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子落
-
2 # 子固言之
第一,表面的原因,就是楊修空有才學而不懂政治,這是古今很多知識分子的通病,要想成大事不能只憑性情,要明大勢,知進退,能屈伸,楊修數次和頂頭大老闆曹操對著幹,可以說是自己作的。
第二,從深層次原因看,這又是社會變遷的結果。漢以來,逐漸形成門閥貴族,大的家族掌握了社會很大的權力,皇帝實際上是和他們分享權力,類似歐洲中世紀的封建領主。這造成社會階層的固化。到了三國時期,曹操崛起,為廣納人才,推出九品中正制,實際就是改革舊制度,但是像楊修這樣的大家族勢力仍然很厲害,連曹操也不得不容忍,這也是楊修作了很長時間才被殺掉的原因。但是作為一代梟雄,曹操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也必須給舊勢力敲打一下。這是楊修之死的深層次原因。
當然,這種大家族的影響曹操也無法解決,是當時時代的產物,一直到唐初,大家族仍然是非常牛逼的力量。
-
3 # 獨釣寒江
不是自己作的難道是別人害他不成。
先是亂吃東西。把曹操的一盒餅乾給吃了。還讓曹操罵不得他。一人一口酥嘛,你自己說的。這是扇主子的臉還讓主子還不了手。看把你能的。
再是瞎指揮。知道主子嫌門太大,難道就不能請示一下,萬一不是呢。就算十拿九穩是這意思,出於尊重領導的角度,請示一下會死嗎?怕自己的雕蟲小技不能為人所知嗎?一句話,嘚瑟。曹操從此內褲都要多穿幾條,生怕被他看得太透了。
最後是滿口胡謅。戰事在即,竟然膽大包天,胡亂散步撤軍的謠言,還美其名曰是丞相之意。有誰當元帥的撤軍不叫撤軍,叫雞肋。那他要是說雞腿呢是不是跑得更快一點。兒戲國家大事,禍國殃民,死不足惜。亂髮軍令只是藉口,真正原因恐怕還是參與奪嫡之爭,給曹植出了很多奇淫技巧的主意。細枝末節上聰明絕頂,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卻短視愚昧。就說殺門吏的事情。曹操讓人去叫曹丕曹植前來見他,但是又派人守住門誰也不讓進。既讓你來又不讓你進,曹丕就很聰明,你讓我來我就來,你不讓我進我就侯著。楊修倒好,直接建議曹植把門吏給宰了。那是曹操的門吏,是主人家的狗。狗不讓你進門見主人,你就殺嗎?你殺的是狗,可冒犯的天威。以順從天威的名義去冒犯天威,那你眼裡到底有沒有天威。此種悖逆之徒,遲早會把曹植教壞了,留他何用。正愁找不到理由殺你呢,你就急著露出脖子了,不砍你實在是天理不容。
楊修就這樣用自己的一系列行為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no zuo no die.那如果你是楊修,你會這麼做呢?
