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雜家說事

    現代跳水競技運動出現於二十世紀出,1900年第二屆奧運會被認為是競技跳水真正出現的時候。1972年,蘇聯運動員把壓水花的技巧運用到了跳水比賽過程中,這時候這個壓水花的技能才真正走入大眾的視野。這裡就來說為什麼講究壓水花,水花壓的好,說明運動員入水的那一刻非常迅速,身體與水面保持了很好的垂直角度,以至於在身體和水面交替的時候,不會濺出大量水花。有一段時間,壓水花,成了評委打分考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某種程度上壓水花成為了一次跳水過程是否完美的重要標準,而忽視了跳水動作在入水前的技巧展示。以至於,以往在一些國際比賽上,過於重視壓水花,而忽略了運動員在入水前的動作。

    我等吃瓜群眾在這些年來看跳水比賽,聽的最多的也是某某某入水,水花不錯,非常漂亮。久而久之就完全被帶偏了,其實最重要的是在入水前那一套轉體動作。可因為入水前的動作轉瞬即逝,我等的注意力就完全放到壓水花上了。

    於是就有了這個為什麼講究壓水花了。

  • 2 # 穿插游擊隊

    說起跳水,我們華人的反應都是:獎牌都拿來吧你!2020東京奧運會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在跳水專案上獲得了“3金1銀”,而且幾個冠軍竟然是十幾歲00後的小妹妹。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跳水隊獲得8個專案中的7枚金牌和1枚銀牌。截至里約奧運會,中國跳水隊一共在奧運會上奪得了40枚金牌,成為奧運會中的金牌主力。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跳水專案的“1金1銀1銅”,到今天的“金牌大戶”和中國跳水“夢之隊”,中國跳水隊一直在追求“比下餃子水花還小”的極致表現。

    1984年8月10日,美國洛杉磯,跳水女子十米臺,周繼紅為中國贏得第一枚奧運會跳水金牌 / Joe McNally / ABC / 視覺中國

    其實不管是跳水運動員還是觀眾,都十分在意跳水比賽中的“水花”。裁判將此作為評分標準之一,運動員的實力也需要透過水花大小來證明。為什麼競技跳水中需要“壓水花”?人類搞了個如此正式的比賽,難道僅僅是為了比水花大小?

    壓水花,本來是個“騷操作”

    一開始,跳水還不能稱之為運動,僅僅是一群體操運動員用來“炫技”的表演。19世紀中晚期,當時德國和瑞典的體操運動員把他們的訓練裝置搬到海灘上,從上往下跳,在水上表演雜技。在此之前,跳水連技巧都不需要,像生猛大爺喜歡冬泳一樣,純粹是個愛好。只要你不恐高,眼睛一閉向前跳就行。

    2020年4月12日,哈爾濱,在松花江邊,常年在此冬泳的市民搭起一米多高的臺子,迎著夕陽跳水,姿勢頗似“瑞典燕子” / 視覺中國

    1898年,瑞典跳水運動員在倫敦舉辦的一系列花式跳水展覽相當火爆,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來到倫敦的海格特泳池圍觀。很快,玩兒跳水的人多了,就有了門檻。這項運動開始正規化,並於1904年正式成為奧運會專案。

    1920年9月7日,比利時,1920安特衛普奧運會,年僅13歲的美國跳水運動員埃琳·裡金比賽瞬間 / 視覺中國

    很長一段時間內,跳水比賽主要關注點還在於誰的難度係數更高,所以在從前奧運會的古早影片中,所有跳水運動員入水的動靜之大,今天的觀眾看了都得直撇嘴。直到20世紀70年代,蘇聯運動員像空降遊戲的高階玩家,在比賽中展示了一把江湖罕見的絕活兒:壓水花。這個操作直接讓在場的所有人感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好像壓水花讓跳水一下子“高階”起來了。蘇聯運動員隨即成為跳水界的“內卷帶頭人”,所有運動員salute的物件。於是各國選手都跟著“卷”起來了,把“壓水花”作為一門必須修煉的功課和跳水標準。今天的跳水評分以10分為滿分,並綜合起跑、起跳、空中動作、入水4個部分的表現進行打分。在入水階段,如果頭部、手臂和身體沒有在一條直線上、雙腳沒有併攏、腳尖沒有繃直等,都會成為扣分項,甚至直接導致0分的局面。而入水時水花的大小,很大程度就是由動作的標準程度決定的。優秀的跳水運動員,比如獲得2020東京奧運會跳水女子雙人3米板冠軍的施廷懋和王涵,入水時不會出現“水花四濺”的情況,僅在圍繞著身體的小範圍內形成了水花。

