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聽說當年它的機動性無“機”能敵,但是編號711的樣機墜毀後,世間就再無蘇-37了。俄羅斯為什麼不繼續研發這款戰鬥機呢?它存在的意義,是給蘇-57當奠基石嗎?
6
回覆列表
  • 1 # 神至心歸

    研發了啊 就是現在的完全版蘇35 當年起個37的名字一方面是混淆西方研判 最主要是廣告噱頭。老35原型機從501號逐步試驗新技術 編號往後順排到510 然後一轉變成711號換裝向量發動機就變為蘇37 其實區別僅此而已 技術未成熟情況下都帶有鴨翼 至於航電能力估計還在設計圖上

    真正達到當年設計指標 滿足俄軍需求的35就是現在解放軍也購入的蘇35 蘇37純粹是表演機 用來打廣告吸睛的

    至於37墜毀 貌似不確定 願聞其詳

  • 2 # 五嶽掩赤城

    蘇-37不過是當年蘇霍伊公司為騙錢搞得無節操編號大戰而弄出來的玩意,其本質不過是T-10M改進專案上的一個驗證機,驗證TVC向量。

    蘇霍伊公司無節操的編號海戰術

    要提醒的是,在前蘇聯和俄羅斯國防部核發的裝備編號裡面,是隻核發到蘇-30為止的。蘇-30以後的編號都是蘇霍伊公司內部給的編號,為了爭取海外訂單,把一系列在研的專案和規劃,統統打上編號,推向市場,騙訂單騙銀子,連蘇聯時期給的前掠翼驗證機試驗都打上蘇-47編號。

    即使是現在俄羅斯軍隊內部,蘇-33還是蘇-27K,蘇-34/蘇-32鴨嘴獸的編號還是蘇-27IB,現在的蘇-35S(蘇-35BM的自用型號)還是蘇-27SM3。

    蘇-37不過是T-10M專案上的一個技術驗證機

    蘇-27平臺是個非常優秀的空中作戰平臺,但是由於技術侷限性,蘇-27還留有相當的缺陷,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超音速陷阱,其抬頭力矩過大,在低空超音速飛行的時候,機首受到過高升力,容易引發金屬疲勞甚至斷裂。而為平衡過高抬頭力矩,水平尾翼壓力過大,進一步惡化了其滾轉效能。

    針對這些缺陷進行改進的升級計劃T-10M計劃,在蘇聯解體前就可以在進行,該升級專案最主要是安裝小鴨翼,用小鴨翼來控制平衡機首升力,並且改善升力。再加上航電技術,數字化飛控完善等一系列舉措。T-10M專案可以說是進展比較完善的,整個T-10M一共製造了9架原型機進行試飛,到後續又製造了2架原型機,2架靜力試驗機,以及9架預生產型飛機和3架生產型飛機。俄羅斯對其編號為蘇-27M,蘇霍伊公司嫌不夠霸氣,打著蘇-35的編號進行騙銀子,也就是軍迷所說的老蘇-35,其目的是讓客戶誤認為這是種全新的戰機,而不僅僅只是蘇-27的一個改進型。

    而蘇-37是T-10M專案上的第11架原型機(編號T10M-11)改裝的技術驗證機,其主要目的在於驗證帶向量噴口的AL-31FP發動機,並修改了其飛行控制系統和駕駛艙系統。該機在1996年進行首飛,1998年英國範羅堡國際航展上向全世界的航空界人士作了令人歎為觀止的表演,最終在2002年墜毀。

    T-10M專案終結於蘇-30MKI系列

    給一架技術驗證機一個新編號,可以說是毫無節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1996年年末,正是印度與俄羅斯簽訂蘇-30MKI合同的時間。在印度蘇-30MKI身上,蘇-35和蘇-37身上的三翼面佈局、數字化飛控、改進的豹式PESA雷達、TVC向量噴口的AL-31FP發動機以及法中國產的座艙航電系統全部得到應用。實際上,蘇-37已經成功的完成了歷史使命,騙到了海外訂單和銀子,只不過換了馬甲,單座改雙座,成為了蘇-30MKI。

    印度購買了200多架蘇-30MKI,救活了伊爾庫茲克工廠,蘇-30MKI系列後續,改進航電,成為出口馬來西亞的蘇-30MKM,之後將法國航電更換為俄羅斯自產,成為現在的蘇-30SM,至此T-10M線路完結。

    現在的蘇-35BM屬於T-10BM專案

    現在的蘇-35BM,屬於俄羅斯自身對新式戰鬥機的需要,提出的改進型計劃,專案為T-10BM,這個專案是充分吸收了T-10M以及共青城工廠的對蘇-27SM、蘇-27SKM以及蘇-30MKK等專案上的機體強化結構。再加上準備在T-50/蘇-57身上開展的技術練手,而進行的專案,T-10BM實際上更傾向於上面兩個蘇-30線路上的發展河流。