-
4 # 蕭武
也可以這麼說,楊修就是被自己作死了。但他作死的原因並不是揣測領導的心思之類,而是他在曹丕和曹植爭儲之時的表現過於積極。
楊修出自弘農楊氏,從楊震開始,四世三公,而且還都當過太尉。毫不誇張的說,楊修家族和袁紹袁術家族是東漢中後期最著名的兩大家族,門生故吏遍天下。按照當時的社會風氣來說,如果東漢朝廷不出現政治動盪,楊修也當上三公是必然的結果。
袁氏家族因為在反對董卓時袁紹袁術起兵,董卓把留在京城的元氏族人全部殺死,袁氏家族元氣大傷。但袁紹佔據河北,一度是北方最大的政治勢力,曹操經過長期戰爭,才最終滅了袁紹。袁術先佔據南陽,後來又佔據了淮南,並且第一個僭號稱帝,同樣被曹操所消滅。
所以,這種世家大族的政治潛力是非常驚人的,只要給他們足夠的機會,他們可能會爆發出非同尋常的政治能力。而在袁紹袁術被消滅之後,兩大最著名的家族就剩下楊家了,自然會成為曹操的眼中釘。
楊家還有個讓曹操非常忌憚的事情,就是楊修的父親楊彪對漢獻帝非常忠誠。楊彪也曾經擔任過太尉,在董卓挾持漢獻帝遷都長安時,楊彪也不離不棄,跟隨漢獻帝到了關中。之後的李傕郭汜之亂中,楊彪也一直跟隨漢獻帝左右。司馬懿家族中,當時司馬懿的父親跟隨漢獻帝前往關中,而司馬懿的大哥司馬朗則率領族人回到了潁川。
因為楊彪對漢朝特別忠誠,漢獻帝對他也是信任有加。曹操剛把漢獻帝迎接到許都之後,皇帝身邊的近臣中最重要的職位尚書令就是由楊彪擔任的。也正是因為忌憚楊彪可能會幫助漢獻帝對付曹操,曹操才藉故將楊彪罷免,改由他更為信任的荀彧擔任尚書令。這樣,漢獻帝就完全在他的監控之下了。
不過,正如鍾繇是曹魏重臣,但鍾會並沒有表現出對曹魏政權的特別忠誠一樣,楊彪對漢朝的忠誠,楊修卻並沒有對漢朝表現出特別的忠誠,而是一直在曹操的丞相府任職,和司馬懿是丞相府同事,也是比較盡心的。
楊修和司馬懿,曹丕,曹植基本上是同一代人。曹操在赤壁之戰後開始啟用了一大批年齡大約相當於他的子侄輩的人才,司馬懿和楊修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了曹操的丞相府。同一批的還有司馬孚,蔣濟,高柔,王凌這些人。
楊修出身名門,又特別聰明,不免恃才傲物,好出風頭,不甘人下。在曹丕個曹植爭儲的過程中,楊修選擇支援了氣質與自己更為接近的曹植,而而且經常給曹植出主意,讓曹植一度在競爭中處於上風,威脅到曹丕的地位。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政治選擇,在儲位未定之際就選邊站隊,把自己的政治前程與一個實際上沒有多少政治能力的人捆綁在一起。這就是政治賭博,如果自己的主子成功,當然可以飛黃騰達,如果失敗,那就完全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曹植一方以楊修和丁儀兄弟為謀主,曹丕則以吳質為謀主。但是,絕大多數人再這個問題上的選擇都是保持中立,不偏不倚,避免過早的與尚未確定為繼承人的人捆綁在一起。這種選擇顯然是非常聰明的,也是非常持重的。
老一輩中,曹丕曾經向賈詡求教,而賈詡給他的建議也非常簡單,不違子道,如此而已。也就是說,讓曹丕不要過早的表現出要成為君主的野心,把兒子應該做的事做好就可以了,不需要動歪腦筋。
年輕一輩中,司馬懿也沒有選擇支援誰,基本上保持中立。一直到曹操已經確定以曹丕為繼承人之後,司馬懿也是以奉曹操之命的姿態成為曹丕的屬官。當然,在曹丕勝出之後,吳質作為謀主,功勞很大,也成為曹丕的紅人,前程看好。後來,司馬懿就和吳質聯姻,為司馬師娶了吳質的女兒為妻。
相比之下,楊修就顯得過於輕浮了。在曹植與曹丕爭儲的時候,他就耍小聰明,給曹植出主意。但那些主意都是非常短淺的,只能幫助曹植在個別問題上佔得先機,卻不能讓曹操認可曹植的人品和政治潛力。和賈詡給曹丕的建議相比,楊修給曹植出的那些主意簡直就是小兒科,跟小孩過家家佔點便宜差不多。
曹操確定放棄曹植之後,當然就要為曹丕將來接班培植基本班底。這其中,曹真,夏侯尚,司馬懿都是曹操為曹丕選定的接班班底。相應的,曹植也是兒子,而且是曹操很欣賞很喜歡的兒子,他也要對曹植有妥善的安排,既要讓他將來不會威脅到曹丕接班,又要讓他不至於被曹丕殺死。
