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運營Tips

    在清朝文獻裡,歸降叫做“

    剃髮歸降”

    ,投降的百姓叫“

    剃髮降我之民”

    。攻下城池而官民沒有剃髮,就不算真的降服。

    後來清朝頒佈了剃髮令。

    強令官民剃髮易服的舉措引起漢人的普遍不滿,激起了漢人各階層人士的反對,導致了長期的政局不穩以至生靈塗炭

    。為了保持本民族的文化,許多人因此反抗滿清,或者寧願一死。不僅原先準備降清的人立即改弦易轍,連已經歸附的州縣百姓也紛紛揭竿而起,樹幟反清,由此引起的反抗以至於大規模的武裝鬥爭幾乎遍及全國。滿清對此進行了嚴厲的鎮壓。清兵在南方的屠殺,多因剃髮易服而起。滿清統治者自己也說道:“乃剃頭一事,又適為奸民藉口,以至變故叢生。”嘉定人民以“為我保此髮膚”的口號,抵抗清兵二十餘日。嘉定總兵吳志葵趁人民不滿時佔據縣城抗清,導致李成棟下令屠城,為嘉定三屠第一大屠殺之原因。一般認為,滿族統治者希望透過剃髮易服來打擊、摧垮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滿族的統治地位,保持滿族不被漢族同化。後來的歷史表明,滿族統治者的這一措施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

    漢人逐漸淡忘本民族服飾,習慣了滿族的髮式和服裝。

    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國,號召民眾剪去辮子時,仍然有許多人不願意剪,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剪去辮子後被官府殺頭,

    可見“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易服”政策對漢族影響極深。

  • 2 # 看鑑

    清朝初期,順治帝頒佈的《剃髮令》,曾讓許多不肯留辮子的中原人民丟掉了腦袋。這讓人不禁要問,滿人為什麼這麼執著於留辮子呢?畢竟古語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 3 # 路人無奈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是中國之俗也,夷狄禽獸進入中國,想要長久統治中國之民,就想到要移風易俗,當然最後這群夷狄禽獸過了一些年之後也被咱們給漢化了!後來的八旗子弟還會說滿語說漢字嗎?

  • 4 # 青年史學家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是中國古代孝道的一個重要體現,最早見於《孝經》,經過宋明理學的強化宣傳後,這一觀念幾乎根植於每一個華人的心目中。但是明清易代,華人的頭髮卻保不住了,清政府強制漢族民眾也需要剃頭(以滿族男子的髮型樣式為模板),如遭遇反抗,則執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政策。

    清初的時候,清朝的統治者為什麼一定要實行剃髮政策呢?

    實際上在滿清剛剛入關的時候,漢族的臣民是不用剃髮的,在上朝的時候,則是漢臣站一隊,滿臣站一隊,漢臣依然是明朝時期的服制,就在這個時候,漢臣中的一個奇葩孫之獬出現了,這個孫之獬在明朝為官的時候就是一朵豔麗的奇葩,天啟朝的時候他曾經依附過魏忠賢,是閹黨的忠實成員之一。明末山東民變,他曾經自己出資組織過軍隊鎮壓農民軍,也正因為他這樣的往事,清朝建立後,被清朝統治者重用為禮部漢臣左侍郎。為了向新王朝表忠心,孫之獬帶領全家把髮型都換了,換成了滿族髮型。後來在上朝的時候,漢臣一隊不要他,滿臣那一隊也不要他,所以他懷恨在心,於是向多爾袞建議,在全國範圍內執行剃髮令,以統一服制。多爾袞同意了他的建議,所以就有了後來的強制剃髮運動,這一剃髮,辮子就在華人的腦後掛了近三百年。

    那麼,在剃頭的過程中,有沒有遭遇反抗呢?反抗肯定是有的,特別是在江南這樣文風非常盛的地區,清政府的政策遭遇了巨大的抵制。

    清朝滅亡後,許多漢人懷念清朝,依然保留著辮子。近代以來,因為腦後掛著一條辮子,華人沒少受嘲笑與欺負。而一些著名的漢族知識分子和紳士依然保留著辮子,令人無法理解。

  • 5 # 三日之寒

    以現在的觀點來說就是指,你的身體髮膚都是父母給的,你愛護好身體,這就是你盡孝的開始啦,就是講自愛啦,先愛自己再愛他人,自己都不愛你能愛誰,這既是孝之始,那麼後面就是孝順父母,愛護父母了,再往上走這又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境界,由小到大,由我及他,從自私到無私,從修身到治國,古人嘛就引申到連頭髮都不能損壞,但是相比性命孰輕孰重,身體可在髮膚之前呢,魚和熊掌二選其一,再說留頭不留髮,留髮的後代你也看不見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育的實質是什麼,如何教育才能讓每個人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