    實際上對於蘇霍伊來說,從隨便一個技術驗證機就給個新的編號,到一個全新改進升級專案也就使用修改的編號,也是個撿回節操的過程。

  • 3 # 使用者69509999770

    蘇-37又叫金雕,是俄羅斯的一種驗證機。我記得兩千年左右看到這個飛機簡直驚豔,簡潔外形前掠翼。後來沒繼續發展,我感覺應該是前掠翼飛機的固有缺陷,主要是翼根承受的力拒太大現有材料還不能滿足。但是隨著材料學的發展前掠翼飛機或許還是有前途的。

  • 4 # 聯合防務

    蘇-37只是一架技術驗證機,是以第11架蘇-27M(後來改稱蘇-35,三翼面,與現在的蘇-35不是一回事)改裝而來,內部編號T10M-11。實際上,蘇-27M/蘇-35是為了驗證三翼面的氣動效能而研發的,而蘇-37則是在三翼面的蘇-35基礎上進一步驗證向量發動機技術,其採用的是2臺由“烏法發動機製造聯合公司”(UMPO)生產的AL-37FU向量發動機。外界曾認為這是一種全向向量發動機,其實AL-37FU是在AL-31F基礎上增加了推力(單臺加力推力達到了145千牛),並採用了AL-100二維向量噴管而成。只不過AL-100的噴管截面是圓形,而不是像F-22A所用的F119-PW-100發動機那樣的矩形,所以讓外界產生了全向向量噴管的錯覺。AL-100向量噴管的偏轉角度是俯仰方向±15°,2臺發動機的向量噴管可以實現差動。為了試驗AL-37FU向量發動機,蘇-37還對飛控系統的軟體進行了重新編寫。

    得益於發動機推力的增加,蘇-37具有很高的推重比,而向量噴管的應用,再加上蘇-37不帶任何外掛,所以在1998年9月2日於英國範堡羅航展上首次亮相時表現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的超機動動作,例如尾衝、鐘形機動、圓周機動等,令現場觀眾目瞪口呆。

    不過,蘇-37除了向量發動機是亮點之外,並無特多的特殊之處,三翼面除了蘇-27M/35之外,蘇-30MKI、蘇-33等也都採用,向量發動機也在蘇-30MKI、蘇-27SM上面得到應用。這樣一來,繼續發展蘇-37就沒有什麼必要。(S)

  • 5 # 火鳳凰76676046

    su37又名金雕,後來改稱47,由於蘇聯解體,資金缺乏,人員外流,已經沒有足夠的實力繼續研發前略翼戰鬥機,在強大導彈支撐下,該國上層不投入研發,繼續使用現有戰鬥體系,新成立的俄羅斯到現在依然沒有足夠的力量投入研發,所以只能把資源投入有限的主流隱身戰鬥機上,而前略翼的機動效能巨大優勢 並不吸引俄美兩國研發,美國也搞過前略翼的戰鬥機,兩國都將資源投入像資訊科技方向,機動性,兩國都在滿足以吃老本,不願再花巨大資源重新研發前略翼飛機 所以不只是俄國,美國也沒有繼續研發前略翼戰鬥機

  • 6 # 冰點銳評

    首先我們可以要弄清蘇聯或者說俄羅斯空軍的意圖。

    SU27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戰機。這個優秀只能說相對於SU27出生的時候。很快F15C就出現了。SU27並沒有像蘇聯軍方期待的那樣彌補雙方的天空的計量差距。SU27有著很多的問題,比如SU27最初的雷達很重而效能非常一般。又比如SU27的結構並不優秀。飛行控制系統也乏善可陳。

    SU35和SU37其實是SU27後續發展的兩種不同思路。不過目前開來這兩種發展思路最後也是殊途同歸。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SU35是SU27最佳化機體結構以及氣動效能的深度改進路線。而SU37則是SU27在當時技術條件下最大放寬不穩定度和增加向量的產物。

    SU35在初期的一段時間是有鴨翼的。而之後隨著飛控以及航電系統等技術的逐漸成熟到SU35BM這個時期已經有了現在SU35的樣子。隨後SU35在各個子系統變得完善之後開始進入俄軍序列。

    而SU37則是在機動性和靈活性的道路上徹底走火入魔。SU27本身的飛控並不優秀。而SU37則是為了將SU27能夠最大限度的機動性產生的路線。由於在當時雷達以及預警機等等裝備和體系的技術開始變得更加成熟,而SU37採用的向量發動機壽命短得可憐。加上自身飛控和航電裝置的可控性讓人難以忍受。最後俄羅斯軍方在2002年最後一架SU37墜毀後徹底終止SU37路線的研製。不過SU37積累的很多技術應該都用在了現在的SU35身上。

    不過有一種說法是SU37當時的演出確實很秀。讓印度人一時間激動不已。SU37和當年類似於概念機的SU47讓印度人恨不得把錢包硬塞給俄羅斯來換取那能在空中跳芭蕾的戰機。也有很多人認為SU37也是一個釣魚計劃由於不多得原型機墜毀導致釣魚不現實最終放棄了該計劃。

    當然,現在看來可能有一部分確實是為了釣魚。不過當時技術不足以支撐SU37那樣的雄心壯志以及作戰方式的改變可能才是SU37最終落幕的主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不是到了30歲,就會經常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