而要達到這個效果,最基本的就是要解散曹植賴以爭儲的基本班底,讓曹植喪失威脅曹丕接班後曹魏的政治穩定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要保證曹植沒有能力造反,像袁紹的幾個兒子那樣,各自都有各自的班底,最後只能是相互分裂,打內戰。
在曹植的基本班底中,最具備這個潛力的,無疑就是楊修。楊修支援曹植,就意味著他身後的弘農楊氏也可能會選擇支援曹植。曹植又放蕩不羈,如果將來楊修私下串聯,鼓動曹植起兵反抗曹丕,曹魏就可能會出現和袁紹身後一樣的情況。
其實曹操也沒有直接殺楊修,畢竟楊氏家族名聲很大,楊修又有時名,是不好輕易直接動手的。所以,曹操先讓楊修繼續在丞相府為自己做事,希望楊修能收斂一點,學會夾起尾巴做人,也好將來把他的聰明才智貢獻給曹魏。飯楊修卻舊習不改,依舊耍小聰明,絲毫沒有從儲位之爭中吸取教訓。
曹操攻佔漢中之後,司馬懿勸曹操接著進兵益州,消滅劉備。而曹操在失去漢中之後,正在和劉備相持,想奪回漢中,劉備分兵據守,曹操進退兩難之際,楊修沒有給曹操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卻揣摩曹操的意圖,結果被曹操藉口擾亂軍心殺死。
楊修死後,弘農楊氏缺乏更為合適的人選,從此就走向了衰落。
-
5 # 飛天琴羅
我發現某些回答的質量真的很搞笑,都是按照《演義》裡面,再家以修飾就拿出來作答,質量爛得狠。
首先這個問題是按照《演義》回答的話,楊修,肯定是個情商低,不懂官場的楞頭青。完全可以按照其他回答來理解。
正史上的楊修是怎麼樣的呢?等我一一為你們詳解。楊修,字德祖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太尉楊彪之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
楊修為人恭敬,學問淵博,極聰慧,建安年間(196-220)被推選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後改人丞相府倉曹屬主簿 。史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
很多人都說,楊修自作聰明。死於猜測上司的心理,不懂為官之道??這個邏輯是很弱智的,楊修家底極厚,四世太尉,的世家。與東漢末年的袁氏世家並駕齊驅,聲名顯赫。《後漢書·楊震列傳》中評論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為東京名族”。“太尉”在漢代是管理全國軍政的要員,從楊修的高祖到他的父親,出了四個太尉,很厲害!那麼,這麼厲害的官宦世家對於後代的教育和培養不可能僅僅侷限於知識的傳授,一定會傳授很多為人和為官的規則。楊修如此聰明,從小耳濡目染,長輩言傳身教,要說他不懂得官場的規矩,要說他世事不洞明、人情不練達,顯然是不可能的
換句話而言,如果楊修都不懂為官之道的話,還有誰懂得為官之道??雞肋根本就是《演義》虛構的。包括“一人一口酥”。史官會把這些雞毛蒜皮的事都記載下來?動動你們的腦子想想吧?別多看《演義》了,你們作為歷史達人,要回答的是接近歷史的乾貨,而不是耍嘴皮子的水貨。
言歸正傳:
皇族內鬥是確實存在的,當時曹植智囊團還是極其強大,有一位四世太尉,有一個當世才子,有崔炎這樣的岳父,士族裡面,曹植得到眾多的支援。
而丁儀何人?丁儀的父親丁衝與曹操交好,曾為曹操立下大功,曹操也一直很感激丁衝。丁儀在當時是才學美盛之士,丁衝死後,曹操打算把自己的愛女嫁給丁儀,於是就和當時還擔任五官中郎將的長子曹丕商量這件事,沒想到曹丕卻並不看好這樁婚事,說:"女人對於男人的容貌還是比較重視的,丁儀雖然很有才華,可是他的眼睛太小,我實在是擔心您的愛女不會喜歡他,我覺得不如嫁給伏波將軍夏侯惇的兒子夏侯懋,這樣親上加親更合適。"曹操同意了這個意見。把清河公主嫁給了夏侯懋。
後來曹操任命丁儀為西曹掾,一番談話之後,曹操更加欣賞丁儀出眾的才能,嘆息說:"丁儀的確是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就算是兩隻眼睛都瞎了,我也要把女兒嫁給他,何況只是眼睛有點小,唉,都是曹丕壞了我女兒的婚姻大事呀!"
