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積木育兒

    這幾年的工作當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的顧慮,說帶孩子出去旅行,或者參加這些戶外活動,會耽誤他的學習,會讓孩子的心玩野了,回來收不回來心。另外我們週末還有其他的一些補習班的課程,在時間上會有一些矛盾。

    其實我覺得這個是家長把學習和出行給割裂開了,這個其實從行動上來說,它是兩種行動,但是從學習上來說,都是學習,只不過你學習的場所變了,你學習的內容變了,而你學習的實質,本質的東西它是一樣的。比如說我們在課堂當中是學習學科知識,我們學語數英,在興趣班當中我們可能學鋼琴,學音樂,學舞蹈,學運動,包括一些體育這樣的特長班這些。你走出去的時候,其實比如說你在山上去觀察一些東西,我們去觀察一個山體的顏色,觀察日出到日落整個這一天時間,我們天空的以及太陽不同的光線的變化,色彩的變化,我們去觀察這個一年四季,它植物樹葉的色彩的變化,其實這個對美學來說就是一種很好的培養,對色彩學來說它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非常實際的觀察方式。

    我們比如說去一些江南的水鄉,去看江南的建築或者去歐洲的一些非常有文化感的歷史感這樣的教堂,或者去一些老城,去觀察他們的建築形式,去觀察他們的不同的時刻的雕工,這種觀察對於孩子比如說黃金風格比例是如何建構的,在建築設計的時候他是如何排列,如何去分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建築風格,你能說這種知識不是他學科當中就需要學到的嗎?最簡單地舉個例,我們中國的學校會學很多的唐詩宋詞,在這些詩詞當中古人大多描述的就是一些真實的場景,比如說《楓橋夜泊》,我們在這種真實的場景當中,我們可以去看一看楓橋,我們可以去看一看寒山寺,孩子回來再學這首詩的時候,他會非常開心,我去過這個地方。比如說我們到一些瀑布前的時候,我們看到瀑布,什麼叫飛流直下三千尺,怎麼去感受這種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覺,你光在書本上是感覺不到的,你只有走到自然當中,你真正地看到那個瀑布,看到那個水從上面落下來的時候,你才能有這種大氣磅礴的感受。

    同時這種感受對於孩子的心態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調整,你經常站得高看得遠,你才能擁有一個非常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有一個非常寬廣的胸懷,所以出去行走和回來的學習,他完全沒有矛盾,當然了有時候可能會影響你做作業的時間,甚至有的時候會請兩天假,表面上看回來會覺得影響學習,實際上你學科的學校的學習任務,你只要在學校能夠專心致志地認真完成,把這個作為一個激勵他出去旅行的契機,不是更好嗎?

    經常出去旅行的孩子,他由於見識得多,並且他的觀察能力,很多觀察能力實際上都是在旅行當中培養出來的,因為他既然出去了,他一定會去看很多東西,在看的過程當中如果給他一個適當的引導,他就學會了觀察,那這種觀察力對於孩子來說是能夠對他一生都有良性影響的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那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建立,回來之後對他的常規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說經常出去的孩子,一定不是隻會死讀書的孩子,他會把很多的知識觸類旁通,用在自己平常的學習當中,所以給孩子多一些學習方式,拓展一下他們的學習領域,還是很有必要的。

  • 2 # 七夕月77693414

    這個不會的!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家寶寶從兩歲開始跟我們一起出去旅遊,每年一次,兩歲半爬黃山東線風景區,海拔1000多米自己爬上去的,路上很多大人都半途放棄,他堅持下去了!獲得很多遊客表揚,他很開心!目前去過青島,黃山,蕪湖方特,三亞,今年5歲了反正感覺比同齡小孩知道閱歷豐富一點,略懂一些地理知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節假期帶寶寶自駕出遊需要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