被馬岱所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適合父母用的小屏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