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走出風來

    筆名這玩意兒,好玩又體現個性。大概相當於文人,姑且稱之為文人吧,文人們行走江湖的字號。跟唱戲的取個藝名一回事,藝名取的好又能體現個性又能容易記住,比如麒麟童,叫天兒,小蘑菇等。再者,有些本名實在太通俗,至少作家們嫌棄自己本名俗。比如賈平娃,童富貴,萬家寶,熊耀華,郭開貞,李堯棠,管謨業,,,感覺都是你我之輩的吃貨好友,哪還有一點兒高大上的神秘感?!

  • 2 # 流觴淺酌月

    關於筆名其實由來已久,使用初衷在各時期也不一樣。

    最初使用筆名原因很簡單,就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姓甚名誰。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這個問題得追溯到明清兩朝,尤其明朝時期寫小說在文人看來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事情,凡是考取功名的人是不屑於去做這些的。只有名落孫山或者無緣參加考試的“落魄文人”才會去幹。比如說《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迄今為止好像沒人知道真實姓名。

    到了民國之後,由於政治環境比較複雜,各黨派、軍閥割據。作者們的文章裡也多了“抨擊”、“指責”的意思。為了避免被迫害,只好使用筆名。比如魯迅,原名周樹人,他使用過的筆名應該不下百個了....

    當代作家使用筆名這個原因就像你取網名一樣,就是為了“好聽”,或者是自己名字、作品的“衍生”。僅此而已……

  • 3 # 日慕鄉關

    用筆名原因很多,不同時期有不同情況,主要有如下幾種:

    (1)顧忌名譽,不願意真人露臉。例如明清兩代,小說不登大雅之堂,小說作者大多不願意以真面目示人。“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即為一例,時至今日大家依然費盡心機猜測他到底是誰。

    (2)局勢險惡,明哲保身。五四運動以後,媒體日趨發達,各種針砭時弊,抨擊對手的戰鬥檄文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但是由於鬥爭激烈,局勢險惡,作者也怕別人打擊報復,筆名就成了一種隱藏的手段,例如戰鬥檄文中的戰鬥機魯迅,就有一百多個筆名,這個馬甲不行,換個馬甲繼續罵你!

    (3)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有些人由於身份特殊,不願意過於高調,所以採用筆名這種方式來發表文章,既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也避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煩,例如著名網路小說“侯衛東官場筆記”大賣特賣,但其作者是重慶市一名公務員,不願意以真名示人,就以筆名“小橋老樹”示人。

    (4)集體稱呼。有些文章或者著作本身就是由一個團隊創作完成,但對外只能用一個身份,就杜撰一個筆名來發表,這個筆名並非專指某個人,而是集體的代稱,例如:肖竹,梁效等等。

    (5)提升格調。有些作者對自身名字不太滿意,認為好的筆名能夠提升影響力,還能夠突出自己著作領域特色,甚至覺得自己取的筆名才能真實凸顯自己的性格才能,所以就用筆名來代替真實姓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整形,有什麼方法能縮小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