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龍嘯
-
2 # 藝術與教學
首先應該指出,藝術的含義與平時所說的美(或漂亮)是不同意義的兩個概念,美屬於人類視覺上的感知。人們對美和對醜有天生的感知能力,比如看到色彩鮮豔的花草、和熙的Sunny、以及長相俊俏的人,都會由心地出現好感,由好感什華到美的感知。相反,對於會致使自己感到噁心和恐懼的事物,則會由心地出現反感,進而在內心把反感的事物定義醜。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類這種對大自然的感知能力與生俱來,與一個人的修養沒多大的關係。正是由於人類具有對美醜的感知能力。才驅使人類去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去發現美,保留美,表現美和創造美,這樣,便出現了藝術。如人們為了留住大自然的美,就設法把它畫出來,這樣便形成了繪畫藝術;為了表示某些動物的優美動作,就設法用肢體模仿給人看,這就是後來的舞蹈藝術;為了模仿大自然的聲音,就設法用聲音表現出來 ,這就出現了歌唱藝術,等等。而所有這些模仿或繪畫的能力,並不是人人都能擁有的。而是少數人透過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追求才能得來。所以藝術不同於對美醜的天性感知,而是感知能力的提高和昇華,她是一個人需要後天的努才能形成的能力。
同樣道理,一個人對藝術的欣賞能力也不是以生俱來的,需要他在該項藝術方面長期的積累甚至長期的追求才能形成的,這就是所說的藝術修養。這種修養也來自多個方面,比如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這種影響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父母喜歡畫畫,孩子多少也會欣賞畫;父母喜歡高雅音樂,孩子也多少會判斷某些音樂的好與壞。這方面的修養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很容易被誤認為天生的能力;另一方面的修養便是靠真材實料的科班學習了。這是最直接的藝術修養。
不管是直接的藝術修養還是間接的藝術修養,一個人必須先有藝術修養,才能更好地享受藝術,這一享受過程完全有別於沒藝術修養人的“享受”過程,後者的“享受”加上引號,指的是低層次的享受,充其量只能算是對美的天性感知。甚至有的人對高雅藝術連感知的能力都不具備,更不用說享受了。
回覆列表
藝術修養每個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罷了。全無藝術修養的人不存在的。不可能有人完全感受不到藝術,成為絕對的美盲。
我們常常看到有文章寫美盲多麼的可惜可憐之類的,比文盲還可怕。然而我認為這樣的人不存在。
如果一定要說存在美盲,那些認為別人是美盲的人才是真的美盲。因為他要麼否定了別人認為的美,要麼否定了萬物皆有美的一面。等於按照自己的思維強行定義了美。
美不能被強行定義,每個人當然都能享受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