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電影審片官

    鄉愁,是一種病。

    英文叫homesick。

    對很多人來說,返鄉探親,主要也是為了消解鄉愁、治病療傷。

    說到深入骨髓的鄉愁,可少不了這部2015年的影片——

    《布魯克林》

    主人公是一個愛爾蘭的小鎮姑娘。

    為了尋找更美好的生活,她背井離鄉,遠赴紐約布魯克林

    從此,永恆的掙扎,便種進了她的內心。

    紐約,意味著更廣闊的工作前景,更自由的社會氛圍。

    故鄉雖小,卻住著她年邁的母親,承載著她童年的一切。

    她必須做出選擇。

    要麼選擇愧疚,要麼,選擇不甘。

    是不是和那些外出務工的中國青年,一樣一樣的?

    一開始,艾莉絲有些惶惑,好像被人抓住了把柄。

    不過,她立即就明白了該怎麼做。

    她明白了自己當時為什麼要離開這個小鎮。

    當即,她勇敢地向多管閒事的店老闆發出反擊。

    她已不再是那個容易受人擺佈的小姑娘了。

    隨後,她做出了回紐約的決定

    在那裡,一個真正關心她的人,在等著她。

    那裡才是她的安生之地。

    電影片尾的這個轉折,的確有些突兀。

    不過它卻包含著一定的真理。

    故鄉的險惡,並不會因為你的去而復返,就消失不見。

    它時刻潛伏在你的周圍,隨時準備消滅你的獨立人格。

    人再強大,通常也要臣服於環境的暴政。

    離鄉的選擇權,或許並不在你我手上。

    它更像是一場奔向健康與自由的逃亡。

    是逃亡,就一定會有所捨棄。

    在基本的人格獨立都無法保障的情況下,眷戀,是一種奢侈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競技體育中,輸了就是錯,就贏該被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