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驥304

    這是個很深刻的問題。坐在案前許久許久,不知從何答起。腦海裡,《二十四孝》中的故事一則則猶如走馬觀花燈似的一一掠過:孝感動天,親嘗湯藥,齧指痛心,百里負米,蘆衣順母……重溫這些,感覺真是十分遙遠的故事,但細細去想其實並不然。

    有一句古話叫"百善孝為先″,說的就是孝敬父母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而《二十四孝》中的故事,正是古代孝道的極致體現,是古代"孝道"的典範。以二十四位古人用孝行教育人的事例出發,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時至今日,"孝″始終是我們每一個人做人的根本和基礎。尊重長輩,孝敬父母,這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必將一直被後來人繼承發揚廣大。

    然後,回到問題本身,有關於《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做法到底在現代社會適不適合?筆者認為,《二十四孝》是當時特定社會下的孝子行為。其中大部分故事說的是子女為保證父母的身心安悅和自己的內心寧靜而做出的力所能及的孝行,這是值得肯定和讚賞的。但也有很大部分故事裡的極端做法,是超越常理,違背常識的,是愚昧迷信的,甚至還是殘忍的。這些不僅在現代社會不適合,還應該給予批判。所以,對於傳統的孝道我們應要以揚棄的態度加以繼承,而不是"表面化"的去宣揚。

    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的孝行準則已經變的更加理性、開明、人性,像《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兒,臥冰求鯉,嘗糞憂心等等這樣的現象是不可能,也絕不會再上演的。但其最基本的道德核心我們卻依然要認真對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二戰時期德國的經濟發展滯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