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中醫養生鄭芝環

    大自然有風寒暑溼燥火等氣候變化,如果身體的抵抗力不足,正氣不足,氣候的變化超出人體的承受能力,就成為致病因素,稱為邪氣。

    這些邪氣會擾亂人體臟腑的陰陽氣血,發生多種症狀,尤其是溼邪,侵犯人體,變化出多種症狀。

    溼邪也分內溼和外溼,外溼主要和氣候環境有關,內溼多數是因為脾胃虛弱,或者體內的陽氣不足,導致水谷不化,寒溼內停,甚至可以變化出痰溼、溼熱等不同的病理狀態。

    溼邪的產生,歸根結底跟脾虛有很大的關係,脾胃是運化的中樞,能運轉體內的一些代謝產物,就包括溼濁。

    所以溼重的人,多兼有一些脾胃的表現,這一系列的症狀包括身體困重、頭昏腦脹、口中黏膩、大便黏膩、胃口差、身體容易浮腫、面板油膩、容易疲勞困倦等,這是脾氣虛,加上溼性困阻綜合導致的結果。

    很多容易肥胖的人,看起來挺壯實,但實際也是脾胃虛寒、水溼內停的表現,因為體內的陽氣不足,水溼的代謝障礙導致,所以中醫有胖人多陽虛的說法。

    明白這些發病的機理,就應該明白祛溼多數從溫陽健脾胃等方法去治療,可以用類似附子理中丸、陳夏六君湯,參苓白朮丸等藥物,日常的養生也很重要,要注意運動,養成習慣,本來體內溼氣重就容易睏倦,但是越不動體內的水溼代謝越不好,更累,形成惡性迴圈。

    一些不好的飲食習慣也要注意,比如生冷肥膩、暴飲暴食,這些都是很傷脾胃傷陽氣的,一定要有所節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胚胎著床什麼感覺?