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民辦教育
-
2 # 擁抱大地奔向天
談教育,我們不得不去學習孔子,孔子和蘇格拉底屬於同時代不同區域的人,整個世界的好的教育模式在任何時代圍繞著他倆轉,孔子是終生教育的發起人、復興者、傳播者等,這個價值影響人類的教育史,歷史不是巧合,歷史在塑造不同的人來推動時代的發展。
我們看看《論語》學而第一 6、原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 孔子說:“學生們首先要踐行孝道,在家學會孝敬,在外踐行尊重,做事嚴謹,要誠信,要有博愛精神,和有仁德的人們交往學習並仿效。這些都踐行明白了,有精力再去學習更多其他的知識。”
做事先做人,先修身在去齊家,去做事,透過不斷做事來更好的發現自己、完善自己、實現自己。有時候我們過於依賴模式之後,才發現更好的模式就在我們周圍,它的方式叫靈活,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自我任務,不同人不同的方式去教育,讓每個人成為天性中的他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核心。
《論語》為政第二共24 章 原文: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4、孔子說:“我十五歲時,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時,能真正確立方向了,四十歲時,不在憂慮自己的選擇,五十歲時,真正明白這才是我的天性及道路,六十歲時,能夠智慧的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七十歲時,真正用心生活,靈魂安寧了,在道的要求下可以收放自如。”
孔子告訴我們十五之前幹嘛呢?十五之前就是要打好做人的基礎:孝悌誠信仁愛。十五之後開始學習職業技能,而且學習自己天性中的個性技能,那才是你未來的價值,你就會明白立什麼,為什麼不惑,你的天賦到底在哪裡,每個說每個人的話,每個人做好自己事,不論他人說什麼做什麼,你去燦爛下就可以,但你要做你真實的自己,你才可以擁有自己。
當一個人真正定位好自己,並努力去做,堅持做二三十年,你會發現你就是行中的狀元,你做你擅長的靈域,就會得心應手隨心所欲,自然就實現了自我的價值,孔子的了不起,就在於每個人可以完整的做自己,做那個生命中最卓越的自己。每個人生階段的角色不一樣,做好自己,做正自我人生階段的角色,這一生才是屬於你自己的幸福人生。
-
3 # 教育的觀點
與很多人的認知不同,社會教育的實質並非是讓每個人成為自己,而是要選拔出那些符合社會需要,能夠成為社會領導階層和精英階層的人,並進行優質社會資源的分配與再分配。
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實質則是幫助孩子儘快找到、發現身上的閃光點,並幫助孩子充分構建起核心競爭力,從使得孩子在未來激烈的社會競爭和生存競爭中,佔據更加有力的生存和社會資源,從而成為社會競爭的優勝者,從而避免被淘汰的命運。
此言非虛。
-
4 # 慕黃香
教育的目的,實質就是使每一個人成才。成為對社會有用之才。讓我們每一個人儘快找到自己。為自己而活,同時也是為社會而活,及早的把自己融入到社會的大潮中。不論是作為鋪路石,還是弄潮兒,都有它的意義。要想找到自己,就必須因材施教。社會要有一個比較好的評價系統。儘量使每一個人到他自己的位置。受到合適的教育。不是受教育越多越好。
回覆列表
教育的本質是資訊傳遞。教育的基礎功能是透過資訊傳遞,提高動物生存機率。教育的高階功能是透過資訊傳遞,提高動物(主要是人類)生活品質。教育和學習是一個東西的兩個表達。
要激發孩子的自主性,不能過度代替孩子的責任————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要學會觀察和理解孩子,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壓迫————上善若水
教育要等機緣,要在合適的時候教,學會等待————潛龍勿用
1.理想主義者說。教育就是培養大寫的人,舒展的人,使人的生命經教育而更加情韻悠長,光明磊落……[1]我天真的認為,教育就是魯迅所說的「立人之事業」,就是雅斯貝爾斯所說的:「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 而非理性知 識的堆積。 教育本身就意味著 一棵樹搖動 另外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一個 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有靈魂的教育意味 著追求無限廣闊的精神生活,追求人類永 恆的精神價值:智慧、美、真、公正、自 由、希望和愛,以及建立與此有關的信 仰,真正的教育理應成為負載人類終極關 懷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給予並塑 造學生的終極價值,使他們成為有靈魂、 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熱愛學習和具有特 長的準職業者。[2]
2.社會學意義。後來思考教育的社會意義。起初天真地認為,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是實現階層流動的重要途徑,每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透過努力都最終都可以「能者居其位盡其才」。而衝突論者告訴我,教育減少社會不平等不過是個騙局,教育更大程度上是社會階級結構的再造(再生產)。而非實現階層流動的美好願望。[3]好聽點說,教育旨在提高社會的思想格調,提高公眾的智力修養,純潔國民的情趣,為大眾的熱情提供真正的原則,為大眾志向提供目標,拓展時代的思想內容,推進政治權力的運用。是的,新社會得有新公民,新機器得有新工人。大眾教育是統治階級的工具(有點"訓政"的味道),透過教育傳承本國文化,灌輸意識形態以及培養愛國主義。(功能主義視角)[4]當我坐火車穿行在雲貴川邊界山區高架之上時,我看到了下午放學回家,走在山路上的小小紅領巾,活蹦亂跳。我更加確信,知識改變不了命運幾分,決定我們命運更多的是我們誕生的腳下的土地,我們所熱愛的出生地。
3.我吐槽的大學教育。是的,應該事實地談一談教育是什麼了,而不是總問教育應該是什麼。當99%的人都低頭不理講臺上的老師 時,我想這老師怎麼有勇氣講下去,我 想這是教育麼?把每一個人培養成準職 業者?甚至連這都不是!我所見的高等教育,就是把一批大好青春年華者圈養在學校,既不讓他們自立,又放縱他們的不上進。教師以此謀生,學生一個文憑主義,活脫脫像一個騙局。
4.參考資料及補充。[1]夏中義.《大學人文讀本 人與自我》導言。[2]雅斯貝爾斯.《什麼是教育》鄒進譯,三聯書店,1991年版“ 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尤其是老一代對年輕一代),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範、並透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地生成,並啟迪其自由天性 ”。[3]詹姆斯漢斯林.《社會學入門 一種現實分析方法》林聚仁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p494-498.衝突論視角:再生產的社會階級結構。[4]詹姆斯漢斯林.《社會學入門 一種現實分析方法》林聚仁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p491-494.功能主義視角:有利於社會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