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緣歇念
-
2 # 步步為贏OnlyWin
節目裡說28歲這個數字可能是找到了哪篇論文,把結論照搬上來的,也沒管是哪個年代,也沒管統計人群是哪個社會階級。這個數字是從一個小範圍樣本統計出來的,直接用來代表整個中國古代可能有點不嚴謹,不過作為中醫節目也不用太認真啦。
據我個人不靠譜猜測,這個28歲可能來自一篇秦漢時期的研究,唐宋時期平均壽命大概在三十歲以上,明清時期應該更高。
當然不管具體數字是多少,都不代表人們到了這個歲數就會死。古代非自然死亡的機率太大,比如說疾病,戰亂,女性分娩等等。長壽的人還是有的,但年輕人死的也很多,一平均就沒多少了。
當今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平均壽命也不過是四五十歲,但這不代表這些國家沒有老人,活到七八十歲的大有人在,只是年輕人非正常死亡的太多。尤其是近幾十年艾滋病的出現,死的全是年輕人,大大拉低了很多國家的平均壽命。
ps:有人提到了兒童死亡率,其實兒童死亡率的影響不大,因為很多時候夭折的兒童不會在歷史上留下痕跡。被兒童死亡率搞亂的是石器時代的平均壽命,有人算出來是十幾歲,因為他們採用的方法是統計如今依然生活在石器時代的民族,可以把所有的男女老少都算進去。這會給人一種錯覺,覺得原始社會的生活質量比文明社會低,其實真的未必。
中醫應當沒有什麼黃金時代,中醫水平應該一直未超過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的水平,而後世中醫也就是在這兩部書中不斷的探索和發現,及拓展,從未超過因為它是真理,真理是不能因時間空間和各種因素而改變的,所以再高的水平也不可能超過真理,中醫一直沒變,只是我們變了,環境變了,上古之人僅用祝由之術就可治好病,而中古時期用針灸既可,後來之人得用毒藥,而現代更是針藥並施。說明我們變了環境變了。至於壽命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都不是任何醫學能左右的,影響它的因素多如牛毛,比如交通,資訊,科學,生活,戰爭,自然,情緒,糧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