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rs小滿
-
2 # 大食代
醬文化是中國飲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南北朝時期的醬文化,則與人們生活的一些日常禁忌有著緊密關係。《齊民要術》所記載的中國古老醬文化習俗現在年輕人知道的很少,但是卻仍然依稀留存在“老死田園”的公公婆婆們的記憶裡。這些年傳統文化的弘揚,使得中國數千年傳統的造醬俗禮,現如今正在被人們重新認識與接受中。
古人說造醬最佳時間理念為:“十二月、正月為上時,二月為中時,三月為下時。”造醬時間的精準確定,最初應當是利於發酵掌控的最佳規律選擇,在自然溫度、溼度、光照等對發酵過程微妙影響觀察所得。人們已經知道,如果不這樣的話,會因氣溫回升致使黴菌活動過於活躍而打破醬坯入缸以後理想的持續發酵過程,從而導致醬的味、色、香等品質不佳。醬缸的選擇也很重要,要“用不津甕,甕津則敗醬”,而且“嘗為菹、酢者,亦不中用”。對於醬缸的位置擺放要“置日中高處石上。夏雨,無令水浸甕底。”
古人造醬還要禮敬太歲,地上的太歲具有氣味永不變異、生命息息不衰的特點。有古籍文獻記載說太歲有“人割取其肉不病,肉復自復”,“奇在不盡”的特性,造醬不敗,用之不竭,賈思勰也說:“向‘太歲’,則無蛆蟲也”。《齊民要術》指出了一些曬醬的習俗:若使醬後酵美好,必須“仰甕口曝之”,並引用諺語說:“諺曰:‘萎蕤葵,日干醬。’言其美矣。”
據說用孝杖攪,敗醬,然後再用火烤甕,可以收到將壞醬治好的效果。但賈思勰也說這種做法不可避免的後果是“胎損”,也就是說,這樣處理過的醬雖然可以繼續食用,但原有美味卻大不如前了。
-
3 # 闌珊花落後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醬生產的第二重大發展期。《齊民要術》對當時醬的生產工藝有了比較完善的總結:1.生產工序成熟,包括原料(大豆、小麥)、處理、蒸煮、冷卻、制曲、拌鹽水、發酵、攪拌曬露、成熟一系列工序;2.採用全曲發酵;3.掌握了發酵方法,知道用Sunny曬、加熱、減鹽等方法縮短髮酵週期。
回覆列表
可是在下辜負了你。因為本人對歷史不止沒有半點印象,也沒有半點興趣。不要說南北朝,就連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是誰,我也不知道。
這是我最真實的回答。確實真的什麼都不知道,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