楊修在初任丞相主簿時,應該說還是比較為曹操所信任的,《三國志》《曹植傳》雲:“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又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觀這兩段,說明兩個問題,一,楊修才華出眾,所以才會為曹操任以“總知外內”的主薄一職,而且“事皆稱意”,這樣來說,曹操在這個時候應該是對他比較看重而且是信任的,不然,不會把這個職位交給他。二,由“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一句可見,當時連魏太子曹丕也要巴結他,而其中的“並”“爭”二字,又說明有很多人在巴結他,非是太子一人,可以想見他當時地位之重要。反過來說,這個又可以證明楊修這個時候應該深得曹操信任和倚重的府吏,而且關係比較密切,不然無由出現“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的情況。
換句話而言,楊修在當主簿的時候,是沒有加入皇族內部的鬥爭,楊修得曹操的重用,只是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楊修選擇了和自己文采相符合的曹植,而丁儀也因為曹丕說他眼睛不行,而導致失去了曹操這樣的岳父,也懷恨在心。
《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中說到:“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修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曹植很有才學,而且又有丁儀、丁廙、楊修等左膀右臂輔佐,曹操猶豫了很久,幾次想立曹植為太子。
在楊修和丁儀的輔助下,曹植在立儲的鬥爭裡面,曾經獲得上風。但是畢竟文學,與政治實在差很遠。相比於曹植智囊團的鋒芒畢露,曹丕智囊團的老謀深算。
曹丕的智囊是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晉書》雲這四人在曹丕身邊號稱為四友,這四人中,司馬懿、陳群的政治才能以及謀略應該說公認是漢魏謀士和大臣中的上上之選,吳質心計深沉,文才也佳,朱鑠事無記載,不過他的官位是中領軍,相當於現在的政委一職,應該也不會是個好相與的角色。而曹植的智囊清一色的是文士,沒有什麼政治和軍事經驗,遠不如司馬懿、陳群、吳質之流的老謀深算,這樣在鬥爭中自然就差了一截。《三國志》《曹植傳》裴注中就有號稱“有才策”的楊修和當時僅是朝歌長的吳質在鬥智中敗下陣去的記載,而且因此直接導致了曹操對曹植為人的懷疑:“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與丁儀兄弟,皆欲以植為嗣。太子患之,以車載廢簏,內朝歌長吳質與謀。修以白太祖,未及推驗。太子懼,告質,質曰:“何患?明日復以簏受絹車內以惑之,修必復重白,重白必推,而無驗,則彼受罪矣。”世子從之,修果白,而無人,太祖由是疑焉”,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吳質可謂知己知彼矣,楊修空負才名,可惜不及吳質的老謀深算,所思所行被其料中,因而反被暗算了一把,還連帶了主子曹植受疑,真是有苦說不出。其餘如解曹操在新建的園門中加“活”字為嫌闊,曹操寫“一合酥”解為一人一口酥,解蔡邕題邯鄲淳撰的曹娥碑“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為“絕妙好辤(辭)”等等
曹植的狂傲的性格導致,曹植在曹操心中地位逐步下降。“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曹植開始逐漸失寵。這個時候又出了一件大事,就是曹植在魏國的都城鄴城賓士於弛道中。弛道,是曹操做為魏王的專用道路,曹植這樣做,可以說已經以魏王自居了,所以曹操大怒,結果是“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