    2021年8月1日,日本,東京奧運會跳水女子單人三米板決賽,中國選手施廷懋以383.50分奪得冠軍。圖為施廷懋在比賽中 / 杜洋(攝影部)/中新社/視覺中國

    水花壓的好,說明運動員入水的時候足夠迅速,而且身體與水面的角度十分垂直,以至於水花都還沒來得及濺出來,就被壓回去了。為了達到這種境界,運動員需要付出的努力便會加倍。但這背後的辛苦,運動員卻很少在公開場合談起。為了壓水花,運動員受了太多苦

    前面提到過,水花足夠小的前提,是入水動作要足夠標準,但外行只看到結果,裁判考量的維度則更為複雜和嚴格,連入水產生的飛濺都要分為三個階段來看。跳水運動員們為了“悄無聲息”地入水,並更好地控制飛濺,還真想出了辦法,不過也為此付出了身體上的代價。

    2021年8月2日,東京奧運會跳水男子個人3米板預賽中,中國選手王宗源跳水抓拍圖 Oli SCARFF / AFP / 視覺中國

    跳水奧運冠軍、前國家隊跳水運動員秦凱8月2日在快手“大話奧運”放映廳內,聊到壓水花的“秘訣”時,提到把手掌向上翻,在頭頂上交疊在一起,給身體開啟一個“水道”,入水時水花就會小一些。

    快手

    #上快手看奧運 中國跳水夢之隊神奇的水花消失術是怎麼煉成的?入水手掌的動作居然有這麼多講究?聽奧運冠軍秦凱在#大話奧運 揭曉答案!

    影片號

    這其實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跳水運動廣泛採用的一種技術叫“翻掌入水”技術,其原理就是減少身體觸碰到水面時單位面積承受的壓力,把整個身體的重量集中在手掌大小的面積中。“翻掌入水”要求在入水的一瞬間將手掌上翻轉一定的角度把水面“推開”,並使身體與水面的角度無限接近90°。也就是說,運動員要把自己變成“紙片人”垂直降落,在水裡撥開一個縫鑽進去。

    2012年7月29日,倫敦奧運會女子跳水雙人3米板,何姿、吳敏霞在比賽中 / 視覺中國

    雖然秦凱三兩句話就概括了“翻掌入水”的要領,但真要練成“水花消失術”,需要經過成千上百次的動作重複和打磨。對“零水花”近乎“變態”的追求,讓運動員們在“和水正面剛”的過程中得了一身“職業病”,脊椎、肩膀、腰部、肘關節、腕關節、耳朵、眼睛......全身上下幾乎沒有一處完全健康的。

    加拿大跳水選手Pamela Ware的右肩上綁滿了繃帶 David Goldman / 視覺中國

    國家體育總局曾經對1982年到2006年的312名跳水運動員進行了病歷分析,發現近三分之一的運動員有頸部受傷的經歷。以10米跳臺跳水運動員為例,他們入水時承受的最大力為身體的16到25倍。在平日的頻繁訓練中,失誤在所難免,不過就算動作再標準,巨大的衝擊力還是會持續損傷頸椎和整個脊椎。另一個對中國120名跳水運動員身體狀況的研究也發現,除了脊椎和腰部病變以外,眼底損傷也是排名靠前的狀況之一。運動員從10米高臺跳下後,巨大的衝擊力不斷作用眼球,可能引起慢性視網膜裂孔或脫離。有時即使從3米板上跳下,水帶來的衝擊力還可能導致視網膜當場脫落。1992年,獲得巴塞羅那奧運會男子跳臺冠軍的孫淑偉, 因視網膜裂孔無緣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很多人也不敢相信,“跳水皇后”郭晶晶只有0.2的視力。

