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馬閒評

    諸葛亮牛?

    誰說的?

    大權獨攬,窮兵黷武,蜀國不亡,天理何在?

    諸葛亮形象,有真實形象有歷史形象有演義形象,別被演義形象誤導了。

  • 2 # 著作等生

    諸葛亮是在三國演義中牛,他最值得稱讚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從一個政治家和管理者是個優秀的,但從軍事上來說是中等水平。加之蜀國面積最小,人口最少,國疲民貧,最先滅亡在所難免。

  • 3 # 秋在春的故事

    其一,蜀國的大權,並不在諸葛亮手中,劉備至始至終並不完全相信他,從白帝城託孤可看出,劉備知道阿斗不行說爾可替代他,諸葛亮嚇得半死。沒有大權為蜀出力就有限。其二,諸葛亮用人求全責備,至最後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無才也是有德,有才必聽我,否則死得很慘,死後還計殺魏延。不象魏吳兩國,人才濟濟。三、跟錯了團隊,蜀國的團隊第一核心是劉關張政治兄弟,第一核心一直是意氣用事偏安一隅註定要自絕於大一統歷史。第二核心是工作團隊,統一大業象是秋後的螞蚱蹦噠不了幾天,註定要早亡。對比之下,曹魏攜天子令諸侯,無理三分威,一直指向大一統,匯百川奔大海,三國歸晉,天下一統。蜀國註定先亡!

  • 4 # 真相很簡單

    按照古人的分析方法,把成功分為三個因素,即天時、地利、人和。

    從天時而論,其時中原漢室及殘餘力量已分崩離析,曹魏經營有日,所謂對漢室還有強烈歸屬意識的,不過是中原之外的邊緣地域。以興復漢室為旗,已是逆水行舟,時間越推移困難就越大。諸葛亮逆勢而動,自然艱難。

    就地利而言,蜀道出川用兵困難,部隊補給更為艱難,尤其是向曹魏方向,不能速戰速決,出奇制勝,對方只要不犯錯誤,就難以成功。實戰中,諸葛亮未能出奇制勝,對方也沒犯錯誤,北伐未竟是自然結果。

    就人和而言,蜀軍唯諸葛亮是瞻,而諸葛亮屬於自己事必躬親,卻短於識人用人挖掘人才,所用皆泛泛之輩,缺乏見識,因此,諸葛亮在,自己累死;諸葛亮一死,蜀中無大將,只有坐以待斃。

    諸葛亮在,帶著點作死的悲壯,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諸葛亮無,則就是等死了。

  • 5 # 煙雨鐘山

    蜀國最先滅國,諸葛亮固然有責任,但他不能全背這個鍋。諸葛亮的責任在於一根筋繼承劉備遺志想統一中原,不會審時度勢,不懂權變,不會用人所致。以一人之智掩一國之才(李嚴,彭羕,廖立,魏延等人都屬於蜀國一流大才,諸葛亮無法盡展其才,反而嚴加控制),外用降將姜維,荊州馬謖,內信荊州蔣琬、費禕,大失蜀人之心。窮兵黷武,以弱蜀抗強魏,焉能不敗。諸葛亮死後,姜維受制於蔣琬費禕,不能展足。成為大將軍之後,九伐中原均未成功,改變漢中防守架構,半月失漢中。鄧艾偷渡陰平絕地,空降江油,一路直插成都,銳不可當。諸葛瞻不堪大任,戰死綿竹,後主不忍再受百姓戰亂之禍,開城投降,蜀國遂滅。

    姜維無奈詐降鍾會之計不成,三大名將灰飛煙滅。

    蜀國弱小,本應休養生息,固守險要,不貿然出擊,延長國祚也未可知。然歷史不容假設,三國之中,蜀國先滅,既為天時不濟,亦為人謀不當,豈能歸咎於諸葛一人哉!

  • 6 # rymyl

    蜀國滅主要諸葛亮在世,沒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沒有制定一套好機制,讓蜀國能在好機制上自執行和發展壯大,二、選人沒有找到合適的傳承人,為什麼有蕭規曹隨?

  • 7 # 儒雅精靈9G

    諸葛亮犯了戰略性錯誤,偏安一隅的蜀國應該把發展重心放在向南開拓上,也就是後來的南昭國,現在的雲南,向北防禦,向南發展,壯大自身經濟,待曹魏衰落,在北伐,如是這樣,今天中國版圖說不定伸到印度洋了,沒有馬六甲之困了。

  • 8 # 滄齡

    因為諸葛亮死的早。諸葛亮死後,蜀漢在諸葛亮的人員安排下,文有蔣琬費禕董允等,武有張裔王平鄧芝姜維等。

    就這些組合硬是讓蜀漢堅持了三十多年,這些人死的差不多了,蜀漢也就到頭了

  • 9 # 生命如歌men

    二火初興,二士爭衡,有人越此,不久自死。諸葛亮都安排好結局了,還問為什麼,總之三國盡在孔明掌握中。鄧艾曰:吾不能以師侍之,惜哉。

  • 10 # 藝術旅程

    諸總事必躬親,只有作戰團隊而沒有一個綜合實力過硬的指揮團隊,什麼是都是一個人,其個人魅力是無敵的,但都靠個人執行,必將被各種各樣的問題玩兒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說工作壓力大容易導致冠心病,是真的嗎?冠心病有哪些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