至於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曹操賬下謀士賈詡的一句話;《三國志》《賈詡》傳說:“是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文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詡曰:“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文帝從之,深自砥礪。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大概的意思,就是曹操詢問賈詡,關於儲君的事件,賈詡忽悠過去。而曹操把所以人都叫出去,單獨問賈詡,立儲的事情,賈詡回答:我想起了袁紹和袁尚父子。暗語的意思就是袁紹雖然強,但是因為立儲君,立次不立長,導致了家都沒了。
《軍事聯盟》有個先後順序搞錯的了,就是楊修死之前,儲君已經確立了是曹丕繼承大統。還怎麼來什麼雞肋後面有意淫那麼多的後續事件?這是不可能的、
《三國志》關於楊修得死是怎樣記載?“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其實罪名和岳飛的“莫須有”很像的。如果因為楊修是袁術的外甥而要殺楊修?但是想想當年殺過曹操兒子曹昂,和大將典韋的張繡,一直在曹操賬下活得好好的。罵曹操,罵得狗血淋頭的陳琳也得以重用,所以曹操不是一個心胸險隘之人,是大才,是英雄。
到底是什麼理由導致楊修一定得死?因為楊修是四世太尉的家族,而曹植和曹彰一直都交好。既然已經確立了儲君為曹丕了。曹植的智囊團,就必須清除,以免發生當年袁譚和袁尚的悲劇。為了是內部集團安穩,楊修作為士族的影響力太大了。在已經確立儲君的前提下,還不懂得立刻跪舔儲君而與曹植依舊有聯絡,這就是楊修必須死的原因。
-
6 # 匪宜有所思
先不說楊修之死,有個典故叫三歲小兒,持金過市,意思是說三歲小孩子獨自抱著黃金行走在鬧市之中,可以想像有多危險。這句話告訴人們的是什麼呢,平衡匹配,小孩為什麼危險,因為的財富與戰鬥力不匹配,試想下喬峰拿著黃金過市會有人搶嗎,或者小孩拿著一朵不值錢的花會有人搶嗎?楊修之死在於他聰明,但是沒有生殺大權,曹操也聰明,但曹操文武雙全,亂世之中,鋒芒畢露的話很容易召開殺身之禍,同樣是聰明人,司馬懿卻懂得把黃金藏起來,等自己強大了在擺出來,而楊修呢,如同小兒持金,遲早有殺身之禍。
-
7 # 權謀家
楊修所謂的聰明只是小聰明。精通三國的人都會知道楊修的死,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他猜透領導的心思,並公佈出來。任何一個領導都有自己的神秘感,都不願把自己的內心,讓別人掌控,這樣內心會有極大的不安全感,而楊修恰恰把,曹操的心裡公佈出來,讓大家都知道曹操是怎麼想的,讓曹操特別的反感。
其次是楊修參與曹植的奪嫡行為。曹操在曹植和曹丕之間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不斷的給他們兩個進行素質考察,但是楊修幫助曹植作弊。這讓曹操對曹植的考察出現了判斷錯誤,所以說就特別痛恨楊修的參與。這是干涉軍國大事。
最後就是楊修這種張揚的性格,得罪了很多人。任何人他都看不起,因為自己聰明嘛,所以說,也遭眾人所嫉妒。在楊修被處死的時候,一個替他求情的都沒有。大家其實都討厭這種自以為聰明的人,會把聰明外露的人。你的存在貶低了大家的智商。
所以說楊修的事也是自己找的。真正的聰明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
-
8 # 玉笙寒390
“老闆,我冤枉啊!”楊修看到曹操一臉陰冷,與往日不同,但他還是不相信曹操會真的殺他!
“老闆,饒了楊秘書吧!”夏侯惇等文武百官一起跪求曹操!
曹操就像老貓戲老鼠一樣看著楊秀,一臉奸笑,好不得意:“楊秘書,你知罪嗎?”
“知罪!”楊修看著曹操的滿臉夾帶冷霜的假笑,不由得打個冷戰:今日真的要命休也!但不甘心,臨死嘴不饒人:“我有罪,但罪不該死!”
曹操緊皺眉頭,心想:小樣!你還以為我真的整不死你!但看到滿堂跪著為楊修求情的文武百官,曹操知道自己不玩點奸,還不好收場!不然,忍受楊修數年,博得的愛才名聲,就要全毀!我曹操人稱奸雄,可不能做虧本買賣!
乾咳幾聲!曹操故作鎮靜,開始慢條斯理問起楊修:
“楊秘書!我來問你,私盜國庫財物,該當何罪!”
楊修轉動小眼睛,隨口答道:“死罪!”
曹操笑笑,很滿意,又問:“擅自冒充老闆下令,該當何罪?”
