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化釋迦
-
2 # 28號實驗室
向上排空氣法是指在實驗化學中製取氣體時的一種方法。
在氣體的密度明顯大於空氣且不與空氣反應時才可用此方法。
密度小的則用向下排空氣法。且該氣體不與空氣中成分發生反應。
因此可見,長管進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氣體穩定沉在下方,減少氣體的擾動和湍流。
向上排空氣法是指在實驗化學中製取氣體時的一種方法。
在氣體的密度明顯大於空氣且不與空氣反應時才可用此方法。
密度小的則用向下排空氣法。且該氣體不與空氣中成分發生反應。
因此可見,長管進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氣體穩定沉在下方,減少氣體的擾動和湍流。
你好。
第一件事兒,實驗室製備氣體,收集的方法有兩種,分別是排水集氣法和排空氣集氣法。
排水集氣法通常用於製取到的某種氣體不溶於水,可用排水集氣法收集。
例如:高錳酸鉀加熱分解制氧氣。
氧氣不易溶於水,可以用排水法來收集。
再比如說實驗室用鋅和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氫氣不溶於水,可用排水集氣法收集。
這個您已經掌握,我就不多說啦。
第二件事兒:排空氣法集氣分為向上排空氣法和向下排空氣法。具體用哪種方法,要看我們製取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還是小。
通俗的說,就是看這種氣體比空氣重還是輕。
那麼如何知道一種氣體比空氣重還是輕呢?
我們學習化學,很容易計算出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大家記住這個公式:
所以,看該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就好了。空氣作為混合物,平均相對分之子量是29.這個數字大家需要記住。
然後計算出其它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如果小於29,說明比空氣輕,是往上飄的,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
比如氨氣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比空氣小很多,會往上飄,就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
如果某氣體比相對分子質量比29大,說明比空氣重,是往下沉的,收集的時候用向上排空氣法。
下圖是銅與濃硫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相對分子質量是64,比空氣大很多,會往下沉。如下圖B裝置,二氧化硫下沉後,把空氣逼上去。
所以在集氣瓶B中,採用長進短出的連線方式。這樣可以確保密度大的二氧化硫一進入集氣瓶就把空氣逼出去,隨著二氧化硫的增加,瓶中原有的空氣漸漸的都從右邊上面的短口跑出去了,過一會就可以收集到一整瓶二氧化硫。
我記得小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逛百貨商店,裡面人山人海,我都快窒息了,可是爸爸媽媽卻不覺得。長大後才知道,那是因為公眾場合人口密集,撥出二氧化碳多且比空氣重而下沉(相對分子質量為44)。我那時候只有幾歲,個子小,呼吸到更多的是二氧化碳,而大人們個子高,他們呼吸到更多的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