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溫伯陵的煙火人間

    人類世界進入工業化,真的是徹底告別矇昧的一件大事。

    16世紀左右,神聖的羅馬帝國早已成為過往雲煙,歐洲如碎玻璃一般,被肢解為一個又一個的小國。

    破碎的歐洲、慘淡的農業、黑死病、三十年戰爭,導致這片大陸上的人民一片蕭條。而路上商路也被橫亙在中亞的帝國阻隔,歐洲只能把目光轉向萬里海洋。

    1492—150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的支援下,進行了4次大航海冒險活動。

    哥倫布的航海冒險,不僅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還在世界很多國家轉了一圈。

    由此,工業革命的大幕緩緩拉開。

    既然世界上還有這麼大的地方,陸地貿易又被波斯等過阻撓,那就不如開拓海上貿易。

    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先後成為世界上的海上霸主。北美、南美全部成為歐洲各國的後花園。

    直到今天,西班牙語在巴西等地還是主流語言。

    他們從世界其他落後地方掠奪資源、生產資料,用微小的代價換取巨大的利潤。

    這就是資本主義世界的原始積累階段。

    1652—1784年,為了爭奪海上貿易的主導權以及殖民地,英國4次挑起對“海上馬車伕”荷蘭的戰爭、以及針對法國的“七年戰爭”。

    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勝敗。

    1763年,英國擊敗法國;

    1784年,英國徹底擊敗荷蘭。從此英國成為世界海上霸主,將北美、印度、非洲一部全部收入囊中,並且構建了世界金融霸權。

    海洋在手,天下我有。

    各地的奴隸、金屬、香料、木材等資源,源源不斷的湧入英國,加工為成品後在傾銷到殖民地。透過這一套運作方式,英國賺取了鉅額的利潤。

    快節奏的生產、鉅額的利潤,逼著英國資產階級進行革新、改造。

    1764年,珍妮紡織機被改造完成;

    1769年,瓦特改良蒸汽機;

    1807年,史蒂芬孫發明火車。

    一系列的生產工具被髮明出來,使得生產更加方便、工業產品更佳精美、運送貨物也更加迅速。

    物美價廉的貨物,被傾銷到殖民地賺取的高額利潤,又進一步的反哺了英國的工業生產、城市建設、工人生活。

    從此工業生產在英國佔據主流地位,衣食住行全都離不開工廠、工業、商業、殖民地。

    1840年,英國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

    英國開始工業革命後,先進的技術、政治理念、熟練工人很快傳播到海峽另一邊的法國。

    但這時候的法國,還是小農經濟佔主導。

    1792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在革命中拿破崙崛起,他在1899年發動政變,掌握了法國的大權。

    從此,法國工業革命開始起步。

    大辦學校以培養人才;

    大改制度以釋放生產力;

    大開商路以積蓄財富;

    大練新軍以鞏固國防;

    從此,王國制度下的奴隸全部成為自由人、被貴族壓制的資產階級成為國家中堅、貧窮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大批文盲成為知識分子。

    法國離英國最近,獲取技術最為方便。經過拿破崙的一番改革,法國蒸蒸日上,很快成為歐洲第二強。

    德國的工業革命起步較晚。

    在英國、法國蒸蒸日上的時候,德國還在分裂中不可自拔。

    1871年,普法戰爭以普魯士的勝利而結束。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稱德意志帝國皇帝,與宰相裨斯麥攜手共同建設民主富強的德意志帝國。

    在普魯士建國時流傳下來的軍工貴族,成為“容克貴族”。

    他們佔據德國肥美的土地、政府的職位、軍隊的軍權,支撐起德國的一片天。

    皇帝、宰相、容克貴族大力從外國招聘人才,組建專業學術機構,養成學習、研究科學技術的氣氛。

    正是靠著先進的技術、專業的理論、濃厚的氛圍,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一騎絕塵。

    強大的君權、廉潔精幹的政府、精湛的科學技術,帶動德國的工業革命成功完成。

    1900年,以德國為主力的“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先寫到這裡吧。

    有人看的話,再接著寫蘇聯、日本、中國。

  • 2 # 春先生的世界

    各國經濟是以資本主義自由經濟開始,進入工業化付出了不少代價,表現在:

    一是以追求利潤作為驅動,在工業化初期,不免導致對資源的過度開採使用和造成環境的破壞。二是以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為主導,帶來人口的販賣、殖民地的剝奪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三是工業化革命有成功也有失敗,後發的工業化國家進入工業化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要面對比你先進科技的工業化國家產品的競爭,像前蘇聯使用國家機器,強行發展重工業,經濟發展畸形,導致最後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出生人口會跌破1000萬嗎?單身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結婚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