楊修有點緩過氣來,覺得考法律,不過小菜一碟,都是自己寫的!頭一揚,高聲:“死罪!”
曹操捋了一下鬍鬚,不住點頭:“答得好!那教唆人殺人,該當何罪?”
“死罪!”
“私傳軍令,該當何罪?”
“死罪!”
曹操啪的一拍文案,大聲喝道:“大膽楊修,你知罪嗎?一,你冒充我下令修改園門尺寸;二你偷吃貢品;三你教唆皇子刺殺守城士卒;四你擅傳撤退命令,蠱惑軍心!四罪並罰,當斬不當斬?”
楊修這才回過神來,嚇得臉上直冒冷汗:“老闆,誤會啊!改門尺寸,是根據您在門上寫個‘活’字,我理解為‘闊’,即門太寬!吃桃酥,是因為你在紙條上寫‘一合酥’,即一人一口;曹植殺看門士卒,是貫徹老闆命令高於一切;今夜猜測明日撤退,是,是因你的口令是‘雞肋’!”
楊修被斬!是年虛歲四十五!
回覆列表
楊修之死告誡世人:不作不死!
楊修有才,應當毋庸置疑!但是如何發揮才能,楊修實在存有太多值得推敲的地方。三國演義,屍橫遍野,不乏讀書人與謀士的悲慘遭遇,但是楊修似乎死得並不偉大,仍為後人喋喋不休,實在是楊修之死,頗有玩味,值得深思!
持才自傲,此乃古代知識分子的臭毛病!在楊修身上表現極為明顯,也極易引起領導厭之!曹操在園門上寫個“活”字,他就認定嫌門太闊,自作主張,吩咐匠人改小尺寸;看見曹操在貢品上寫“一合酥”,便擅自帶領下人一人一口食之!一副吃定領導心事的傲慢嘴臉,誰看誰膩,何況是多疑自滿的曹操!要知道,才華是拿來做事的,絕不可以用來逞能!比如鋼刀是用來殺敵的,你卻將之用來互比刀鋒,刀快的意義就有害無益,所有刀都遍體鱗傷!讀書是為了明理,懂得道理,濟世濟人,而持才自傲,恰恰是把書讀反了,把讀書變成傷人害自的玩意,不如不讀!
聰明反被聰明誤!這也是讀書人經常按耐不住而易犯的低階錯誤!發現領導錯誤,以及領導心事,比懷抱美女還興奮,不說出來會被憋死!其實,真正讀書人含而不露,蓄而不發,不見鬼子不掛弦!大多一瓶不滿半瓶逛蕩的讀書人,嘴巴比站街女褲腰帶還松,興奮了啥都往外噴!曹操裝夢殺人,楊修非要點破不可;類似這種耍小聰明,揭操之短的事,楊修沒少幹過,你讓自以為飽讀詩書的曹老闆,情以何堪!
越位參事,犯了大忌!知識分子常常不拘小節,放蕩形骸,利於文學創作,但絕對是職場毒藥!身為“第一秘”的楊修自持“曠世奇才”,到處指點江山,隨意發揮,不留心進入曹老闆的禁區:參與接班人選拔,且有作弊嫌疑!他幫曹植猜題,答卷,甚至製造輿論,混淆視聽!曹老闆知曉,非常惱怒,新帳老帳一起算,頓起殺心,以絕後患!楊修年僅四十五,帶著一肚學問,稀裡糊塗被斬了!楊修之死,告訴天下讀書人,你有多少才華,跟你現處位置與角色,未必關聯!你想施展才能,前提是幹好本職工作,不要擅自越位,不能自己根據自己才能,自己提拔自己,不然會像楊修,死得更快!
儒家思想,讀書人要達濟天下,獨善其身!如何讀書,本身就是門學問是門藝術,不是以為抱著書就讀,真的就會開卷有益!如果動機與手法有誤,讀書不僅無益,甚至有害。故才有“會讀書,讀好書”之說!楊修之死,教訓頗多!都讀到博士後,卻死得輕如鴻毛!讀書本為做事,而非與人比才;讀書實為修身養性,當避無端惹禍!讀書人,真的應當好好從楊修身上汲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