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水千山111
-
2 # 趙錢孫李粥
不過!
發文章不厲害的人,他自己都玩不好寫論文一事,就肯定無法勝任導師一職,因為他指導學生寫論文的能力有所不足!
欲′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乎?難矣哉!
-
3 # 夷山人
注重實踐應用和產生的經濟、社會、政治效益才對,核心期刊社不應成為吸納高校資金流的漩渦,而應成為發表已經成功了的學術創新平臺。一些核心期刊常常把作者身份搞錯,憑空創造很多教瘦,這不僅是不負責任,而且表明期刊社本身對行業瞭解不深,過分注重作者表達表意。
-
4 # 知識境界
這個問題很好,目前高校太重視文章!有好的文章就是科研英雄,大專家!實際上科研是分類的,有些做應用研究的,是很難發表好文章!合理科學評價科研人員的科研業績,是社會發展的需求!
-
5 # 大舟財經觀
這些小孩真夠閒的,肚子裡沒一兩墨水的,也要論專家教授的產生方式。這些小孩真夠賤的,啥也不是的東西,卻想著論斷世界的一切。
-
6 # 愛生活的火車頭
這是兩個問題。對第一個問題,目前隨著國家對評價科研成果的多元化以及對高校職稱評審條件的多元化,晉升教授不只是發論文了。有教學條件,有科研條件。在教學條件中,有教學工作量的要求,還有對教學質量的要求,有教學成果獲獎的要求。在科研條件中有對專案的要求,有對論文的要求,有對科研成果應用的要求,有成果轉化的要求,有獲獎的要求。在晉升教授的條件中,只要滿足上述其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合即可晉級教授,同樣對晉升副教授也適用。另外一個問題,發文章厲害是否一定成為合格導師,這裡面其實還包含著幾個問題。一是有較高的學術水平,二是有指導研究生的能力,三是有良好的師德師風和個人品行。發文章厲害是有較高學術水平的一個表現,是成為合格導師的必要條件,但不一定是充分條件。
-
7 # 藍色土地1
發文章的邏輯是科學體系,還有一個體系是技術體系,與國家需求,企業需求相關,看看要關注哪一個部分。至於教書育人,需要不斷更新知識,不可能一輩子都是高等數學那樣的
-
8 # 飛雪迎春721
如果你是外行,還當著高校領導,你也會喜歡用雜誌的檔次評價老師,這樣最簡單,老師們的專業一般領導哪裡懂啊,只好說,你看人家發核心,才發省級,他肯定比你牛叉,至於這論文是不是自己寫的,花了多少錢,那都不重要啦
-
9 # 懷揣夢想的執著的糯米
只能一點點改,沒辦法一蹴而就,其實最快的辦法就是大手筆從國外引進人才,華人華人華裔老外都可以,只要有真本事就放在關鍵崗位,一個關鍵崗位就可以影響一大批人,比如饒毅對國內醫院研究環境還是起到了非常大的監督引導作用的。如果循序漸進的話,也可以,就是很慢,一代一代改變。我們國內在二十年前,那時候能寫文章的就是高手,中文就是高手了,能寫英文sci的那就是一頂一的高手了,所以那時候的評價標準就是看誰會寫文章;大概十年前,國內會寫文章的已經比較多了,985211重點高校都不乏會寫文章的人了,會寫了之後看什麼呢,看誰文章多,誰文章多誰點子多誰厲害,所以大概十年前,評價標準就是看誰文章多;現在呢,大家都知道了我們要破四唯五唯,你文章多不行了,大家都文章多了,那怎麼評價優秀呢,誒看代表作,也就是說你文章不僅要多,還得有亮眼的代表作;再過十年,我預測,就完全不要“文章多”了,那時候可能就只看你的文章究竟做了什麼事,解決了什麼問題,“文章多”反而會被定位為低端科研人員;再過十年,文章你愛有幾篇有幾篇,不重要,只看你做了什麼事,做到了什麼程度,有了什麼結果,結果好壞也不重要,就看你是不是系統的有邏輯的深入的研究了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做科學研究,最重要的目的或者出發點,應該是,瞭解我們自己物理結構和精神世界,瞭解我們周圍的宇宙萬物的構成和演化,還有就是人類和周圍世界的互動作用,所以,只要是潛心研究萬事萬物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應該是值得鼓勵和褒獎的,前提是“潛心”“深入”“心無旁騖”,不能天天想著我要拿更多的基金,更多的績效,更高的職位和權力,更多的獎項,更大的“帽子”,如果你真的在科學研究上做到了極致和深入,我想這些也應該是順理成章的,如果沒有,那說明評價機制還是有問題的,但是作為科研人員第一要務就是:敬業,敬業,敬業。
-
10 # 石門坨之狐
這個問題存在多年,弊端很多,已經引起了決策者的重視。我覺得問題的關鍵是高校教師被原來的政策帶偏了。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重視教書育人,為了晉升職稱忙於各種課題,科學研究不重視實際應用也是為了多發文章。結果是,教師不願意給學生上課,導師帶研究生變成老闆帶廉價助手,科研成果一大堆但轉化率很低,甚至是某些刊物出賣版面賺黑錢,某些黑中介找槍手代寫論文,等等醜陋現像層出不窮,屢禁不止。因此,原來的政策必須徹底改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回覆列表
說的非常對,早就應該改了,因為真有價值的科研論文鳳毛麟角!現在所發表的論文當中,一萬篇論文中有一篇真有價值的也不錯。並且,很多真有價值的科研論文都優先發表到國外了。如果採用西方國家早實行了幾十年的雙向匿名的專家庫審稿制度的話,絕大多數的垃圾論文就會原形畢露,沒有辦法濫竽充數了。不求人、不送禮、不當官是很難得到課題,並在學術雜誌社發表論文的。雙向匿名的專家庫審稿制度是最科學的。審稿專家不能太少,如果太少了,很容易被公關,導致學術腐敗。需要遴選一個20萬人的專家庫。大家想一想,兩篇論文、或兩篇小說、或兩首詩歌放在一起,即使一箇中小學老師也能判斷哪個好!哪個壞!現在的學術雜誌、文學雜誌的編輯們權力太大了,他們太腐敗了,藏汙納垢。
自然科學還有極少量真有價值的科研論文,社會科學幾乎一篇都沒有。因為西方到古希臘羅馬時代、中國到諸子百家時代,哲學社會科學最核心的道理都已經說完了。“大道至簡,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就是這個意思。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很簡單,但是很難做到。進職稱對論文數量作出的規定,太荒唐了。諸子百家的著作加到一起,也不過幾萬字;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說明白,也不需要多少字。對科研論文提出那麼多的數量,那就是逼著人弄虛作假,逼著人不務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