    2008年8月10日,北京奧運會,郭晶晶和吳敏霞獲得女子雙人3米板金牌 Al Bello / Getty Images / 視覺中國

    隨著各國跳水運動員技術不斷精進,在同樣的難度係數下,起跳和空中翻轉階段已經很少有人“掉鏈子”,水花大小在國際大賽中變得越來越關鍵。所以即使帶著傷,跳水運動員們也得咬牙“卷”下去。我們為縱身一躍的精彩瞬間歡欣鼓舞,也更渴望瞭解運動員的幕後故事。關於跳水,能聊的還有很多。

    跳水,值得看,更值得聊

    奧運期間,社交媒體簡直被我們“跳水“夢之隊“複製貼上”的名場面刷屏了:“從側面看就是一個人啊!”“水花在哪?”“絕了!”大家都很好奇,完全同步和零水花,中國隊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昨天,主持人王為念、演員閆學晶等和秦凱相聚快手“大話奧運”,分享自己的跳水和訓練經歷。對於一位職業跳水運動員來說,秦凱水花一壓就是20多年。他從8歲開始練習跳水,自稱算是職業生涯比較長的。對於很多運動員而言,30歲出頭已經是老將,比如今年攬下女子3米板亞軍的王涵。演員閆學晶很感慨:郭晶晶和吳敏霞都是30多歲退役,吳敏霞說“三十多歲已經突破了自己的極限”。當年伏明霞退役的時候才22歲,所以這個職業的職業生涯實際上很短,特別特別辛苦。看到這兒,彈幕都刷起了“了不起”、“辛苦了”、“太厲害了”。

    透過快手“放映廳”功能,你能和奧運冠軍、來自全國各地誌同道合的體育發燒友等聚集在一起邊聊邊回顧賽事,不但能打字聊、送禮物,還能舉手“大膽開麥”,討論比賽亮點和自己喜愛的運動員。自2020東京奧運會開始,快手放映廳的新觀賽體驗受到了老鐵的喜愛,單日開播最高達20萬場。邊聊邊看將產品功能與賽事點播做加法,給了觀眾一次觀賽以外的新體驗。更重要的是,開播聊奧運、組隊看奧運還能在直播間領紅包,聊著聊著,花生毛豆小啤酒的錢就輕鬆到手了。其實不光是跳水,在快手看任何奧運專案,幾乎都是這麼有趣。黃健翔就曾加入快手在奧運期間的固定節目“大話奧運”,和大家就跆拳道比賽開聊;在央視網快手直播間,“解說名嘴”韓喬生、奧運冠軍鄒凱等陪大家一同欣賞體操比賽,幫助各位體育迷看懂規則、抓住看點,感受到奧運專案的魅力。除了專業的體育主持和賽事解說員外,董路、鄧亞萍等名將也將輪番上陣,和明星、快手達人一起陪你邊看邊聊。你以為這就是快手奧運內容的全部?格局小了。這裡不但有全部賽事的精彩回顧和陪你聊奧運的大咖,奧運健兒在快手自制節目的獨家迴應、“凡爾賽”發言、破次元壁互動等,你都能第一時間刷到。還有一系列有趣的使用者自制奧運段子、情景劇等“衍生品”,讓你get到全網都在刷的熱梗,擁有多種觀看體驗和選擇。快手平臺內奧運相關作品播放量近230億。與此同時,快手的原創內容也在不斷向其他社交平臺和媒體輸送話題與流量,“快手奧運”相關話題與內容曝光已超出110億,僅社交平臺曝光近100億,熱搜130+。比如拿到楊倩簽名照並自稱“高攀冠軍”的白敬亭,和楊倩在快手自制節目《冠軍來了》語音互動,讓網友一時不知道該羨慕誰。冠軍才拿到手的“新鮮”蹦床隊在快手接受專訪,李雪瑩的領隊竟然才知道自己的隊員談戀愛。談戀愛都沒耽誤拿金牌,這難道就是強者的世界嗎?八十分鐘拿兩塊金牌的游泳小將張雨霏,在快手擁有了一個全網都認證的特別稱呼,“最美雨蝶”。更絕的是,這屆奧運會不但好看,還好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營養美食季#檸檬水抗癌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