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潘74121383
-
2 # 小紫920
記憶中的清明節,充滿著快樂的味道。因為小,根本不懂得這個節日其實是一個祭奠先祖的節日,只知道,這一天,會吃到獻飯(我們那邊把祭品叫獻飯),因為少,就顯得極為稀奇和珍貴,那一天,我們小孩全都聚集在一起,只為搶著吃那個獻飯,可能在現在看來並沒有多好吃,但是對於小時候的我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吃。現在的清明節,國家規定放假,好多上班族或者學生都是趁這個假期去外面踏青,沒有了小時候的那種感覺。不過,清明時節雨紛紛,總給人一種淒涼的感覺。
感悟清明,人生清明
清明節在即,清明又是寒食節,主題是祭祀掃墓,緬懷先人,感恩先人,是中華民族承前啟後,生生不息的傳統節日。而值得反思的應該是勿忘生者,把緬懷先人作為對生者的鞭策。
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生者對死者的感恩與懷念,也是生者人生旅途的傷感:春去春來,人生一世,幾十年在朦朧中如夢幻般的轉眼過去了,霍然回首,人生真正清明的也許是童年了:童年沒有憂愁,沒有傷感,無攀比,無侈求,看螞蟻搬家而達到身心兩忘,就是最好的享受了,也許童年不知道什麼叫苦難,總是天真快樂的。可歲月不再,空留追憶。
清明一詞,原是一幅山青草綠,天藍海碧,世界昇平,人心向善,安居樂業的美好彩畫,人生需要清明,感悟清明,隨緣而安,知足常樂,居安思危是清明,清明未必有雨,無須斷魂。
就如唐,李冶的八至歌:‘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是的,東方與西方,近的在一轉身之間,遠的就是窮一輩子也走不到頭。如果沒有至深的泉水,何來至淺的清溪。日月是當之無愧的至高至明。而夫妻的親疏,牆外人就更難明白了,縱有長頸鹿的脖子,也是看到雲就想到雨,聽到風就想到雪的感知與認識。而只有曾經滄海的人才能明白,悟出箇中滋味,就如資深的驢友體驗旅途的危險與快樂。
近也好,遠也好,親也好,疏也好,天堂與地嶽都在一念之間,一念之差,人生有多少時候是站在地嶽望天堂,而這一望,這一念有多少人能華麗轉身。但願清明常伴,人生需要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